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3.1%到0.001%!仅一个月过去,小行星撞击地球就解除威胁了?
从3.1%到0.001%!仅一个月过去,小行星撞击地球就解除威胁了?
2025年1月底,一颗相当于一栋大型建筑物大小的小行星2024 YR4被发现,它有1%的概率在7年后撞击地球,释放出约500颗广岛原子弹爆炸的能量。然而,仅仅一个月后,这颗小行星撞击地球的概率就从3.1%降至0.001%,太空威胁得以解除。
图说:小行星2024 YR4在2月18日的风险评估。图源:欧洲空间局(ESA)官网
爱玩捉迷藏的2024 YR4
2024年12月27日,位于智利的ATLAS(小行星陆地撞击持续警报系统)望远镜发现了一颗新的小行星,临时编号为2024 YR4。通过后续观测,天文学家惊讶地发现,2024 YR4在12月25日和26日就曾在地球家门口“晃悠”。距离最近的时候,2024 YR4仅离地球大约82.87万公里,约等于月球到地球平均距离的2.16倍。
天文学家估计,2024 YR4的直径大约在40米到90米之间,相当于一栋大楼;相对地球的运动速度或高达17.32公里/秒,约为中国高铁最高运营速度的139倍。
此外,天文学家还推算出运行轨迹和撞击概率。结果显示,2024 YR4有可能将于2032年12月22日在距离地球约127699公里处掠过,但计算结果存在140.8万公里的误差范围,这个误差范围足以导致其撞击地球。
为了及时向社会公布观测数据,NASA和欧洲空间局(ESA)建立了专门的网页,每天更新风险评估,比如1月29日撞击概率为1.3%,2月7日为2.2%,2月15日为2%,2月18日为2.8%,2月19日为3.1%等。
不过,一个难题出现了:2024 YR4像是和人类玩起了捉迷藏,正逐渐远离地球。以人类现有的望远镜技术,只能继续跟踪观测到2025年4月初。在那之后,望远镜将因为小行星距离太远变得太暗淡而无法进行“捕捉”。
威力堪比500颗广岛原子弹
为了收集更多观测数据,各地天文学家和天文台纷纷加入观测行列。1月底,NASA的“哨兵”系统估算,若2024 YR4撞击地球,释放的能量大约相当于770万吨TNT当量炸药,威力约等同于500颗1.5万吨TNT当量的广岛原子弹。
国际上往往使用“都灵指数”衡量小行星威胁,2024 YR4的都灵指数曾达到3分,在当时NASA和欧洲空间局(ESA)追踪的风险小行星清单中排名第一。
“如果它在海上爆炸,其影响不会那么令人担忧。不过,如果这样的爆炸发生在海岸线附近,恐引发海啸。”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应用物理实验室的行星天文学家安德鲁·里夫金表示。
NASA的数据曾显示,2024 YR4可能的撞击区域从太平洋向东延伸,穿过南美洲、大西洋、非洲、中东,一直延伸到亚洲。值得一提的是,这条路径覆盖了波哥大、阿比让、拉各斯、喀土穆、孟买、加尔各答和达卡这7个世界上人口较多的城市,仅这些区域的城市总人口就超过了1.1亿。
近代历史就发生过几例著名的小行星撞击地球事件,给人类社会带来不同程度的破坏。例如2013年,一颗直径约18米的小行星在俄罗斯车里雅宾斯克高空发生爆炸。空爆产生的冲击波横扫了方圆数十公里,造成7000多幢建筑受损,1500多人因冲击波和飞溅的玻璃碎片而受伤。
又如1908年,俄罗斯西伯利亚通古斯上空发生大爆炸,造成约2000平方公里内的8万棵树被焚毁。此次爆炸的原因普遍认为是一颗直径50至60米的小行星撞击地球。
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助理工程师徐智坚表示,如果是一颗直径1公里的小行星撞击地球,可能会引起全球性的灾难;140米左右的小行星,可能会对一个区域造成毁灭;50米的小行星,造成的影响可能是地方性。那么,天文学家估计的2024 YR4的直径在40米到90米之间,若按估算的最大值“个头”与地球发生撞击,造成的灾难规模将是地方性乃至区域性。
