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这一年,既是过渡期,也是分水岭
“高二”这一年,既是过渡期,也是分水岭
在高中三年这场无形的征程里,每年都有一道难关等待着我们去跨越。高二是其中最为特殊的一年,它既没有高一初来乍到的迷茫,也没有高三冲刺阶段的紧张,但正是这种看似平淡的状态,却决定了未来发展的方向。如何利用好这一年,为高三的冲刺做好充分准备,是每个高二学生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
高一是新手玩家刚上手的那种摸索阶段,迷茫、跌跌撞撞,不小心就会被现实狠狠绊一脚。
到了高三,一路积累的压力、紧张感、还有眼神里比决赛圈还集中的专注,让每个学生都像冲刺线前拼尽全力的运动员。
而高二呢?这年可不好形容——既没有初来乍到的迷惑,也没有最后冲刺的拼命,但正因如此,才成了决定未来走向的关键节点。
不知道有多少人,就是在高二,被一层一层堆积的知识海洋淹得找不着北,渐渐在学业上拉开差距;又有多少人是利用这年稳扎稳打,攒足了后劲,到了高三才能一举登顶。
所以,如何渡过这段稍显沉重又颇为漫长的旅程,成了所有高二学生必须慎重对待的难题。
明确目标,清醒前行
要说高二最容易迷失的,就是“学习的意义”在哪儿。
在还没有倒计时的紧迫下,不少人开始学得漫无边际,目标模糊。学得多而散,成果寥寥无几。反倒是那些看似慢吞吞、不急不躁的人,偏偏能在一年里完成一个个小目标,最后遥遥领先。
比如班里的小林,平时看着毫不着急,每天用复古台灯、红笔圈圈划划,似乎对自己高考成绩毫无执念。
然而时间一长,你会发现他心态平和得不真实。
小林说:“我这学每科定个小目标,数学不低于85,物理、化学做到不失分。到了高三,方向也就清晰了。”
其实吧,这些目标,他的确也一步步实现了,不急不躁、不焦不慌。
看到小林,真是忍不住感慨,人生的清醒,居然可以这么淡然。
又比如小李,整天立flag,高二才开学,他就一口气定了十几个目标:这学期数学拿90,英语冲100,排名进前十!然而,期中一考,榜上没见他踪影。
最后他无奈感慨:“目标定太多,条条都拖后腿!”
这下小李开始调整,专攻几科,年末果然进了前二十。
巩固基础,不走捷径
(此处内容缺失,原文中此处有部分内容未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