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揿针在儿科的临床应用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揿针在儿科的临床应用

引用
1
来源
1.
https://m.book118.com/html/2025/0210/7034145151010033.shtm

揿针疗法是一种将针具刺入腧穴皮内或皮下,固定后留置一段时间,利用其持续刺激作用来治疗疾病的方法,又称“埋针法”。这种疗法尤其被众多畏针晕针者、慢性病患者、患儿等所接受,是传统毫针治疗极好结合和补充。

一、揿针概述

1. 中医理论基础

揿针疗法属于皮内针法的一种,是我国古代留针方法的发展。其主要理论基础包括:

  • 中医理论:通过刺激特定穴位,调整人体气血运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 西医理论:通过持续刺激穴位,产生神经调节作用,促进机体自我修复。

2. 应用理论研究

皮内针疗法特色

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

儿童常见病的运用

3. 皮内针疗法特色

  • 简便易行:操作简单,易于掌握。
  • 安全可靠:刺激强度小,副作用少。
  • 持久有效:留针时间长,疗效持久。
  • 适用广泛:适用于各种年龄层次的患者,尤其适合儿童。

二、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

1. 揿针疗法的概念

  • 揿针:用手按,顾名思义揿针就是用手按针,这是一种新型的皮内针。
  • 皮内针:是将针具刺入腧穴皮内或皮下,固定后留置一段时间,利用其持续刺激作用,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又称“埋针法”。
  • 揿针疗法:属于皮内针法的一种。是我国古代留针方法的发展。尤其被众多畏针晕针者、慢性病患者、患儿等所接受。是传统毫针治疗极好结合和补充。

2. 皮内针的起源

皮内针最早由日本的赤羽幸兵卫首创于1950年,后中国的中医学家承淡安先生受其启发,仿制了皮内针,并在此基础上发明了使用更加简便的揿针。

三、儿科常见病的运用

1. 呼吸系统疾病

  • 感冒:选取大椎、风池、合谷等穴位,可有效缓解感冒症状。
  • 咳嗽:选取肺俞、天突、列缺等穴位,可缓解咳嗽症状。
  • 哮喘:选取定喘、肺俞、膻中等穴位,可控制哮喘发作。

2. 消化系统疾病

  • 腹泻:选取天枢、足三里、中脘等穴位,可缓解腹泻症状。
  • 便秘:选取大肠俞、天枢、支沟等穴位,可改善便秘情况。
  • 消化不良:选取中脘、足三里、脾俞等穴位,可促进消化。

四、注意事项

  • 操作前需进行严格的消毒处理,避免感染。
  • 留针期间应避免剧烈运动,防止针具脱落。
  • 留针时间一般为24-48小时,具体时间根据病情调整。
  • 孕妇禁用,有出血倾向者慎用。

五、总结

揿针疗法在儿科临床应用中具有独特的优势,尤其适合儿童使用。通过合理选择穴位和规范操作,可以有效治疗多种儿科常见病,提高治疗效果,减少患儿痛苦。

本文作者:谢慧,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