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科普 | 青春期的秘密
心理科普 | 青春期的秘密
青春期是人生中一个充满挑战和机遇的重要阶段。在这个时期,青少年的身体和心理都会经历深刻的变化。本文将从生理变化、心理变化以及家长应该如何应对等方面,全面解析青春期的秘密,帮助青少年和家长更好地理解这个特殊时期。
QING
青
CHUN
春
QI
期
- 青春绽放,探索未知之旅 -
青春期,这个从儿童向成人过渡的关键时期,不仅是身体发生显著变化的阶段,更是心理世界经历深刻变革的时期。它充满了探索、挑战、疑惑与成长。
青春期的生理变化
男生生理变化
一、形态发育:
身高和体重快速增长,进入发育突增阶段,通常在12岁~13岁开始,身高年平均增长可达6.6厘米,体重年平均增加5.5千克。
骨骼和肌肉发育坚实,体格逐渐变得魁伟。
二、性器官和性机能发育:
睾丸发育迅速,附睾、阴茎也迅速发育并接近成人水平,生殖器官发育成具有生殖能力。
12岁~13岁左右开始出现阴毛,一两年后腋毛开始长出,唇部开始长胡须。喉结增大,声音变低沉、粗犷,这是变声期的表现。
遗精现象出现,标志着生殖器官发育成熟。
女生生理变化
一、第一性征发育:
内生殖器官和外生殖器官由幼稚型发育为成人型,表现为子宫、卵巢增大,大、小阴唇变肥厚,有色素沉着,阴阜隆起等。
出现月经初潮,标志着初步具备生育能力。
二、第二性征发育:
乳房增大,乳晕和乳头颜色加深。
阴毛、腋毛生长,音调变高。
盆骨增宽,臀部、胸部、腿部脂肪增多,体态逐渐呈现女性特征。
三、身高体重变化:
身高体重迅速增加,是青春期的重要标志之一。
青春期的心理变化
一、自我意识的增强:
青少年开始更加关注自己的外貌、性格、能力和社会角色,经常思考“我是谁?”、“我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等问题。
他们渴望独立,希望摆脱父母和老师的控制,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和世界观。
二、情绪波动与情感复杂化:
由于体内激素水平的变化和大脑发育的不完善,青少年的情绪容易波动,可能时而兴奋,时而沮丧,时而愤怒。
他们对情感的体验也变得更加深刻和复杂,能够体验到更广泛的情感,如爱情、友情、同情、嫉妒等。
三、社交关系的转变:
青少年开始更加关注同伴关系,寻求归属感,希望被同龄人接受和认可。
他们可能会经历友谊的建立与破裂,学习如何在群体中定位自己,处理复杂的社交互动。
同时,青少年也开始对异性产生好奇和兴趣,探索异性关系,形成初步的恋爱观。
四、身份认同的探索:
青少年开始思考并探索自己的身份认同,包括性别认同、性取向、文化认同等。
他们可能会尝试不同的身份标签,通过穿着、语言、行为等方式来表达自己的独特性和个性。
五、认知能力的提升:
青少年的抽象思维、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渐增强。
他们开始能够更深入地思考问题,对事物有更全面的认识和理解。
同时,他们也开始质疑权威,对传统的观念和价值观进行反思和批判。
六、心理冲突与矛盾:
青少年在追求独立和自主的同时,也会面临来自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各种期望和压力。
这些期望和压力可能会与他们的自我认知和价值观产生冲突和矛盾,导致他们感到困惑、焦虑或沮丧。
七、风险行为的增加:
为了寻求刺激、释放压力或证明自己,青少年可能会尝试一些风险行为,如吸烟、喝酒、吸毒、无保护性行为等。
家长应该怎么做
一、建立开放的沟通渠道:
鼓励孩子分享自己的想法、感受和经历,无论是快乐还是困扰。
倾听孩子的意见,不要急于打断或给出建议,让孩子感受到被尊重和理解。
使用“我”语句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担忧,避免指责或批评。
二、提供情感支持:
青春期的孩子常常经历情绪波动,家长应给予情感上的支持和安慰。
告诉孩子他们的感受是正常的,并帮助他们学会管理情绪。
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的情感,并教会他们健康的应对方式,如运动、艺术创作或写日记等。
三、尊重孩子的独立性和个性:
认识到孩子正在逐渐成长为独立的个体,给予他们适当的自主权。
尊重孩子的兴趣、爱好和选择,鼓励他们追求自己的梦想。
在合理范围内允许孩子犯错,并从中学习和成长。
四、设定明确的界限和规则:
虽然要尊重孩子的独立性,但也需要设定一些合理的界限和规则。
与孩子一起讨论并制定家庭规则,确保他们明白哪些行为是可以接受的,哪些是不可接受的。
对违反规则的行为进行适当的惩罚,并解释原因,让孩子明白规则的重要性。
五、关注孩子的社交生活:
教导孩子如何建立和维护良好的人际关系,包括如何处理冲突和拒绝。
注意观察孩子是否有受到欺凌或不良影响的迹象,及时给予帮助和支持。
六、提供适当的性教育和指导:
青春期是性意识觉醒的时期,家长应主动与孩子讨论性相关的话题。
提供准确、科学的性知识,帮助孩子建立正确的性观念和价值观。
强调安全和负责任的性行为,教授他们保护自己和他人的方法。
七、鼓励孩子参与有益的活动:
鼓励孩子参加体育运动、艺术活动、社区服务等有益身心的活动。
这些活动不仅有助于孩子发展兴趣爱好和特长,还能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社交能力。同时,这些活动也能帮助孩子释放压力,缓解焦虑和抑郁情绪。
八、寻求专业帮助:
如果家长发现孩子在青春期出现严重的心理问题或行为问题,如长期抑郁、焦虑、自残行为等,应及时寻求专业心理咨询或治疗。
与专业人士合作,共同制定适合孩子的干预计划,帮助孩子恢复健康。
参考文献:
陈健民 &曾庆荣.(2014).青春期前期常见心理问题及教育处理.湖南科技学院学报(08),97-98+134.
骆伯巍,高亚兵,叶丽红,陈家麟.(2002).青少年学生性生理、性心理发展现状研究.中国心理卫生杂志(02),124-126.
张璐斐,张琦光,施小菊.(2002).青春期父母教育方式的调整与亲子关系.教育理论与实践(10),61-64.
闵乐夫,王大凯.(2001).国际青春期性教育现状、发展趋势及其对我国的启示.教育科学研究(11),56-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