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气象学上的“暴雨”标准:一场关于雨量的科普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气象学上的“暴雨”标准:一场关于雨量的科普

引用
1
来源
1.
https://sci.cma.cn/site/article/id/41983.html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常会根据直观感受来判断降雨的大小,比如将一场短暂的狂风骤雨称为“暴雨”,或将持续时间较长但雨量不大的降雨称为“小雨”。然而,在气象学中,“暴雨”有着严格的定义和量级规定。本文将为您详细解释气象学上的“暴雨”标准,以及它与普通人直观感受之间的差异。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总有这样的疑问:“天气预报说有小雨,谁知道雨会这么大。”“天气预报说今天有暴雨,可这雨淅淅沥沥地下了一天,也不大呀!”可这真的是天气预报的“锅”吗?

其实,这个"锅"天气预报真不能背。同样是暴雨,有时“打开方式” 却不尽相同。普通人对降雨大小的界定往往是从感觉上评价,比如瞬间来一场狂风骤雨,但雨很快停歇,人们也会说“刚刚下了一场暴雨”。


7月17日晚,在广东湛江海滨大道北,车辆由于道路积水被困。图片来源:新华社

气象学上,“降雨”有着严格的量级规定。在评价降雨预报准确与否之前, 首先要明确一个定义——降雨量的等级划分,即何为小雨,何为暴雨。

根据《GB/T28592-2012降水量等级》气象国家标准,降雨分为微量降雨(零星小雨)、小雨、中雨、大雨、暴雨、大暴雨、特大暴雨共7个等级,降水量按照12小时、24小时两个时间段划分。

当降水量在12小时内达到0.1至4.9毫米,或24小时内达到0.1至9.9毫米,为小雨量级;而在12小时内达到30至69.9毫米,或者24小时内达到50至 99.9 毫米,就达到了暴雨量级。

“如果短短一两个小时内累计降水量就超过50毫米,那属于短时强降水,是比较急的暴雨。”中央气象台副首席预报员张峰解释。需注意的是,如果强降水持续时间很短,在12小时内降水量达不到30毫米,或24小时达不到 50 毫米,即便它短时间内电闪雷鸣、倾盆而下,在气象学上也不能称为暴雨。


7月18日,广西钦州市城管工作人员在文峰路排涝。 图片来源:新华社

而有时候,尽管看起来雨并不“ 暴”,但是持续时间长,累计达到了标准也成了“ 暴雨”。虽然说雨下得淅淅沥沥并不吓人,但其背后的危害也不容小觑。这种以“累计雨量”达到暴雨门槛的降雨,同样会导致城市内涝、农作物受损,引发山洪泥石流等次生灾害,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带来危害。

此外,为了让公众更好地应对暴雨造成的影响,中央气象台制定了暴雨灾 害预警标准,分为蓝色、黄色、橙色和红色四种等级。不同颜色对应即将出现 不同等级的暴雨灾害,由蓝色到红色,暴雨预警等级逐级提升,红色为最高级别。

不仅如此,各市县也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制定了相应的暴雨预警信号及暴雨 灾害防御指南,让民众能更直观地理解,并采取应对措施。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