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知识青年从军歌》:一首失传曲调的抗战军歌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知识青年从军歌》:一首失传曲调的抗战军歌

引用
腾讯
1.
https://view.inews.qq.com/a/20240918A01SJR00

《知识青年从军歌》是一首充满国风意境的抗战军歌,歌词文采飞扬,慷慨激昂,令人热血沸腾。虽然歌曲的曲调已经失传,但通过歌词,我们依然可以感受到那段艰苦卓绝的抗战岁月。

这首抗战军歌的歌词充满了古风韵味,没有一定的国学功底,可能会觉得有些晦涩难懂。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并解读这首歌词:

君不见,汉终军,弱冠系虏请长缨;
君不见,班定远,绝域轻骑催战云!
男儿应是重危行,岂让儒冠误此生?
况乃国危若累卵,羽檄争驰无少停!
弃我昔时笔,著我战时衿,
一呼同志逾十万,高唱战歌齐从军。
齐从军,净胡尘,誓扫倭奴不顾身!
忍情轻断思家念,慷慨捧出报国心,
昂然含笑赴沙场,大旗招展日无光,
气吹太白入昂月,力挽长矢射天狼,
采石一载复金陵,冀鲁吉黑次第平
破波楼船出辽海,蔽天铁鸟扑东京!
一夜捣碎倭奴穴,太平洋水尽赤色,
富士山头扬汉旗,樱花树下醉胡姬,
归来夹道万人看,朵朵鲜花掷马前,
门楣生辉笑白发,闾里欢腾骄红颜,
国史明标第一功,中华从此号长雄,
尚留余威惩不义,要使环球人类同沐大汉风!

歌词解读

  • 第一句:“汉终军”指的是汉武帝时期自告奋勇出使南越的终军,他请受长缨,去说服南越国王臣服汉朝,最后被南越杀害。
  • 第二句:“班定远”指的是班超,他只率三十六人出使西域,到达鄯善国时,袭击并团灭匈奴使团,之后威名远扬,使西域五十多个国家归附汉朝。
  • 第三句:“重危行”出自《论语》,这里指国家急难时应该挺身而出。“儒冠”指书生,杜甫有诗:“纨绔不饿死,儒冠多误身。”
  • 第四句:“累卵”形容危险,“羽檄”指插着羽毛的紧急信件,表明战况紧急。
  • 第五句:“战时衿”指战袍,用来代指军装。
  • 第六句:“一呼同志逾十万”呼应“十万青年十万军,一寸山河一寸血”的口号。
  • 第十句:“太白”指金星,古人认为金星运行到月亮位置预示可以打败敌人。

整首歌词通过丰富的典故和修辞手法,展现了读书人在国家危亡之际,毅然投笔从戎,英勇杀敌,收复失地,最终凯旋归来的壮丽历程。

历史背景

这首歌的真实身份是《知识青年从军歌》,词作者是青年诗人白垒,最早发表于1945年《时代精神》杂志。它是为了配合国民政府1944年10月开始的“知识青年从军运动”而创作的。当时,中国教育落后,高中生和大学生被视为国家未来,但在抗战进入关键阶段时,不得不征召这些知识青年参军,这体现了抗战的艰苦卓绝。

曲调之谜

最令人惋惜的是,这首激昂的军歌曲调已经失传。2009年抗战剧《我的团长我的团》中使用了《新四军军歌》的曲调,但这并非原曲。

这首《知识青年从军歌》不仅是抗战历史的见证,也是中华民族不屈精神的象征。虽然曲调已失传,但歌词中蕴含的爱国情怀和民族精神将永远流传。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