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泳者之心》:对抗世俗偏见,展示人性的柔韧与刚强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泳者之心》:对抗世俗偏见,展示人性的柔韧与刚强

引用
腾讯
1.
https://new.qq.com/rain/a/20240604A00LPN00

《泳者之心》是一部以真实故事为背景的电影,讲述了女主人公特鲁迪·埃德尔勇敢挑战英吉利海峡的故事。在面对社会偏见、教练恶意等重重困难时,特鲁迪凭借坚韧的精神和家人的支持,最终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相比起《泳者之心》的谐音片名,或许《孤泳者》更符合这个故事所携带的孤绝和刚强。顺应内心的呼喊,坚持自己的热爱,对抗世俗偏见,对抗保守父权,对抗偏狭教练,对抗自然凶险。惟有保持一份勇者无惧的独立与强韧,朝着目标,不断划水前行。

看完全片,不仅被特鲁迪·埃德尔(Gertrude Ederle)的坚韧勇猛所打动,更是感受到生而为人的高贵与伟大。横穿英吉利海峡的行动,是人类征战大自然的又一次创举,也是对人类自身潜力与坚韧的再一次展示。充满着理想主义色彩的讲述,契合着迪士尼造梦的内核,但是故事本身的坚实沉厚,却无比贴近真正的现实。

对抗世俗的偏见

特鲁迪的游泳道路,首先需要对抗的,竟然是整个社会的偏见与标签。那是在百年之前,美国充满着从欧洲带来的保守思潮和刻板标签。特别是施加于女性身上的约束更是数不胜数。

不能大声说话,不能抛头露面,不能展示力量,不能热情社交。个性活泼开朗,积极尝试新事物的特鲁迪被强烈压制,仅仅是弹着乌克丽丽,唱着欢快的歌,也总是被父母和邻居压制约束。尽管身患麻疹,险些丧命,留下了听障的病患,却并不能阻止她热爱运动,热爱游泳,然而这项爱好却遭到屠夫父亲的强烈反对。

幸运的是,她有一位开明又冷峻的母亲,睿智斡旋,为两个女儿争取到学习游泳的机会。她们靠绕着码头游泳,换来很多热狗,获得了邻居的喜爱;姐妹俩积极参加女子游泳队,凭借自身实力刷新了同学的看低与教练的认知。16岁时,特鲁迪收获了首个地方比赛的奖项。一路从社区比赛、城市比赛、全国比赛,直到1924年,登上奥运会的赛场。这背后,自然是持之以恒的刻苦训练,全力拼搏的奋斗精神。

为了获得赞助人的肯定,特鲁迪从纽约游到了新泽西,第一次向其他人证明了不逊色于任何人的运动能力。然而,世俗的偏见仍然存在,包括她的父亲,也并不总是支持姐妹俩的游泳生涯。她决定横渡英吉利海峡,来为自己,也为所有女性同胞正名。

对抗教练的恶意

特鲁迪决意挑战英吉利海峡的新闻,震撼了近百年前的美国。当时的《纽约每日新闻》(New York Daily News)在头条登载了该消息,用的题目是:英格兰或者淹死!(ENGLAND OR DROWN!)足见当时大众对此行动的看法。

所有人都认为这是痴心妄想,她的家人也并未高度重视,并没有陪她完成最初的筹备。更多的恶意隐藏在刻板标签和刻意贬损背后。

包括赞助人为她找来的男教练沃尔夫。心胸狭窄、刚愎自用,根本不相信这是一位运动员全力以赴的挑战,而是当做赞助商家搞的噱头,玩的一次流量游戏。所以沃尔夫根本不在意特鲁迪的身体状况,对她的体能、技巧等更是不屑一顾。

而当挑战开始,当沃尔夫发现特鲁迪的体能和速度远超他想象,而且并不听从他的误导,也不接受他的意见时,这位无能教练开始恶意破坏特鲁迪的本次挑战。片中呈现了他的两次破坏尝试。先是借由递苹果和食物,假装脚滑前倾,以此同特鲁迪进行身体接触。因为按照横穿海峡的规则,一旦有外人身体接触游泳者,本次挑战便以违规判定结束。一计不成,沃尔夫又生一计,他将晕船药混入茶水,递给补充水分的特鲁迪。喝水之后,特鲁迪头昏眼花,直接昏迷在海浪中。本次挑战不得不告终。

放在旁人身上,也许就此断却横穿挑战的念头。特鲁迪的伟大正在与她的坚韧。她迎来了支持自己的父亲和姐姐梅格,收获了海边游泳健将的纯挚情谊,在几人的掩护下跳船逃回。决意避开公众,在亲人挚友的陪伴下再次挑战。

孤注一掷的胜利

从物资配备来说,这是一次更显粗糙草根的个人行动,没有上一次的赞助人、专业教练,一窝蜂的媒体和记者。但是这一次却有着更为坚定且温暖的内心,因为有心手相牵的亲人在旁,有彼此信任的好友支撑,更有不顾一切,全力奋进的决心。

《加勒比海盗》的导演团队,为这一段征战自然的壮举,拍摄出了气势恢宏的壮烈与宏伟。遭遇记者小船的贴近干扰,好友直接鸣枪吓退众人;泳镜漏水,不得不裸眼前游,有聪慧的梅格用蜡油封好胶边,继续帮助她乘风破浪;姐姐梅格还决然跳下水,同步游泳来激发她的潜力。与此同时,她的母亲和弟弟也赶到了家乡的电台直播间,一家人要随时保持联系与感应。

有了这样的支持,即便是遭遇红色水母群,即便是独自穿越海面大雾和汹涌的浅滩浪潮,特鲁迪也已经无所畏惧。在浅滩乱流中的历程,堪称本片的华彩段落。汹涌浪涛、海雾弥漫,特鲁迪如同天地一沙鸥,跟随着自我意识破浪前行,然而又随浪浮沉,无所归依。那个场景不禁想起吕克贝松的《碧海蓝天》,都是个体与海洋的深切陪伴,也应和了该片的英文原名:Young Woman and the Sea。想来,在古德温浅滩中前游的特鲁迪,应该是作为个体的人最为孤独和迷惘的时刻。在那样的时刻,人类只能听从内心的召唤,只能依凭亲人与挚友的温热陪伴;这一次,还有无数民众受到特鲁迪坚韧意志的指引,走向海岸边,自发地为她升起一堆堆代表着光热和希望的熊熊篝火。

也是靠着对岸这些犹如理想一般的点点火光,特鲁迪奋力一搏,终于抵达彼岸,圆满实现了自己的理想目标。片中的特鲁迪多次哼唱起喜欢的一首歌,那是多丽丝·黛(Doris Day)的一首《我们不快乐吗?(Ain't We Got Fun)》。充盈着百老汇氛围的舞曲,成为陪伴特鲁迪专注精进的战歌。在被父亲粗暴压制时,在被教练恶意破坏时,在独自面对深邃海洋时,特鲁迪总是哼起这首歌。从早到晚,日复一日,我们不快乐吗?囊中羞涩,存款不多,我们不快乐吗?房租未交,车贷未付,我们不快乐吗?穷人越穷,富人越富,我们不快乐吗?如此乐观积极的精神,一直在特鲁迪体内回旋着。

仿佛也是在告诉所有观众,不要消沉,不要抱怨,只要看准了方向,那就全力冲刺,目标就在前方,用力行动,心怀希望,我们就终有抵达的一天。为这份积极果敢的勇气,为人类不停直面自然的征战,而保持敬畏,不断努力!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