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躯体化障碍:症状、诊断与治疗全解析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躯体化障碍:症状、诊断与治疗全解析

引用
1
来源
1.
https://m.youlai.cn/baike/msymptom/EywvrusaPA.html

躯体化障碍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症,患者会持续担心或相信各种躯体症状,并反复就医。这种疾病在女性中发病率较高,主要表现为胃肠道不适、皮肤感觉异常等症状。虽然病因尚不明确,但可以通过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治疗。

概述

躯体化障碍是一种以持久的担心或相信各种躯体症状的优势观念为特征的一组神经症。患者因这些症状反复就医,各种医学检查阴性和医生的解释均不能打消其疑虑。症状可涉及身体的任何部位或系统,病程慢性波动,常伴有社会功能,如人际关系和家庭行为的持久损害。

躯体化障碍在女性中发病率较高。女性患者的男性亲属中,反社会人格障碍和物质依赖的发病率较高,一般在18~35岁,即成年早期发病。

临床表现为多种、反复出现、经常变化的躯体不适症状,可涉及身体的任何部位或器官,各种医学检查不能证实有任何器质性病变足以解释其躯体症状。最常见的症状是胃肠道感觉异常,包括疼痛、打嗝、反酸、恶心、呕吐等,皮肤感觉异常,烧灼感、疼痛、痒、麻木、蚁走感等,皮肤斑点,性及月经方面的症状。

本病病因尚不明确,具有家族高发性。自恋性人格特征和具体不适主诉有密切联系,神经生物因素、社会因素也是重要原因。

躯体化障碍目前无特异性治疗方法,一般选择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相结合。

躯体化障碍需要及早预防。注意要点包括自我减压,注意生活规律,稳定情绪,广泛社交。

就诊科室

精神心理科

疾病别称

是否常见

伴随症状

人格障碍

好发疾病

焦虑症、抑郁症

治疗周期

一般积极配合医生积极治疗后躯体化障碍症状可以缓解。

常用药物

舍曲林、帕罗西汀、西酞普兰

常用检查

精神检查、CT检查、胃镜

是否严重

部分患者难以忍受躯体化障碍症状,有自杀倾向。

重要提醒

躯体化障碍的病人在人际关系中表现出极强的依赖性,他们越来越多地寻求帮助和情感支持,一旦不能满足,便勃然大怒,甚至他们以威胁和自杀相恐吓,以达到操纵别人的目的。

病因

躯体化障碍的病因尚不明确,目前研究与多种因素相关,包括神经心理因素、创伤、遗传因素、社会心理因素、个性特征等。

疾病因素

  • 精神心理因素

双侧额叶对称性功能障碍可以引起免疫异常,长期压力过大,产生焦虑或抑郁状态,患者把注意力集中于自身躯体不适,如焦虑症、抑郁症等。

  • 遗传因素

躯体化障碍是一种具有家族聚集性的障碍。

相关疾病

焦虑症、抑郁症

非疾病因素

  • 社会心理因素

部分人在面对压力或负性事件时掩饰自己情绪变化,转移注意力到躯体化症状。

  • 个性特征

研究表明女性躯体化障碍患者具有共同的病因,和人格障碍之间存在关联,男性患者更多地和焦虑存在关系。

  • 创伤

包括外伤和受到虐待,尤其是儿童期的创伤,对躯体化障碍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创伤导致心理与身体分离,从而产生躯体化症状。

症状

躯体化障碍临床表现为较多、经常变化,可涉及身体的任何部位或器官,各种医学检查为阴性,不能解释相关病变。主要表现有慢性疼痛、胃肠道感觉异常、性或月经系统异常、假性神经系统异常、呼吸循环系统异常。长期不能缓解可伴有焦虑、抑郁。

典型症状

躯体化障碍的典型症状表现为慢性疼痛、胃肠道感觉异常,如烧心、反酸、恶心、呕吐等,女性月经失调,男性勃起障碍,患者会有肢体抽搐、失眠、疲劳、暂时性意识改变、心悸、胸前区憋闷、呼吸困难等表现。

伴随症状

  • 人格障碍

通常患者除躯体化障碍表现伴有人格障碍,表现出情绪不稳定,显得戏剧化和情绪化,表情和语言夸张,故意夸大病情。

并发症

  • 药物依赖

躯体化障碍的患者长期服用镇静药、止痛药,易产生药物依赖。

就医

日常生活中出现胃肠道感觉异常,皮肤感觉异常,皮肤斑点,性及月经方面的症状等,应及时至医院消化内科、皮肤科、神经内科、生殖科、妇科等就诊,遵医嘱进行相应检查明确病因或鉴别诊断,无器质性病变且伴随心理状态异常后可就诊于精神心理科。

就医指征

  • 若出现以下警示症状,应及时前往医院就诊,由医生进行相关处理,具体包括:

  • 胃肠道不适(疼痛、打嗝、反酸、恶心、呕吐)超过1周,且呈严重或恶化的趋势,或反复发生。

  • 女性月经失调,男性勃起障碍等。

  •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立即就医或拨打120急救电话:

  • 有突然心悸、心前区憋闷疼痛等。

  • 突发呼吸困难。

  • 突发肢体疼痛,疼痛剧烈。

就诊科室

建议患者就诊于精神心理科。

医生询问病情

  • 现在有什么不适?出现症状有多久了?

