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事业单位三定方案的内涵与演变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事业单位三定方案的内涵与演变

引用
1
来源
1.
https://m.nongjiao.com/news/read-47676.html

事业单位三定方案是理解我国事业单位管理体制的重要概念。它通过"定职能、定机构、定编制"三个维度,规范了事业单位的组织架构和运行机制。本文将详细解读三定方案的内涵及其发展历程。

事业单位三定方案的定义

事业单位三定方案的核心内容包括:

  1. 定机构
  • 确定行使职责的部门,包括名称、性质(行政或事业)、经费(全供、差供、自收自支)等。
  1. 定编制
  • 实质就是定人员数额,这其中包含部门领导职数和内设机构的领导职数。
  1. 定职能
  • 明确部门的具体职责,以及部门内设的处(科或股)室的具体职责。

三定方案的历史演变

"三定"概念最早出现在1988年国务院机构改革中,当时采取"先定职能,再定机构和编制"的改革思路。1988年的"三定"方案由国家机构编制委员会印发,名称为《×××"三定"方案》。此后,随着历次机构改革的推进,"三定"方案在名称、体例和结构上不断规范和完善:

  • 1993年:统一规范为《×××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方案》
  • 1998年:改称"三定"规定,并由国务院办公厅印发
  • 2003年:调整为《×××主要职能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
  • 2008年:沿用《×××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提法

当前三定规定的具体内容

目前的"三定"规定主要包括以下六个部分:

  1. 职责调整:明确部门取消、划出移交、划入和增加以及加强的职责。
  2. 主要职责:部门内设机构的设置和具体职责。
  3. 内设机构:部门内部各机构的设置及其职责。
  4. 人员编制:核定部门的行政机关编制数、部门和内设机构的领导职数。
  5. 其他事项:明确有关部门的职责分工、部门派出机构和直属事业单位的机构编制事宜等。
  6. 附则:明确"三定"规定的解释和调整事宜。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