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火车的秘密:为何乘务员晚上要强制拉窗帘,火车还会停在半路上?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火车的秘密:为何乘务员晚上要强制拉窗帘,火车还会停在半路上?

引用
网易
1.
https://www.163.com/dy/article/IUFM362405561H12.html

夜深人静时,火车缓缓驶过漆黑的山区。这时,突然传来“咔嚓”一声,是乘务员拉上了所有车窗的窗帘。车厢瞬间暗了下来,让人不禁感到诧异和疑惑——为什么深夜要把火车车窗都拉上窗帘呢?这其中或许隐藏着一些我们不曾注意的“火车小秘密”。

火车上看似取之不尽的热水,到底是如何供应的?车厢里的垃圾和粪便又是怎么处理的?深夜要拉上窗帘,其中又有什么考虑?

“拉窗帘的重要性”

一列火车在夜色笼罩下,缓缓驶离起点站,开始了漫漫跨州旅程。车厢内,疲惫的乘客们陆续进入梦乡,在窄小的卧铺上找到短暂的休憩。然而,对火车夜间航行的旅客而言,获取高质量睡眠并非易事。

当火车驶经一处处路灯昏黄的车站时,光线会透过车窗刺激乘客的视网膜,破坏黑暗中瞳孔放大适应的生理周期。特别是眼睛较为敏感的乘客,更会因频繁的光照变化而难以入睡。此外,火车行经的区域若处于城市,光污染问题尤为严重,高楼大厦内透出的光线交织成网,细碎地洒落车厢。

另一方面,为保证铁路运转,工人通常会选择在夜间进行维修与施工。他们需要佩戴照明设备以照亮操作区域,这些跳动的强光更会穿透车窗,扰乱本就不甚踏实的睡眠。在黑暗与明亮的反复切换下,许多乘客会反复从浅眠中惊醒,严重影响次日的精力状态。

当火车驶入隧道时,一片漆黑的环境反而会让乘客松一口气。可这短暂的黑暗很快就会被火车驶出隧道后涌入的光明打破。就这样,光影的戏弄毫不留情,将本该安宁的睡眠之夜变为了折磨。

为此,通晓乘客心理的火车员会在夜晚时分,为所有卧铺车厢关上车窗,并拉上隔绝光线的遮光帘。借助遮光帘的庇佑,车厢内重归宁静,乘客们也得以舒缓敏感的双眼,逐渐进入深度睡眠。

除助眠外,遮光帘也能保护乘客的隐私和财产安全。无论火车是否停靠在站台,外界的视线都被阻挡,使车厢内的环境避免被窥探。即使火车外有不怀好意之人,也难以看清车内贵重物品的位置。与此同时,帘子也能遮蔽车内乘客的一举一动,保护他们的个人隐私。毕竟,长途旅行中出现的各种“尴尬睡姿”,并不适合被外人窥见。更何况,还有哺乳母亲、穿着单薄的女孩等需要保护的弱势群体。遮光帘为他们筑起了一道屏障,免受外界刺探。

当然,遮光帘并非一成不变。在紧急情况下,只要征得车厢内其他乘客同意,仍可适当打开窗帘。这需要各位乘客保持高度自觉,体谅车厢内多数人的感受。

毕竟,如此相邻而居的旅途中,相互尊重尤为珍贵。一夜过后,睡眠饱满的乘客将在清晨驶出山间,迎来阳光洒落的景象。而默默守护了一夜的黑色帘布,也将在白昼升起时悄然拉开。

它宛如旅人的第二层眼皮,在黎明来临前为大家闭上双眼,当光明到来时再缓缓张开。一晚之后,心境沉静,精神饱满的人们将继续各自的征程。而它也将停歇片刻,等待下一次为疲惫的旅人遮去喧嚣,赠予一个美好的夜晚。

火车上的便便真能随风飘散?