  • 平时情绪怎么样?

  • 最近有没有受到什么刺激?

  • 以前有什么疾病?正在服用什么药物?

  • 家里有没有相关疾病遗传倾向?

需要做的检查

  • 精神检查

主要通过精神科医生与被鉴定人或(和)知情者交谈,全面检査与精神障碍相关的材料。精神检査的内容有一般表现、认识活动、情感活动、意志行为、自知力、社会功能。

  • CT检查

头颅CT可发现颅内病变,与躯体化障碍导致的假性神经系统异常症状进行鉴别;肺部CT可以检查呼吸系统有无器质性病变,与躯体化障碍导致的呼吸系统异常症状相鉴别。

  • 胃镜检查

胃镜检查对于诊断消化系统疾病具有重要参考价值,通过胃镜检查判断胃肠道症状是否是消化道器质性病变导致的,可以与躯体化障碍导致的胃肠道感觉异常鉴别。

诊断标准

以多种多样、反复出现、经常变化的躯体症状为主,在下列4组症状之中,至少有2组:

  • 胃肠道症状、腹胀或胀气、嘴里无味或舌苔过厚、呕吐或反胃、大便次数多、稀便或水样便。

  • 呼吸循环系症状,如气短、胸痛。

  • 泌尿生殖系症状、生殖器或其周围不适感、异常的或大量的阴道分泌物。

  • 皮肤症状或疼痛症状,如瘢痕、肢体或关节疼痛、麻木或刺痛感。

体检和实验室检查未能发现躯体障碍依据,但可对症状的严重性、变异性、持续性或继发的社会功能损害作出合理解释,或存在自主神经活动亢进的症状,但不占主导地位。

鉴别诊断

  • 精神分裂症

精神分裂症是一组病因未明的重性精神障碍,表现有个性改变、思维情感行为分裂,精神活动与环境不相协调的一组常见的重型精神疾病,主要表现为妄想、幻觉、思维紊乱、动作与行为紊乱异常等。但精神分裂症一般没有胃肠道感觉异常、慢性疼痛、循环系统和呼吸系统异常等躯体化障碍表现,以此与躯体化障碍进行区分。

治疗

躯体化障碍治疗主要依靠心理治疗,辅助药物治疗,可以使用选择三环类抗抑郁药或新型抗抑郁药。

家庭处理

躯体化障碍患者的家庭处理,一般要求患者家属与患者进行及时的心理沟通,耐心倾听患者倾诉,注意患者动态,及时制止自杀、自虐、伤害他人等行为。

到院治疗

  • 药物治疗

  • 三环类类抗抑郁药

包括阿米替林、多塞平,三环类抗抑郁药曾经是首选的抗抑郁药,对躯体化障碍也有治疗作用,但是由于该类药物抗胆碱能和心血管不良反应较大,禁忌症和药物相互作用较多,安全范围较窄,使其临床应用受限。

  • 新型抗抑郁药

包括帕罗西汀、舍曲林、西酞普兰、文拉法辛等,此类药物比三环类抗抑郁药副作用小,疗效更好,临床广泛应用。

  • 心理治疗和认知行为治疗

  • 心理治疗

目的在于让患者逐渐了解所患疾病,改变对于疾病的错误认知,减轻心理因素的影响。

  • 认知行为疗法

认知行为疗法是目前躯体形式障碍有效的治疗方法。使患者了解治疗目的,鼓励患者说出自己的想法,积极与患者进行沟通,同时避免过度医疗造成不良后果。

饮食

饮食调理

躯体化障碍患者无特殊饮食调理,注意饮食营养丰富均衡即可。

护理

对躯体化障碍的患者在生活上进行相应的护理,加强与患者的沟通,倾听患者倾诉;进行病情监测,关注病情变化;配合心理疏导,避免患者恐慌情绪,劝导患者积极配合治疗。

日常护理

  • 注意居家卫生与患者个人卫生清洁,构建一个干净整洁的居住环境有助于病情恢复。

  • 避免激怒患者,以平常心态面对患者。

  • 按时安排患者正确服用药物。

病情监测

  • 密切关注患者慢性疼痛、胃肠道感觉异常、循环和呼吸系统感觉异常有无消退迹象,监测患者生命体征,记录好每24小时出入量。

  • 注意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如果患者出现神志异常、呼吸困难的情况,应立即告知医生。

特殊注意事项

躯体化障碍患者需要家属陪伴,避免自我伤害与伤害他人。

预防

对于躯体化障碍的预防,需要在合理饮食、适度运动、调节心态、避免劳累等多方面进行,尤其是相关疾病家族史、个性特征易患此病的人群需要长期坚持,不能松懈。

预防措施

  • 适度运动,强化体质,增强抗病能力。

  • 保持乐观心态,积极治疗原有疾病,避免紧张、焦虑情绪困扰,学会自我减压。

  • 积极参加社会活动,增加与他人交流、沟通的机会,敢于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