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奥运会后,如何坚持锻炼?
巴黎奥运会后,如何坚持锻炼?
2024年盛夏,巴黎奥运会如约而至,在法国这个充满艺术气息与浪漫的国家倾情上演。中国体育代表团在本届奥运会上取得了我国自1984年全面参加夏季奥运会以来境外参赛历史最好成绩。然而,奥运会虽然结束了,但赛场内外中国队的精彩表现,却让我们久久难忘,热泪盈眶。
在巴黎奥运会射击10米气步枪混合团体决赛中,“00后”中国组合黄雨婷/盛李豪摘得金牌,这是本届巴黎奥运会诞生的首枚金牌。在奥运赛场上,拼搏与超越无疑是最大的主题,但一些团结与友谊的瞬间,更能直抵人心。奥林匹克的深刻意义,在此时具象化。
奥运会虽然结束了,但它激发的运动热情还在延续。要想像运动员一样拥有健康的体魄和强大的意志力,关键在于持之以恒的锻炼。定期锻炼不仅能增强心肺功能、改善肌肉和骨骼健康,还能提升心理健康和免疫力。然而,坚持锻炼并不容易,需要设立可行的目标、记录和奖励进步、寻找兴趣点以及寻求同伴支持。让我们从今天开始,借鉴奥运健儿的精神,培养长期坚持锻炼的习惯吧!
科学规划,合理安排
在开始锻炼之前,科学规划至关重要。首先,要选择合适的运动时段。避开正午烈日,选择清晨或傍晚进行户外运动,以降低中暑风险。其次,根据个人体能状况灵活调整运动强度,循序渐进,避免运动过度导致的身体损伤。
每次运动前,充分的热身准备必不可少。通过10分钟左右的轻微有氧运动(如慢跑、原地踏步)预热身体,随后进行动态拉伸(如手臂摆动、腿部抬高、下蹲)和静态拉伸,以增加肌肉柔韧性,预防运动伤害。
户外活动时,防晒与透气并重。涂抹防晒霜,佩戴遮阳帽和太阳镜,减少紫外线伤害。穿着透气性好的运动服装,帮助汗液快速蒸发,保持身体干爽。
水分补给同样不容忽视。建议运动前2小时至半小时,补充100~300毫升的水,既能保证水分平衡,又能避免过度补水导致的不适;运动中及运动后也要及时补充水分,推荐矿物质水、淡盐水或白开水,以维持体液平衡。
在大量排汗的过程中,我们不仅会失去水分,还会随之流失重要的电解质,特别是钠。因此,适时且适量地摄入含有电解质的饮料或食物,比如运动饮料、淡盐水以及富含钾的香蕉等,可以有效预防因电解质失衡而引起的肌肉痉挛,缓解体力疲劳。
训练间隙和训练项目之间给予足够的休息时间,建议每组训练之间留出12分钟的休息时间,有助于身体恢复。此外,确保每天都能享有高质量的睡眠同样不可忽视,多项科学研究已证实,成年人每日最佳的睡眠时长为78小时,这对于身体的全面恢复和次日的训练表现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运动后需要合理搭配膳食,增加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的摄入,以补充能量和修复肌肉。同时,控制高脂肪食物的摄入,避免消化不良。
克服大脑的阻碍
为什么很多人明明知道运动的好处,却还是难以坚持呢?答案可能令人惊喜:这并不是因为懒,而是大脑在阻挠。
美国《时代》周刊网站近日刊文介绍,除了身体限制和健康问题,开始运动还有一个重要障碍:大脑不希望我们进行体育锻炼。加拿大渥太华大学在一项研究中证明了这一现象。通过与大脑活动监测器相连,参与者可控制一个数字化身,他们被要求将电脑屏幕上的久坐行为图像移到身体活动图像上。研究人员发现,这一过程需要耗费更多脑力,这表明大脑有一种自动倾向,即选择放松而不是运动。这一结论也得到了反复验证,比如,人们总是选择乘自动扶梯而不是走楼梯。
北京体育大学心理学院院长、运动心理学教授毛志雄解释,这一现象与大脑的决策系统有关。人脑有两个决策系统:
- 一是快系统,即无意识的系统,它依赖情感、记忆和经验迅速作出判断,凭直觉对眼前状况给出反应;
- 二是慢系统,即有意识的系统,该系统通过调动注意力来分析、评价、思考,最后作出理性决定。
