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友血糖之惑:家与医院为何不同?
糖友血糖之惑:家与医院为何不同?
测血糖是每位糖尿病患者必备的技能。在家监测血糖虽然便捷,但不少患者会发现家用血糖仪测得的数值与医院测量的结果存在差异。这种差异究竟是由什么引起的?本文将为您详细解析。
测血糖是每位糖友的必备技能。除了在医院监测外,在家监测血糖更为便捷,能随时知晓在家时的血糖波动情况。不少有心的糖尿病患者会拿自己的血糖仪测的数值和医院的进行对比,一旦数据有出入,就认为自家血糖仪不准。那么,致使两者血糖差异的原因到底是什么?
试纸使用是否得当
- 查看有效期。对不常监测血糖的糖友而言,务必留意试纸外包装上的有效期是否有效。
- 关注试纸打开时间。试纸打开后通常有效期为 3 个月,超过此时间,可能导致测量的血糖值与实际不符。建议糖友选用对应小瓶或单片包装的试纸。
- 确认试纸批号。倘若血糖试纸的批号与血糖仪不匹配,会造成测量结果不准确,出现血糖升高或降低的状况。所以,新开启的血糖仪试纸必须确认与血糖仪上的批号一致。
- 注意试纸保存条件。试纸应放置在干燥、避光之处,温度维持在 10 - 30℃之间,不能放进冰箱,也不能受潮,否则会影响血糖值的准确性。
采血后第一滴血是否要擦掉
只要依照正规操作流程,包括用酒精消毒后自然风干(或者用肥皂水洗手并完全晾干)、不使劲挤压指端等正确的采血方式,采用第一滴血或者第二滴血所测的血糖值没有明显差别。在各类血糖仪的使用说明书中均未提及应采用第一滴血还是第二滴血进行测定。
采血量是否足够
一般而言,测血糖只需一滴血,血糖仪会自动采集所需血量。但如果使用的是非自动采集血量的血糖仪,就需要精确把握采血量,采血量不足会致使测量值偏低。另一方面,采血时如果过度挤压手指,会让组织液稀释血液,进而出现测量的糖值偏低的情况。建议使用自动采血的血糖仪,精准控制采血量;采血时,可从掌心或指根朝指尖方向按摩挤压,让血液缓缓溢出;一定要留意进针深度。
血糖监测时间
在不少患者看来,只要没吃早饭,不管是早点还是晚点测的血糖都算空腹血糖,其实并非如此。确切地说,空腹血糖指的是隔夜禁食8—12 小时之后于次日早餐前(通常是6:00 - 8:00)所测得的血糖,而午餐前和晚餐前的血糖不在此列。
餐后2小时血糖是从吃第一口食物开始计时,2小时后监测的血糖。所以,测血糖时间计算有误,也会致使血糖出现偏差。
错误的比较方式
通常而言,我们不会将家用血糖仪和医院使用的血糖仪进行对比,因为不同型号的血糖仪之间存在一定的误差,互相比较没有意义。
正确的比较方式
目前,医院抽静脉血测生化得到的血糖值被认为是标准值,血糖仪到底准不准,要跟生化值比较才能得出结果。血糖偏差控制在±15%—20%范围内属于正常。
另外,除了操作不当、血量不足、局部挤压、更换试纸批号时未调整校正码、试纸保存不当等因素会影响血糖测值的准确性之外,某些疾病或药物也会对检测结果造成影响。比如,严重贫血会致使血糖仪检测结果偏高,红细胞增多症、脱水会导致检测结果偏低;再比如,末梢循环不良,服用维生素C、谷胱甘肽等药物也均会影响血糖测量结果。
糖友们,让我们以严谨的态度对待血糖监测,避开误区,让每一次的测量都能为健康管理提供可靠依据。
本文原文来自西安市第五医院(陕西省中西医结合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