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哈尔滨老城故事之——“东方小巴黎”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哈尔滨老城故事之——“东方小巴黎”

引用
1
来源
1.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4/0724/18/7288840_1129584133.shtml

哈尔滨,这座被誉为“东方小巴黎”的城市,以其独特的建筑艺术和多元文化融合而闻名。从俄罗斯风格的教堂到欧式建筑,从中央大街的石板路到马迭尔宾馆的文艺复兴风格,每一处建筑都诉说着这座城市的历史故事。

哈尔滨是个多国文化相融合的城市,是中国东北的历史名城。从1898年起,哈尔滨因其居住过近30个国家的20万侨民,哈尔滨才有了“东方莫斯科”、“东方小巴黎”的美称。城市中那多种情调的各式建筑,生动地述说着城市风格的多元化。

哈尔滨的教堂在全国是最多的,曾有40多座。有近30个国家曾在这里设立领事馆和总领事馆,使哈尔滨成为名副其实的“国际”都市。哈尔滨可以说是一座多种建筑艺术博物馆,可惜的是,在那个特定时期中遭到了难以弥补的损毁。

在哈尔滨老城狭窄的街道上,在老城斑驳的墙壁上,写满了沧桑、回忆、故事与记忆。

建筑艺术博物馆

哈尔滨有很多难以忘怀的风景:有轨电车咣铛作响,教堂钟声厚重响亮,俄式西餐便宜好吃,马拉洋车金发碧眼,石头街路原始感叹,殴式建筑古老典雅…… 哈尔滨建筑数量之多、风格之全、规模之大、品位之高、影响力之广,在全国是十分罕见的。木结构,田园式风格的俄罗斯建筑;古堡式,充满童话色彩的浪漫主义建筑;科林斯柱高耸,肃穆庄严的古典主义建筑;神秘摩登,富有雕塑感的新艺术运动建筑;凹凸有致,新奇动感的巴洛克建筑等,构成了美轮美奂的绝美画卷,所有这些,都奠定了哈尔滨独特的建筑风格和城市风貌。

哈尔滨的早期建筑,既有俄罗斯、意大利的,又有法国、英国的。占据主要位置的是折衷主义建筑。

这其中,有巴洛克式的松浦洋行(哈尔滨旅游服务中心)、兆麟小学、秋林公司;标志性建筑有哥特式的尼古拉大教堂(已被毁);拜占庭式的索菲亚教堂;新艺术风格的铁路局大楼、黑龙江省博物馆;古典复兴式的东北烈士纪念馆、哈尔滨建筑工程大学;古希腊建筑文艺复兴式的哈尔滨市人民银行;中世纪寨堡神秘式的和平邨宾馆、南满铁道医院(现哈医大第四医院)和俄罗斯古典木结构的游艇俱乐部(现松花江铁路江上俱乐部)等。

此外,还有大量的折衷主义建筑哈尔滨颐园街1号(现革命领袖视察黑龙江纪念馆)等。

这些建筑,犹如一首首凝固的音乐成为哈尔滨这座名城的骄傲,是哈尔滨人民的一笔宝贵财富。但随着城市的发展,这部凝固的建筑史和最能体现城市风格的乐章却被悄悄淹没。

中央大街

中央大街可以说是哈尔滨形成最早的名街之一。1898年,哈尔滨开始大规模地修筑铁路和城市建设,原沿江地段是古河道,尽是荒凉而低洼的草甸子。运送铁路器材的马车,在泥泞中开出一条土道,这便是中央大街的雏形。走在这条大街上的是骡马驾驭的车子,晴天尘土飞扬,雨天泥泞不堪。由于埠头区的建立,这里俄人铺子也多了起来,他们经营杂货、修表等,故称“中国大街”,但两侧多为欧式建筑,商业也多为外国人经营,犹如外国城市一般。1928年7月,中国大街正式改称“中央大街”。现在的中央大街,北起松花江畔的防洪纪念塔广场,南接新阳广场,全长1400米,马路宽11米,仍保持原光滑的方块花岗石铺砌的路面。

据说起初这条街是由一位武林僧人将数千根2、3米长的圆木桩,一头削尖,一根根一排排地沿路钉进土层中,上面再敷以碎石,铺上黄沙,才解决了翻浆的问题的。1924年5月,由一位俄国工程师设计监工为其铺上方石块,为花岗岩雕铸,其形状大小如俄式的小面包。当时一块方石的价格约为1美元(当时1美元可是一般寻常人家1个月的吃饭钱),足足有1里半长的中央大街,真可谓是金子铺成的道路。