人类大脑默认的决策系统是快系统,而非慢系统。情感、记忆及长期生活经验中积累的“锻炼苦”、“锻炼累”、“锻炼费时间”等无意识冲动,往往抢在慢系统进行理性判断之前做出决策,阻碍人们启动或坚持锻炼。这也就是为什么很多人明知体育锻炼有益身心,却迟迟不付诸行动或难以坚持。
如何逆势而行、让大脑鼓励我们去运动呢?毛志雄给出了以下几点建议:
给自己积极暗示:运动过程中提醒自己,呼吸急促、心跳加快、肌肉疼痛等不适症状,可通过调整锻炼强度和改进锻炼技巧来避免。不断给自己激励,运动后能获得更加放松、快乐的感受,以及体质改善、抵抗力变强等各种健康益处。
增加运动体验:重新定义“锻炼”,将运动当作日常活动而非竞技性、高强度项目,可从快走、爬楼梯,或者爬山、骑行等自己喜欢的运动项目开始,再逐步加时加量。研究显示,人在进行运动后,脑垂体会分泌类吗啡物质内啡肽,让人心情舒畅。通过运动强化这一积极反馈有利养成锻炼习惯,可逐渐改变情感、记忆中关于运动的消极认识。
“分心法”转移注意力:用互动性运动游戏、运动时听音乐和看视频等方式,将注意力更多指向运动的积极因素,如美感、成就感、力量感,以此分散运动中痛苦、疲惫的感觉。
制定计划,持之以恒
健康的身体需要长期的坚持与努力。无论暑假还是其他时间,都应保持每周至少2~3次的锻炼频率,让运动成为生活的一部分。
遵循世界卫生组织《关于身体活动和久坐行为的指南》,无论是儿童、青少年还是成年人,都应根据自身年龄段制定相应的运动计划,确保每周达到推荐的运动量,享受运动带来的无限益处。
每种运动都有自己的魅力,对健康的影响也会不同。可根据这张“运动处方”,选择最适合自己的运动:
焦虑抑郁:打太极练瑜伽。情绪不佳时,选择能让肌肉放松、内心安静的运动,如慢跑、瑜伽、太极拳、游泳等,有助于平静神经系统。运动环境最好在较安静的地方,运动时配合缓慢的深呼吸。
记忆减退:常做挥拍训练。技巧性运动可以帮助提高身体控制能力、促进小脑维持身体平衡的能力。推荐将有氧训练、力量训练和挥拍运动(羽毛球、网球等)搭配起来,每周打1
2次羽毛球、网球或乒乓球,每次3060分钟。睡眠不好:中等强度有氧。有氧运动可使大脑充分放松,降低身体内保持觉醒的“食欲肽”浓度,使人更易产生睡意,缩短入睡时间。中等强度的有氧应让心跳频率在最大心率(220-年龄)的60%
70%,比如慢跑、骑行、游泳等。每天运动40分钟,每周运动3次,持续运动1618周能达到改善睡眠的最优效果,但睡前2小时不建议进行剧烈运动。久坐酸痛:坚持做工间操。长时间伏案工作或久坐,肌肉的伸缩性会变差,可以利用工作间隙试试“工间操”,以调整姿态、缓解疲劳、预防劳损。推荐初级三分钟工间操:压髋、股后拉、蹲起、上斜俯卧撑、原地碎步跑。
更年期女性:每周两次抗阻。更年期女性进行科学运动,有助于调节紧张情绪、放松心情、促进睡眠,改善更年期症状。运动的首要原则是持之以恒,保持每周3
5天,每次30分钟为宜。体重65公斤以上者,建议先选游泳等关节负荷小的运动,并适当增加下肢力量训练,之后再进行跑步、登山、健步走等有氧运动。体重5565公斤者,可进行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如慢跑、健步走等,每周两次抗阻运动,如哑铃弯举、弹力带拉伸等。
结语
坚持锻炼不仅能让你拥有健康的体魄,还能缓解压力、提高睡眠质量。你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如跑步、游泳、瑜伽等,每周安排一定的时间进行锻炼。养成坚持锻炼的习惯,你会发现自己的精力更加充沛,工作效率也会大大提高。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良好的健康状况是享受美好生活的基础。让我们从现在开始,将奥运精神融入日常生活,培养长期坚持锻炼的习惯,为自己的未来努力奋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