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步一个非常重要的数据:心率,很多人尤其是新人跑友最容易忽视
跑步一个非常重要的数据:心率,很多人尤其是新人跑友最容易忽视
在跑步热潮中,越来越多的人踏上跑道,追逐健康与速度。但你是否知道,心率是跑步时身体的“晴雨表”,它直观地反映了运动的强度、身体的疲劳程度以及能量代谢的情况。忽视心率,就如同蒙着眼睛在赛道上奔跑,不仅无法达到理想的锻炼效果,还可能让身体陷入危险的境地。
跑步不看心率等于瞎跑步
朋友小李,为了能在短期内提升跑步成绩,给自己制定了高强度的训练计划,每天风雨无阻地奔跑,配速快得惊人。看着不断缩短的跑步时间,他成就感满满。但不久,问题接踵而至,他开始频繁地感到心慌、胸闷,体力也大不如前。医院检查后才发现,原来是长期高强度跑步,让心率长时间处于高位,心脏不堪重负,身体发出了警报。
像小李并非个案,很多人跑步只关注配速、跑量,对心率这一关键指标视而不见。心率就像是跑步时身体的 “晴雨表”,直观地反映了运动的强度、身体的疲劳程度以及能量代谢的情况。忽视心率,就如同蒙着眼睛在赛道上奔跑,不仅无法达到理想的锻炼效果,还可能让身体陷入危险的境地。
心率基础知识
心率,简单来说就是心脏每分钟跳动的次数。最大心率,是指人体在进行极限运动时,心脏每分钟能达到的最快跳动次数,它通常可以用 “220 - 年龄” 这个公式来估算。一位 30 岁的跑者,其最大心率大约为 220 - 30 = 190 次 / 分钟。但个体之间存在差异。
安静心率,是指在清晨起床后、身体还未进行任何活动时测量到的心率,此时的心率最能反映身体的基础状态和恢复情况。普通成年人的安静心率在 60 - 100 次 / 分钟之间,而长期坚持锻炼的跑者,安静心率往往会偏低,这是心脏功能增强的表现。
储备心率,是最大心率与安静心率的差值,它代表了心脏在运动时能够提升的心率空间,储备心率越高,说明身体在运动中的适应能力越强。最常用的是最大心率百分比法,比如减脂时,建议将心率控制在最大心率的 60% - 70%;提升耐力,可将心率维持在 70% - 80%;想要挑战速度,心率则可以达到 80% - 90%。以30 岁跑者为例,想减脂,跑步时的心率应保持在 190×60% = 114 次 / 分钟到 190×70% = 133 次 / 分钟之间。
最佳心率区间
最佳心率区间,是需要根据不同的目标来设定,
1.减脂状态下:
大多数想要减脂的跑者,低强度、长时间的有氧运动是关键,这就意味着要让心率保持在一个相对较低的水平,也就是最大心率的 60% - 70%。身体主要以燃烧脂肪来供能,就像一台高效的 “燃脂机器”。
朋友小王,体重超标,为了减肥开始跑步。一开始,他总是急于求成,跑得气喘吁吁,心率经常飙到很高,但坚持了一段时间,体重却没什么变化。后来,他了解到心率的重要性,调整了跑步策略,把心率控制在减脂区间,每次跑 40 分钟以上。几个月下来,体重稳步下降,身体状态也越来越好。在低心率的有氧状态下,脂肪分解酶的活性较高,能持续不断地将脂肪分解为脂肪酸和甘油,为身体提供能量。也不会产生过多疲劳感,让你能坚持更久,从而消耗更多热量。
2.提升耐力:如果目标是提升耐力,为长跑赛事做准备,那么心率应保持在最大心率的 70% - 80%。能有效锻炼心肺功能,增加心脏每搏输出量,让氧气更高效地输送到全身各处。马拉松运动员在大部分时间都会将心率控制在这个范围,通过长时间的积累,使身体适应高强度的耐力挑战。比如,在备战马拉松的周期里,他们会进行大量的 LSD(Long Slow Distance,长距离慢跑)训练,以稳定的配速、合适的心率,