我们总是习惯性地认为,火车上厕所的排泄物会随着行驶产生的气流被“吹散”,所以那些描述中的“堆积如山”都是虚构的。但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在早期的绿皮火车上,厕所确实采用直排式,通过洞口直接排到铁轨上。当时的载客量大,为了方便乘客,也只能这样设计。靠气流吹散固然存在,但车速较慢时就不奏效。何况病原菌随风飘散也对周边环境和居民健康造成隐患。

这种简陋的处理方式也给人一种随地大小便的感觉,对我国当时还不发达的铁路运输业形象有一定的负面影响。

为此,现代列车逐步使用了真空集便器。它利用压差原理,将粪便吸入污物箱内。污物箱中的特殊液体可使粪便迅速颗粒化。

进站后,专门的工作人员用吸粪车将其引流至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这种方式非常环保卫生,也体现了我国科技进步和现代化管理水平的提高。

从蹲坑到坐厕,从随意排放到集中处理,火车厕所的变迁反映了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它使广大旅客享受更文明卫生的出行环境,也让铁路的形象与时俱进。

作为国民,我们应该以感恩和自豪的心态看待这些进步,并继续提高自身文明素质,共同打造更加美好的未来。在使用火车上的公共设施时,要爱护公物,不乱扔垃圾、不随地吐痰、不乱涂乱画,充分体现公民意识。同时还应主动给老弱病残孕让座,帮助有需要的乘客搬运行李。

黄河之水天上来,火车之水从何而来?

火车载着几天几夜乘客行驶万里,细心的乘客会发现,没看到列车上有装水的地方但是却一直有饮用水,每当乘客需要开水泡面、冲茶,都能够随手接到热腾腾的水,似乎用不完。

那么,这些水源从何而来?它们的供给又靠什么保障?

原来,每节车厢顶部都设有一个巨大的水箱,装满约可容纳800公斤水。

在出发前,工作人员会将每个水箱填满,以满足全程用水需求。这些水箱采用圆弧形设计,与车厢顶部融为一体,不易被人察觉。它就隐藏在车厢天花板之上,像一只无声的“水兽”,悄悄承载着旅客们生活所需的水源。

最初,这些水都是通过人工搬运上去的。当火车进站时,工作人员需要用手推车或担架,搬运重达800公斤的水,倒灌入水箱。可想而知,这样的体力活十分消耗时间与精力。

随着科技进步,现在大多通过管道输送。当火车停靠站点时,工作人员会检测车厢余水量,用高压水枪快速向排水管注入水源,只需几分钟便可灌满整个水箱。

旅客们也许担心车上的水源是否安全。事实上,供应的饮用水不仅要进行加热消毒,还要进行PH值、微生物等指标检查,过滤之后才输送到车厢,并定期维护净水器和电炉。

或许很多人并不知晓火车水源的奥秘,但请牢记,在旅途中节约用水,因为那源源不断的水,来之辛勤。它承载着一批批默默付出的“水兵”的心血和汗水。

火车上的其他秘密

火车作为重要的交通工具,承载着广大人民群众的出行。然而,对于火车的运作机制,很多乘客却不甚了解。比如,列车为何会在非站点处停车?为何卧铺车厢不区分男女等等,这些都是很多人好奇的问题。

列车会在非站点处停车,主要是为了让路或更换车头。由于铁路不是某列车的专用线路,当两列车赶上同一段路时,铁路部门会要求一列车停车让另一列先行。

当一列车收到“原地短暂等待”的指令时,它就会停在轨道上,待另一列通过后再启程。

此外,有时列车也需在非站点更换车头,这可能是为了转向,或是因为原车头不适合后续行程,停车让行或换挂都出于正常运营需要。

卧铺车厢不区分男女也有其考量。一是家庭出行时难以分开,二是车厢无法按照严格的男女比例分配。

如果固定男女分区,可能出现一区满座另一区空置的情况,不具经济性。更重要的是,分区势必造成不便,影响大多数人的出行体验。

火车上的许多设计都存在合理考量,且高度注重安全舒适。这些我们平时不曾注意的细节,都体现了铁路部门对乘客需求的紧密把握。

乘坐火车时,如果意识到这背后付出的心血,想必会让我们对祖国的交通建设更加感激与自豪。

笔者认为

绿皮火车,承载着辉煌历史的情怀,也预示着未来发展的方向。铁路的进步需要采纳各方意见,兼容传统与创新。我们期待更便捷舒适的新火车,也希望保留绿皮车厢的回忆。

让我们一起期待,未来铁路既能体现时代进步,也能传承人文精神。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