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被三代皇帝赋诗的桃花堤,有多美?
曾被三代皇帝赋诗的桃花堤,有多美?
春风和煦,桃花初绽。天津桃花堤作为北运河畔的著名景点,不仅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文化,更以其独特的自然美景吸引着游客纷至沓来。从康熙到嘉庆,三代皇帝曾为这里的美景赋诗,如今,这里更是成为了天津春季著名的文旅活动——运河桃花节的举办地。
第33届天津运河桃花节日前在北运河畔的桃花堤开幕。人们三五成群地漫步其中,游赏桃花美景,品味运河文化。作为天津文旅的“金色名片”,“运河桃花节”自1990年起每年3月都会在红桥北运河畔的桃花堤举办。此时,桃花堤上近万株桃树迎来盛花期,花堤蔼蔼与北运河相映成趣。
今年的主题为“春风始盛 ‘桃’醉红桥”,市民游客可在此赏美景、品文化、享美食。
在明清时期,天津北运河是进京的重要通道,地处北运河畔的桃花口、桃花寺自然成为了进京途中的主要景点之一。随后,运河畔的这条景观带渐渐延长到了西沽、丁字沽一带,桃花堤逐渐成型。每逢早春清明时节,如梦如幻的桃柳盛景不仅吸引了文人的纷至沓来,更是被三位清代皇帝亲自赋诗称赞。
1705年,康熙皇帝南巡回京途中路过北运河畔桃花堤时,意外见到此美景,仿佛身临“江南美景”,特别吟咏了《点绛唇》一首:“再见桃花,津门红映依然好。回銮才到,疑似两春报。”
1767年,乾隆皇帝来到天津视察水灾,游览桃花堤时,亲赐“桃柳堤”美名,同样留下了御笔诗“西沽二首”。此后,嘉庆皇帝在坐船路过天津时也曾为桃花堤赋诗。
新中国成立后,桃花堤周围居民很怀念昔日美景,除了自发在堤上栽桃树外,还多次建言市政府修复桃花堤。改革开放后,天津市政府高度重视桃花堤的自然保护,1985年,市政府把改造桃花堤列为改善城市人民生活十项大事之一,堤防旁修建的公园取名“桃花园”。1991年,桃花堤二期工程实施,再现了当年“天津小江南”的美景。2017年,再次启动全面提升改造工程,通过栽种亲水植物、整治环境、修筑堤路等措施,真正将其打造成了生态环境优美、历史底蕴深厚的滨水景观带。
抓紧时间,快去赴一场“桃花之约”吧!
本文原文来自澎湃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