3.提高速度:当你想要提升跑步速度,突破自己的 PB(Personal Best,个人最好成绩)时,训练时的心率就需要适当提高,达到最大心率的 80% - 90%。
如何做到低心率跑步
1.调整跑步速度与节奏
很多跑者一上跑道就急于求成,拼命加速,恨不得瞬间达到自己的目标配速。盲目追求速度,只会让心率像火箭般飙升,身体迅速进入无氧代谢状态,不仅难以坚持长时间运动,还大大增加了受伤风险。
正确的做法是,摒弃单纯对速度的执念,改为关注心率,保持稳定且适宜的跑步节奏。采用“心率跑法”,刚开始跑步时,心率较低,身体还未完全进入运动状态,速度可以稍慢,随着心率逐渐上升,接近目标心率区间下限,再稳步提升一点速度,始终将心率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小张,初跑时总是跟着身边的人跑,别人加速他也加速,结果没几分钟就气喘吁吁,心率爆表。后来学习了心率跑法,不再盲目跟风,根据自己的心率调整速度。刚开始配速比别人慢,但能全程保持平稳呼吸,心率稳定。随着心肺功能提升,相同心率下,配速也逐渐提高,最终成功完成了自己的首个半程马拉松,轻松愉悦,没有出现任何不适。
2.强化心肺功能
心肺功能就如同汽车的发动机,发动机越强劲,汽车在行驶时就能更轻松地应对各种路况,跑步亦是如此。强大的心肺功能是维持低心率跑步的关键。除了跑步本身,我们还可以借助其他有氧运动来全方位强化心肺功能,像游泳、骑自行车、登山等。
3.优化跑步姿势
跑步姿势看似微不足道,实则对心率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正确的跑步姿势应该是身体微微前倾,利用身体前倾的重力带动身体向前,脚步轻快地交替落地,步伐适中,避免过大或过小的步幅,手臂自然摆动,与脚步节奏相配合,帮助维持身体平衡、协调呼吸。这样的姿势能让身体在运动过程中更省力,减少不必要的能量消耗,进而降低心率。相反,错误的姿势,如弯腰驼背、身体后仰、脚步拖地、手臂乱摆等,会破坏身体的平衡与协调性,使肌肉额外做功,呼吸变得急促紊乱,心率自然而然就升高了。
避免高心率的方法
1.高心率的识别与危害
当跑步时心率过高,身体会立刻发出警报,如明显感觉到胸闷,仿佛有一块大石头压在胸口,呼吸变得急促而困难,头晕目眩也随之而来,脚步变得虚浮,眼前的景象甚至开始模糊。这一系列症状都是身体在向你呐喊:“心率太快了,吃不消啦!”长时间的高心率会让心脏承受巨大的压力,就像一台持续超速运转的发动机,零部件磨损加剧,心脏功能逐渐受损,心肌肥厚、扩张型心肌病等问题可能接踵而至,最终导致猝死。
2.现场应对策略
一旦察觉到心率过高,跑者必须立即采取行动。首先,毫不犹豫地放慢速度,最好改为步行,让身体从高强度的运动状态中缓一缓。跑者老张,在一次半程马拉松比赛中,赛程过半时,他突然感觉心跳急剧加速,胸口发闷。好在他有着丰富的跑步经验,立刻意识到心率过高了,果断放慢脚步,改为步行,同时按照平时学到的方法深呼吸。几分钟后,症状逐渐缓解,他才又慢慢恢复跑步,最终安全完赛。
3.后续调整措施
经历过高心率的 “惊魂一刻” 后,后续几天可不能掉以轻心。适当降低跑步强度,缩短跑步距离、放慢配速,增加一些轻松的步行、拉伸时间。
心率解锁健康跑步
心率,犹如跑步路上的指南针,指引着我们在追求健康与速度的征程中稳步前行。
无论是初出茅庐的跑步新手,渴望通过运动甩掉赘肉、拥抱活力;还是身经百战的资深跑者,志在挑战极限、突破自我,心率监测都应成为你们训练中的 “标配”。“跑步如人生,心率定节奏。”愿每一位跑者都能精准掌控心率,跑出属于自己的精彩,在健康的轨道上一路畅行,用脚步丈量世界,用汗水浇灌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