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数据看未来:台北马拉松如何反映跑鞋市场的风向
从数据看未来:台北马拉松如何反映跑鞋市场的风向
每年清晨,当第一缕阳光洒在台北市政府广场,成千上万的跑者集结于此。这不仅是一场挑战自我的冒险,更是一场品牌与跑者之间的盛大交锋。2024年的台北马拉松,作为国内唯二世界田径总会(World Athletics)金标籤(Gold Label)的赛事,吸引了来自全球的菁英跑者,而跑者脚下的每一双跑鞋,更在默默述说著品牌间激烈竞争的故事。
图|路協提供
全马跑者的成績分布图:
图|7DON
根据《7DON去动》的数据显示,最大宗的全马完赛跑者集中于3小时50分至4小时之间,共有913位跑者。在马拉松世界,"四小时"是一个标志性的心理门檻,也是众多个跑者不懈追求的目标,这可能不仅仅是因为训练的结果,更是对"四小时"这一个心理门檻的执念。
然而,对于超过四小时的跑者来说,这并不仅仅是一个遗憾,而是一场持续自我突破的动力。而那些成功突破四小时的跑者,則將目標轉向更高挑戰,比如进入3小时30分或更短快的菁英行列。
全马跑鞋品牌统计:
图|7DON
在跑鞋品牌的统计中,Nike以26.3%的占有率遥遥领先,紧随其后的是adidas(22.5%)和ASICS(21.6%)。这三大品牌合计占据了市场的七成,是跑鞋市场的绝对主角。这也导致其他品牌在市场上的竞争压力增加,如果要突破,可能需要找到差异化的营销策略,开辟不同的道路。
而第二集团也不容小觑。New Balance、HOKA和MIZUNO等品牌以轻量化、缓震性或个性化设计,虽然未能成为市场主流品牌,但稳步吸引特定需求的跑者。
另外,中国跑鞋品牌的崛起,不管是原本就相当有存在感的特步、李宁、中乔,还是今年特别杀出的必迈,可以說是中國品牌的新黑馬,它们以崭新的姿态加入了激烈的台北马品牌竞逐中,共佔5.6%,虽然不及领先集团,但依靠"性价比"与不输一线品牌的性能,让人不禁猜想,第二集团的位置是否會因为它们的崛起而重新洗牌。
全马跑者跑鞋品牌选用:
图|7DON
在PR 70至99的高水平跑者中,Nike占据领先地位,这可能跟过去Nike塑造的菁英印象有关,另外,Vaporfly 4%、Next%席卷跑鞋市场的后续影响,导致在高水平的选手间Nike具有的吸引力。
adidas则呈现较为稳定,在各区间能够稳定保持第二名,但卻未能突破至第一名的位置的原因,可能是营销资源多用在较为专业的adizero跑鞋矩阵中,而入门跑者、长距离舒适型的鞋款系列,adidas的宣传力度及针对性的产品就相较于ASICS有明显不足。
ASICS在PR 50以下的跑者中占据主导地位,这可能是因为PR 50以下的跑者,需求的改变,从"竞速"转向"稳定与长距离舒适性"为导向,在這塊深根已久的ASICS自然就成为了首選品牌。
全马跑者(性别x年龄)跑鞋品牌选用:
图|7DON
而透过性别与年龄,可以发现adidas在年轻男性族群上有著優異的表现,而Nike在大多数各年龄与性别上仍是领先,另外,ASICS在更年长跑者的表现在相当亮眼,这可能与我们先前提到的品牌在强调舒适性、稳定性及过去品牌专业定位相关。
而表中还可以发现,Nike算是垄断女性市场,这也是为什么Nike可以在這场品牌战之中赢得多数的原因之一,从过去的赞助女子马、女性专属的活动,及鞋款设计上都有相关,例如:Just Do It 21、NRC、NTC等,都让Nike收获不少女性粉丝。
随着女性运动人口数逐年增加,台北马女性参赛者也正在逐渐成长,女性跑步市场对于品牌来说会是一个重要的战略,以品牌的视角来分析,过去Nike经营的NRC、NTC及女性专属活动,包括近期推出全球《After Dark Tour》女性跑步比赛系列,代表这類针对女性市场的营销策略是有成效的,是帮助它们能够维持市场的原因。
而adidas在女性市场中的劣势就相对明显,在男性方面虽然在年轻男性有强势表现,但未能有效拓展至年龄较大的群体,接下来如何进攻女性市场会是adidas未来能否超越Nike的关键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