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女子服饰样式名称:从春秋战国到清代的演变
中国古代女子服饰样式名称:从春秋战国到清代的演变
中国古代女子服饰以其独特的样式和精美的工艺闻名于世。从春秋战国时期的曲裾深衣到清代的旗袍,每个朝代的服饰都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本文将按照朝代顺序,为您详细介绍中国古代女子服饰的演变过程和各种精美的服饰样式。
春秋战国时期
春秋战国时期的女子服饰以曲裾深衣最为典型。这种服饰的特点是上衣下裳相连,形成一体。曲裾深衣的另一个显著特点是"续衽钩边",即将左边衣襟的前后片缝合,并将后片衣襟加长,穿时绕至背后,再用腰带系扎。
秦汉时期
秦汉时期的女子服饰以曲裾深衣和襦裙为主。曲裾深衣的特点是通身紧窄,长可曳地,下摆一般呈喇叭状。襦裙则由上襦和下裙两部分组成,上襦极短,而裙子很长。
魏晋南北朝时期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女子服饰以宽博为主,特点是对襟、束腰、衣袖宽大,并在袖口、衣襟、下摆缀有不同色的缘饰。下裳则有绛纱复裙、丹碧纱纹双裙、丹纱杯文罗裙等名色。
隋唐五代时期
隋唐时期的女子服饰以襦裙和披帛为主。隋代及初唐时期,妇女的短襦都用小袖,下着紧身长裙,裙腰高系。披帛通常用轻薄的纱罗制成,上面印画图纹,长度一般为二米以上。
晚唐时期,女服的样式日趋宽大,一般妇女服装的袖宽往往四尺以上。回鹘装在中晚唐贵族妇女及宫廷妇女中广为流行,其特点是翻领、袖子窄小而衣身宽大。
辽金元时期
辽代的服装以长袍为主,男女皆穿,上下同制,一般都是左衽、圆领、窄袖。金代的装饰图案喜用禽兽,尤喜用鹿。元代的贵族便服袭汉族制度,在服装上广织龙纹。
明代
明代的皇后常服为戴龙凤珠翠冠、穿红色大袖衣,衣上加霞帔,红罗长裙,红褙子,首服特髻上加龙凤饰,衣绣有织金龙凤纹。明代妇女的服饰,主要有衫、袄、霞帔、背子、比甲及裙子等。
清代
清代后妃的朝服由朝冠、朝袍、朝褂、朝裙及朝珠等组成。朝袍以明黄色缎子制成,分冬夏两类,冬季另加貂缘。朝褂是穿在朝袍之外的服饰,其样式为对襟、无领、无袖,形似背心。
清代的汉族妇女服饰在"男从女不从"的规范下,变化较男服为少。普通妇女则穿披风、袄裙。披风是清代妇女的外套,其制为对襟、大袖、下长及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