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古代的顺丰速递——八百里加急,历史上真的存在吗?到底有多快?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古代的顺丰速递——八百里加急,历史上真的存在吗?到底有多快?

引用
搜狐
1.
https://m.sohu.com/a/856671847_121157388/?pvid=000115_3w_a

在古代,没有现代的邮政系统,信息传递主要依靠驿站。其中,“八百里加急”作为最紧急的传递方式,一直备受关注。那么,这种传说中的快速传递方式到底有多快?历史上真的存在吗?


古驿站

在许多古代文学作品中,我们经常能看到这样的场景:一骑绝尘,尘土飞扬,只见一人纵马疾驰,高声呼喊:“八百里加急!御赐金牌,阻者死,逆者亡!”话音未落,人马已消失在烟尘之中。

这种场景描绘的就是古代快速传递紧急公文的方式,有点像现代的邮政特急件。在古代,没有邮局,传递文件主要依靠驿站系统。一般每隔二十里设一个驿站,文件通过一站一站的接力方式传递下去。

文件传递的时间由其紧急程度决定。普通的文件每天传递三百里,紧急的文件每天传递四百里或六百里,而所谓的“八百里加急”,则是最紧急的特急件。遇到这样的信件,就要用最快的马匹,日夜兼程,几乎可以达到日行千里的速度。每到一个驿站都要更换马匹,送信人则在马上进食,以节省时间。这种传递方式非到万不得已不会启用,因为这不仅会跑死马匹,送信人也可能会因劳累过度而亡。

历史上确实有“八百里加急”的实例。南北朝时期的北周宣帝曾亲自驾驭驿马,日行三百里。唐朝的最紧急通信要求更是达到了日行五百里的速度。例如,天宝十四年(755年)十一月九日,安禄山在范阳起兵叛乱,而唐玄宗当时正在华清宫,两地相距三千里。令人惊讶的是,仅仅6天之内,唐玄宗就收到了消息,计算下来每天的传递速度达到了五百里。

这些实例证明,“八百里加急”并非只是文学作品中的夸张描写,而是确有其事。这种快速传递信息的方式,在古代的政治、军事决策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