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持续70年的阴谋:揭秘日本在中国的间谍机构和间谍战争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持续70年的阴谋:揭秘日本在中国的间谍机构和间谍战争

引用
网易
1.
https://m.163.com/dy/article/JG1SSKCB05566S39.html

1927年7月,日本首相田中义一向昭和天皇呈递了著名的《田中奏折》,提出了"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的侵略主张。在随后的秘密会议上,日本军方高层甚至狂妄地宣称"三个月即可灭亡中国"。然而,日本为何在1927年敢于提出全面占领中国的战略计划?其决策依据又来源于哪里?本文将为您揭示这段鲜为人知的历史——日本从1870年至1945年在中国持续了近60年的间谍活动历史。

昭和天皇召开《田中奏折》讨论会议

在回顾这段历史时,一个令人奇怪的现象是:为什么在1927年,日本这个小国竟然有勇气和底气提出全面占领中国的战略计划,甚至叫嚣能够3个月灭亡中国?要知道,当时的中国虽然综合国力与军事能力较弱,但作为一个拥有4亿人口、1000余万平方公里土地的大国,绝非日本所能轻易吞并。

日本最高决策机构的决策依据,其实来源于其从1870年开始在中国持续了近60年的间谍活动。据二战后解密的日本外务省及日军参谋本部文件显示:从1870年到1931年九一八事变前夕,日本向中国累计派遣间谍10.4万人次;为收集中国地理位置信息及军事情报信息,累计投入空军侦察机及相关侦察飞行器执行间谍任务5.6万架次;在中国设立及建设各种名目的从事间谍工作的机构3万多个;从1870年到1931年的60年间,在中国的间谍和策反等活动累计投入资金量已经无从查阅,但保守估计已经超过了9000万美元。

1870-1890年:陆军大将西乡隆盛打响了中国情报收集第一枪

日本向中国最早的间谍活动可以追溯到1870年,当时是由日本陆军大将西乡隆盛负责。这位明治维新后的实权派人物,派遣陆军大佐池上四郎等3人进入中国,目的是初步了解中国情况,并制定后续详细的中国情报收集工作章程。

明治维新领袖:西乡隆盛

1872年,池上四郎回国后,向西乡隆盛及日本陆军省汇报了在中国执行的成果和后续全面收集中国情报及渗透中国政治、经济、军事、民生等各领域的执行计划。从此,日本对中国的第一轮间谍行动开始了。

1873年,日本在中国建立了第一个情报机构"乐善堂"。这个在汉口黄金地段开张的药店,凭借着日本军部的资金支持,在2年的时间里就在四川、北京、天津、上海开设了10余家分店,形成了日本在中国最初的情报网络。到了1878年,在乐善堂下为日本收集情报的专业间谍和日本侨民已经达到了3000余人。他们的足迹遍布两湖、两广、直隶、四川、陕西、甘肃、云南、贵州,甚至是新疆、西藏。其刺探的情报包括风土人情、产业交通、关卡兵营、军事要塞等各方面信息。

"乐善堂"在中国的情报收集资料

尤其是中国的地理信息和军事设施信息更是日本间谍最为关注的地方。据日本陆军省资料披露:早在1874年日本陆军就已经出版了《清国海南省地方图》,而这时中国自己都还没有这种详细的省级地图。可见日本信息情报收集的能力。

1890-1895年:日本间谍战的威力,北洋水师覆灭

到了1890年中日之间战云密布,为了击败北洋水师,与中国争夺东亚霸权,日本开始全力投入对中国的间谍行动和军事情报收集。从1890到1894年期间,日本累计向中国的东北、华北以及朝鲜半岛派遣专业间谍人员及浪人组织人数达到了近20000人。这些人员的核心任务就是对中国东北、华北及朝鲜半岛的主要军港、军事要塞、军队驻扎地、军火库等重要军事设施进行详细的情报收集和地理测绘,并帮助日本绘制军用地图。

甲午海战前的日本帝国舰队

在这些谍报人员之中就出现了一个非常有名的日本间谍宗方小太郎(中文名:关文炳),这个在1885年以外交官随从身份混入中国的间谍,从1890年到1895年期间一直在中国的山东半岛徘徊,收集北洋水师及威海、胶州湾海防设施的全部情报。这个资深间谍是第一个向日本军部提供北洋水师全部舰船详细数据情报的人,也是第一个向日本军部报告黄海海战后北洋水师实际损失情况的人。就是他的"努力"让日本海军对北洋水师情况几乎是了如指掌,也间接导致了北洋水师的失败命运。

日本间谍:宗方小次郎

1901年:世界军事史上独一无二的间谍机构"东亚同文馆"