应对太空威胁,联合国出手了
为应对2024 YR4可能撞击地球事件,今年2月初,联合国首次启动了《行星安全协议》,该协议包含一整套机制和需要遵守的准则,目的是让地球为可能发生的小行星撞击做好准备。
此外,由于此前2024 YR4的“简历”完全符合“预测撞击时间在50年内、预测撞击概率大于1%且天体被估计尺寸大于50米”,国际小行星预警网络(IAWN)和空间任务规划咨询组(SMPAG)也同步启动响应机制。据了解,前者负责协调全球小行星追踪,后者负责制定小行星撞击应对任务的启动、执行、应对方案和时间期限。
潜在的太空威胁当前,全球各个行星防御空间机构已着手采取行动,持续监测、搜索历史数据、推进防御计划等措施有条不紊地逐步开展。
为了24小时不间断追踪2024 YR4的动向,国际小行星预警网络协调全球各地的天文台、空间望远镜和雷达站等观测设备进行监测,并加快分析和评估最新的观测数据。
空间任务规划咨询小组在1月31日发表声明,会继续密切监测2024 YR4的动态,定期更新撞击概率的变化和小行星尺寸的观测信息,并计划在2025年4月底或者5月初前召开下一次会议,届时可能会向联合国外层空间事务办公室提出具体应对建议。
除了监测,天文学家还努力搜索天文观测数据库,企图通过某些巡天望远镜找到更多关于2024 YR4的踪迹。若能找到,这些珍贵的数据将能提高测算小行星轨道的精度,继而更准确计算出撞击概率,说不准就能大大降低甚至排除小行星撞击的风险。
尽管空间任务规划咨询小组在2月5日发表声明称“目前还无需制定具体的空间任务建议”,但对于未知的外星威胁,人类从来不会坐以待毙。
早在2022年,NASA 实施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小行星防御试验任务——“小行星防御测试”(DART)计划,利用专门设计的探测器撞击一颗直径约为160米的小行星,成功让这颗小行星的轨道运行速度加快。
DART计划的圆满成功,证明了人类确实有能力主动干预小行星的轨迹,保护地球免受小行星撞击的威胁。
此外,中国目前已开始部署“近地小行星防御系统”。中国计划在2030年前后实施首个近地小行星防御任务,采用“伴飞+撞击+伴飞”模式,对目标小行星进行动能撞击,并评估撞击效果。
近日,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重大专项工程中心发布招聘公告,公开招聘3名“行星防御岗”员工,这一岗位旨在通过监测、预警、拦截或偏转等技术手段,防止近地小行星或彗星等天体撞击地球。
莫慌!已证实是虚惊一场
目前,根据NASA和欧洲空间局(ESA)最新的天文观测结果,小行星2024 YR4撞击地球的概率已被调整为“接近为零”。
图说:小行星2024 YR4在2月25日的风险评估为0.001%。图源:欧洲空间局(ESA)官网
为什么小行星撞击地球的概率一变再变?那是因为科学家根据地面天文观测确定小行星的初始状态之后,再结合太阳系的高精度模型,能够预报未来任意时刻小行星的位置。随着观测数据不断积累,对撞击概率的预测也会越来越准。
翻阅历史资料可知,除了这次的2024 YR4,人类在排除小行星撞击风险这件事上,也是有过成功的经验。最具代表性的例子是2004年发现的毁神星。2004年6月,天文学家发现了一颗直径约370米、后来被称为毁神星的小行星,在2029年有撞击地球的风险,且概率曾高达2.7%,曾被都灵指数评为4分。后来,天文学家在资料库中找到了它的身影,并利用历史数据完善轨道计算,彻底排除了它撞击地球的可能性。
总的来说,小行星撞击地球的概率虽然存在且不可忽视,但完全不必过分担忧。毕竟这次的太空警报已经解除了!
参考资料:央视新闻、央视网、科技日报、科普中国、界面新闻、广州日报、NASA官网、欧洲空间局(ESA)官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