楷书、行楷、正楷、小楷的区别
楷书、行楷、正楷、小楷的区别
楷书是中国书法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书法初学者接触最多的字体之一。从古至今,围绕着楷书衍生出了许多不同的名称和变体,如正楷、真书、小楷、行楷等。本文将从书法和现代规范字两个维度,详细解析这些字体的区别和特点。
一、书法字体
1. 楷书的基本知识
① 楷书是什么字体?
楷书由隶书逐渐演变而来,更趋简化,横平竖直,字体端正。
② 楷书的别名:正楷、真书、正书
这三个名字说的都是楷书!那为什么会演变出来这么多叫法呢?是因为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人们赋予了它们不同的内涵:
- 正楷:和它的名字一样,就是正规的楷书!指的是横平竖直、方正、棱角分明的字体。
- 真书:在晋代以前,一般将隶书称之为“真书”,这种说法一直延续到唐代。
- 楷书:唐宋以后,“楷书”正式成为我们现在所说的楷书的专称。北宋以后,“真书”和“楷书”基本内涵一致。明以后,“真书”的概念逐渐被“楷书”取代。
- 正书:“正书”的名词出现相对较晚。在现代书坛,“正书”的概念趋向于更加广义的“正体书”,涵盖篆书、隶书和楷书,与行书、草书相对。
③ 楷书的用笔规范是什么样的?
楷书的起笔、行笔、收笔等过程中,提笔、顿笔、转笔等运用要求严格,书写要平稳,有轻重提按、入锋回笔等具体要求。笔数、笔顺、一定的行笔规则是不可以随意改变的。
2. 根据字形大小分类的楷书
① 小楷
顾名思义,是楷书之小者,创始于三国魏时的钟繇。他原是一位杰出的隶书大师,所作楷书的笔意,亦脱胎于汉隶。到了东晋王羲之,将小楷书法更加以悉心钻研,使之达到了尽善尽美的境界,亦奠立了中国小楷书法优美的欣赏标准。
王羲之《黄庭经》
写小字的运笔与写大字略有不同。小字运笔要圆润、娟秀、挺拔、整齐;大字要雄壮、厚重。大字下笔时用逆锋(藏锋),收笔时用回锋;小字下笔时则不必用逆锋,宜用尖锋,收笔时宜用顿笔或提笔。
② 中楷
一寸见方,也就是3公分上下。
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
③ 大楷
指较大的楷体字,二寸见方左右,5~6公分上下。
④ 榜书
又叫斗书,古称“署书”、“擘窠大字”,这些都是几十公分以上的大字,牌匾标语常用。
3. 不同时期的楷书
① 魏晋小楷
是后世小楷变法的基础,在钟繇《宣示表》后,大致有两种风格,一是古朴敦厚,如唐颜真卿小楷,明王宠、黄道周小楷等;二是秀雅流美,如晋王羲之、王献之小楷,唐钟绍京小楷,宋米芾小楷、元赵孟頫小楷,明祝枝山、文征明小楷等。
② 魏碑楷书
北魏时期出现的一种介于汉晋隶书和唐楷间的具有独特风格的新书体——魏碑体。
魏碑体书法刻石《高猛妻元瑛墓志》
③ 唐楷
唐楷书集魏晋南北朝楷法为一体,形成了字体严肃端庄,笔划平稳凝重,结构严谨,法度森严的风貌。
柳公权《玄秘塔碑》
二、现代规范字
1. 楷书
自从简体字称为标准楷书以后,毛笔地位被钢笔、圆珠笔、中性笔代替,但无论书法工具如何变化,楷书至今仍是通用的标准字体之一,它形体方正、笔画平直、结构严谨、字形定型。
2. 行楷
① 行楷是什么字体?
行楷,是偏重于楷书书写笔法,比楷书行笔自由,又比行书更规整的字体。
行楷的字形是在楷书的点画基础上,略加变动而适于连笔书写的一种实用性很强的书体,是楷书的直接快写体。
② 行楷用笔与楷书有何不同?
行楷介于楷书和行书之间,既有楷书稳重的结体,又有行书灵动的笔意。一般不需要逆锋、顿笔、停笔等严格的运笔,不强调用笔中更多的提按、笔画形态,只要求笔道流畅,使转合理,行笔巧妙。
行楷还可以依照书写者的习惯而使笔画的行笔出现各种变化,甚至依照个人不同的审美和书写风格去追求或创造出不同的笔道线条。
通过本文的介绍,相信读者对楷书及其相关字体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无论是书法爱好者还是普通读者,都能从中获得有益的知识和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