中央大街全街建有欧式及仿欧式建设71栋,并汇集了文艺复兴、巴洛克、折衷主义及现代多种风格建筑13栋。其涵括了西方建筑史上最有影响的四大建筑流派,以及欧洲最具魅力的近300年文化发展史,其历史的精深久远和展示建筑艺术的博大精深为世上少见。现在的中央大街除了是当地人们休闲的最佳去处,更是成为了哈尔滨旅游的必到景点之一,让你不出国门便可领略到欧亚大陆的风光。

中央大街殴洲味道十足,整条街道就好像是从圣彼得堡搬过来的一样。看着那楼房外墙立面上的纹饰和手工雕刻,绝对是一种异样的美的享受。置身其中,整个人就像在异国他乡一样。作为全国十大名街,他足以让第一次来哈尔滨的人而感动。

石头马路的怀念

在哈尔滨靠江边的地方,由于土质多为黄沙,为了让道路更坚实,人们便想出用石头铺路的方法。所用石料为20厘米宽30厘米长,就像一个方面包,因此人们管这种铺路石叫“面包石”。过去的哈尔滨,不仅中央大街是方面包石铺就的,东大直街、火车站、奋斗路、景阳街、尚志大街、道外跨线桥等都是方石铺路。这些石头写满了城市历史的沧桑,成为哈尔滨独特的景观。

可能是有人觉得,这样的石头路走起来太不方便,于是便铺上了柏油沥清。这下好了,马路是平坦了,可骑着自行车在上面颠簸的快感也没有了。历史就这样被无知的人无情地毁掉了。那种有轨电车走在路上的咣铛作响,马车踏在路面上的清脆声音已一去不复返了。

怎么也忘却不了那在石头路上曾经留下的脚印。这些脚印折叠起来,不就是一部厚重的史书吗。无论柏油沥清怎样封存了石头路的风采,都抹不去它在人们记忆中的痕迹。

那种温婉的感觉,才是城市应该有的样子。

马迭尔宾馆

文艺复兴时期路易十四式的马迭尔宾馆,始建于1906年。马迭尔曾是一个旅游娱乐设施齐全的高级场所,客房、欧式餐厅、风味冷饮、泰晤士酒吧、咖啡厅、舞厅、商场及花店样样俱全。

富有意蕴的圣·索菲亚教堂

圣·索菲亚教堂坐落于道里区透笼街与兆麟街拐角处,是富有艺术价值的东正教教堂,也是当时远东地区最大的教堂。这个古罗马的穹顶结构集中式教堂,于1923年第二次重建,成为今天砖结构的样子。教堂呈东西走向,底部是一人高的花岗岩石座,中央大厅上部是战盔式球形屋顶,上有十字架。中央穹顶的周围设有三个尖塔楼与之呼应。教堂正门在西面,上方有六边形尖塔式钟楼,当年每隔两小时钟声就会响起一次。整个建筑厚实凝重,壮观堂皇。我们真得感谢俄国茶叶行老板赤斯嘉夫,是他当年赞助并监造了这座令人感叹的景观。

圣·索菲亚教堂是那样的优美,厚实,真实和富有意蕴,可以说是哈尔滨早期建筑艺术中少有的杰作。广场上,游人歇息拍照,大群的鸽子时而地上觅食,时而扑拉拉飞向广场上空,伴着空灵美妙的音乐,让人沉浸在悠远的遐思中,不愿离去。

索菲亚教堂的默默倾诉,让所有来哈尔滨的人熟知这座国际大都市的形成与发展历史。同时也让久居这座城市的人们忆起历史的痛苦与欢乐。

每当傍晚,当你和许多在紧张工作之后到“圣·索菲亚广场”上来散步的人一起休息的时候,脑海中便涌现出对哈尔滨过去的回忆。这时,你会全身觉得无比静谧,无比抒情,无比惬意,仿佛这凝固的音乐在流淌……

索菲亚教堂的神秘,马迭尔宾馆的富丽,颐园街府邸的精美……无不让人从感叹中生出惊奇。没有去过莫斯科、巴黎、希腊和罗马的人,会从当年的哈尔滨领略到异国风情。

人们从许多外国驻哈领事馆的遗址中,了解到哈尔滨这座大都市的形成与发展历史。回顾这些建筑的形象档案,历史便在我们面前鲜活起来。街路、建筑是构成一个城市历史的最重要的层面要素之一,它代表的不仅是过去。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