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上海昆仑邸康养社区:融合居家、社区与机构养老的创新实践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上海昆仑邸康养社区:融合居家、社区与机构养老的创新实践

引用
澎湃
1.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9589192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养老社区的建设日益受到关注。位于上海市浦东新区的昆仑邸康养社区项目,由上海中森建筑与工程设计顾问有限公司设计,通过创新的设计理念和精细的功能布局,为老年人打造了一个集居家养老、社区养老和机构养老于一体的综合性养老社区。

项目概况

当前,我国已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并将持续加剧。在此背景下,与养老相关的设计和建设讨论也将愈发密集。由中国建科所属上海中森建筑与工程设计顾问有限公司设计的昆仑邸康养社区项目可视作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机构养老三种模式的混合性实践。


该项目区位优越,但用地周边环境较为复杂——南临喧杂交通干道,西临静谧河岸绿地,东南侧既存建筑遮挡视线、品质不佳。


设计选取前低后高的组合方式,减少噪声影响范围的同时,辅以高低错植的防护林带缓解噪声影响程度。利用建筑的适度偏转,限定居室内主视线角度,避让不佳的外部环境。整体布局呈喇叭状,面向西侧河道完全打开,实现内部庭院与外部景观的一体化设置;通过服务设施的屋面景观化处理,将城市景观资源拉入场地深处,最大程度扩展内部场地的尺度感。

设计亮点

功能与定位

该项目分服务健康老人的长租生活单元组团和服务片区内有照护需求的短期照料单元组团两类,以东西分区,可各自独立运营。生活组团私密静谧,注重居住品质,照料单元弥补社区养老资源的不足,突出社区便利性的公共属性。

配套服务设施设置于场地中心,可为长租老人提供餐饮、聚会、阅读、日常照护等多种服务,并与照料单元底层门诊部相接,满足生活单元区的医护需求。

空间与路径

配套设施的流线型形体便于贴合场地边界,最大限度释放内部场地,对外探出的风雨连廊连接各生活单元,方便老人全天候使用。

除在水平层面上借城市景观扩展内部尺度外,设计在垂直层面上挖掘空间潜力:下沉庭院(-1F)、屋顶花园(2F)以及部分空中平台(9F)、屋顶花园(13F)与中心景观庭院共同构建了丰富的内部活动空间,让老人在有限的环境里拥有丰富的空间体验,改善生活的乏味和枯燥。


形式与细节

流动倒角的造型元素塑造温和、柔软的空间特质,缓解高密度下的局促空间感;错层穿插的横向线条形成体块组合的视觉暗示,进一步拆解单一建筑的庞大体量观感。


单体内,房间分体空调集中布置在北向,这样可将南向界面完全释放,以创造光照充裕的舒适室内环境。鉴于老人识别能力逐渐弱化,各栋入口门斗形式各异,以增强可识别度。

沉稳、低饱和度的温暖色彩,不但源自对老人的色彩感知能力和心理因素的关注,也赋予了建筑深厚、隽永的温润气质。

结语

设计不仅仅是对空间的塑造,更是对生活方式的理解和创新尝试。昆仑邸康养社区不仅能够满足老人日常生活的需求,还是一个可以提供精神慰藉和社交互动的平台。希望它能够成为老人们心中的温馨家园,一个能够自豪地称之为“家”的地方,也希望每一位老者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和尊严,享受生活的宁静与和谐。

项目档案

  • 项目名称:昆仑邸康养社区项目
  • 地点:上海市浦东新区杨高中路1906号
  • 设计(总包)单位:上海中森建筑与工程设计顾问有限公司
  • 建设单位:上海地产乐养企业管理有限公司
  • 建筑类型:养老公寓及养老机构
  • 建筑面积:47025.3平方米
  • 项目负责人:张晓远、廖子俊
  • 方案设计:张男、张晓远、郭红兵
  • 总图设计:严奔驰、吴祥胜、王黎
  • 建筑设计:廖子俊、梁安福、蔡磊、肖五芬、冯琦
  • 结构设计:李新华、刘丽广
  • 暖通设计:安秋香、王建伟
  • 电气设计:陈龙翔、高春
  • 给排水设计:姚佳佳、张汝波
  • 绿建节能:张超然、张易甫
  • 装配设计:赵辉、于洪平、李新华
  • BIM设计:王思凡、房金龙
  • 室内设计:马国朝,林毅,牛英迪,张伟杰
  • 建筑摄影:陈旸

本文原文来自澎湃新闻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