甲午战后,日本成功在中国手中夺得了东亚的霸权。而中国的虚弱也让日本的野心进一步增大,一个完全吞并中国的计划开始了酝酿。为进一步掌控中国、强化对中国的渗透。日本在甲午战后开始加大力度建设覆盖中国全境的间谍网络。也就是在这个时期日本在中国建立了世界军事史中都绝无仅有的间谍机构"东亚同文会",这个间谍机构在中国上海设立的"东亚同文书院"专门在中国培养日本侨民子女从事间谍工作。

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在自己的著作《西行漫记》中写道:"同文书院专门教授奸细之术,在这里的孩子被培养几年后就被分配到中国的政府机构、军队和各大公司中去,有些人扎根于中国,一生都在中国做奸细。"

在上海的日本间谍学校:东亚同文书院

这样明目张胆地在中国领土上建立日本间谍学校,毕业后还能堂而皇之地输送进中国的政府、军队和商业机构中去任职,这种间谍组织在世界军事史上都是绝无仅有的。据日本方面资料披露:东亚同文书院的学生在校期间,经常被派出到中国各地去"实习考察",其实就是到中国各地去收集情报。这些学生每到一处都大量的收集当地能够找到的一切文件,包括:交通图、矿产分布图、物产分布图、水系图等等,举凡这类资料统统收入囊中。

1901年到1945年"东亚同文书院"在中国"潜伏"了45年,累计在中国培养间谍人员近10000人,几乎全部人员都输送进了中国的政府、军队和大型商业机构中。"东亚同文书院"是日本系统收集中国地理位置、重要物产、军事设施等情报的最重要间谍机构。抗日战争期间日本所绘制的中国各地区军用地图,其中的各项信息大都出自于"东亚同文书院"的间谍活动成果。

1937年末,国民党29军在河北击落了一架日本飞机,在飞机中得到了一张日军军用地图,当时29军中的一位作战参谋后来回忆说:"那张军用地图是河北盐山县附近的军事地图,地图的精细程度比我国自己的万分之一军用地图还要准确得多。不但河流、道路非常准确,甚至部分村庄中有多少口水井都有标注,实在不可思议。"

国民党方面也接收了大量的日军在华作战地图,这些地图信息之庞大、绘制之准确远非中国当时的军用地图可比。当时的国民党总参谋长陈诚就叹息道:"中华腹腋,几为倭人洞悉"。

1945年日本投降后,"东亚东文书院"却并没有随之覆灭,而是被整体转移回了日本,成为了今天日本的著名大学"爱知大学"!"爱知大学"自成立起就继承了"东亚同文书院"的全部间谍资料,并成为了亚洲地区中国研究领域最为"权威"的大学。

1907-1931年:全面侵华前的最后准备,"满洲铁路调查科"的建立

辛亥革命前后,日本对中国的间谍工作已经完全抛弃了研究性质,而全部由军方直接负责起来了。1916年关东军在奉天成立了第一个军事特务机构,1918年又在哈尔滨设立了第二个军事特务机构。

满铁的第一任总裁:后藤新平

在这一系列特务机构中,最臭名昭著的就是1907年在大连建立的"满洲铁路调查科"。其下属机关分布在奉天、哈尔滨、天津、上海、南京,直至东京、纽约和巴黎。到九一八事变前后,满铁调查课已经发展成为一个拥有2000多名骨干,近10000名外围情报人员的庞大调查机构,成为了日本侵华前在中国间谍活动的枢纽所在。

同时为了配合日本军部的全面侵华,在这个时期以"满洲铁路调查科"为核心的日本军方特务机构还策划了对中国政治和军事机构的渗透计划和对中国各地军阀势力的拉拢和策反计划。

满铁调查部

1907年开始日本抓住中国北洋军阀进行新兵训练的机会,以极为低廉的价格向北洋军队系统内输送日本军事顾问和操兵教练。经过数年的渗透,当时北洋系统内包括:袁世凯、孙传芳、段祺瑞、张作霖等军事势力内部都有日本军事顾问的存在。甚至在辛亥革命后连孙中山的身边都有日本军事顾问的身影,可以说日本特务机构对中国政治及军事机构有了很强的渗透和把控能力。同时日本特务机构还在积极地对各地军阀进行拉拢和策反工作。

日本在侵华战争中使用的军用地图

为了完成这个任务日本军方还特意编写了一份《中国各地区军事集团实力研究》的报告,并根据报告中的重点势力实施拉拢。当时中国的奉系张作霖、宁夏马鸿逵、直隶孙传芳等都或多或少地接受过日本方面的军事援助。

日本对中国60余年的间谍活动,其活动之猖獗、持续时间之长、组织之庞大、情报收集之全面、对中国各阶层渗透之深、对各历史阶段关键战争影响之大,是世界军事史上绝无仅有的。也正是这60余年的情报收集,让日本最高决策机构自认为已经对中国了如指掌。但最终他们失败了!日本的失败是因为他们从未真正了解过中国,从未真正了解过中华民族!中华民族是这个世界上最坚韧的民族,没有之一!也正是这份坚韧和不屈,才让我们在国破家亡的局面下能够团结一心,最终赢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