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二本学历拿不出手?二本学生找工作直呼太难了!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二本学历拿不出手?二本学生找工作直呼太难了!

引用
网易
1.
https://www.163.com/dy/article/J95PF16L0538DOSM.html

“23届民办二本院校,全职儿子,真的找不到工作。”
“连配药员也要硕士。”
“跟我妈同龄的阿姨,能找到月薪4000的超市服务员工作,反倒是我们这些念了几年书的二本生,找不到工作。”
“太难了”“一无是处”“无人问津”......成了许多二本毕业生找工作的第一感受。在学历内卷严重,大学生越来越普遍、研究生越来越多的当下,二本大学文凭的应届生,找工作越来越困难,俨然成了当下求职市场中最艰难的群体。

虽然大家口头上都说英雄不问出处,但现实里,二本学生在求职时还是屡屡碰壁。当名校生和二本生一同竞争时,很少有企业的天平会向后者倾斜。如果招聘池里,确实摆着一些更漂亮的简历,真的会有HR愿意花心思考核一个所谓“普通院校”的学生,是否优秀吗?招聘会上二本生连面试资格都没有,直接被刷掉,基本招的都是研究生和双一流学校的本科生。

据智联招聘《2023大学生就业力调研报告》数据显示,普通二本院校毕业生在面试机会、offer进程方面均处于劣势,比例都是最低。


来源:智联招聘《2023年大学生就业力调研报告》

二本学历,在就业市场,是一个非常尴尬的存在。但凡稍好一些的企业,招聘条件会以一本为起点,直接过滤掉二本学生的简历;而技术性强的公司,又更偏好于专业对口的技能型毕业生甚至专科生。

与“就业难”相对应的,是二本毕业生更低的薪资。

国内某招聘平台做过一项数据统计,“双一流”高校毕业生的期望薪资平均在8000-10000以上;相比之下,如果就读的是经济稍欠发达地区的二本大学,只敢期望5000月薪,甚至在有些二本学校,毕业生起薪低于3026元的占了一半。

即便是坐落在发达地区广东,从2020届到2022届,广东财经大学本科毕业生月收入也只是从5770.46元提高到了6508.61元。与暨南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毕业生相比,平均月薪几乎差了两倍。

尽管二本大学的毕业生工作心切要价又低,他们的待业率却是双一流高校毕业生三倍以上。以疫情前的2019年为例,武大、复旦本科毕业生未就业率也就1-2%出头,而像昆明理工大学、皖南医学院这样的二本学校,则通通在10%上下。

何况,即使找到了工作,二本毕业生在工作满意度、专业相关度和职业稳定性等方面也都落后于双一流大学毕业生一大截。所以按照现在的职场情况来说,很多二本生的现状是:既吃了学习的苦,也没改变什么,还是要成为早出晚归、累得很少有自由时间的人。

倘若是家庭条件还不错,家长又比较理解和体谅子女的话,一些二本生还有机会“慢慢找工作”。在不着急的情况下,多些面试经验、多了解不同岗位,或许能做更好的选择。

但有的同学本来家里供到大学已经不易,家长又要求毕业立即独立,很多二本生可能为了赶紧就业,只能做销售、工厂一线岗位等工作。

作为2023届二本毕业生的康康,大学四年历经了封校三年,加上考研失败,错过了校招之后,康康只能在各大招聘平台上广投简历。

有时候对方也同意了线下的面试,到了之后却被告知这个岗位需要有经验的人来干,面对这种公司,除了吐槽避雷之外,康康能做的就是在线上会尽可能的多询问招聘方是否需要应届生。每到一个新公司面试,HR翻看他的简历时,总会问:“你这个是本科吗?”“公办二本”,之后就没了下文。

每次面试的失败,总能激起他强烈的提升学历的愿望,而现实中大量“第一学历歧视”的现象和自己所处的现状,屡屡让他自我怀疑“难道我们就这样了吗”。大家后知后觉高考的失利,早已为未来的选择埋下了种种伏笔。偏见与凝视环绕之下,康康艰难地寻找着另一种可能。二本注定不是人生的终点,也不等同于就此自甘堕落,沉沦苦海。如果上岸太难,当初选择复读考上更好的大学会不会有更好的结果?有了更好的第一学历现在找工作是不是就不用四处碰壁了?

综合网络消息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