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负carry模式下的踩踏和调整:几点思考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负carry模式下的踩踏和调整:几点思考

引用
1
来源
1.
https://cj.sina.cn/article/norm_detail?finpagefr=w_110&url=https://finance.sina.com.cn/roll/2025-02-25/doc-inemrzsm4698888.shtml

近期债券市场出现显著调整,10年期国债收益率回升至1.76%,30年期国债收益率向2.0%回归,整体回到2024年底水平。在负carry模式下,市场正在经历一轮深度调整。本文将从市场行情、调整原因以及投资策略三个方面进行深入分析。

市场行情简要概览

5年期国债收益率调整回到1.64%,10年期国债收益率重归1.76%,30年期国债收益率往2.0%回归,基本上回到2024年底位置。当下看,调整中存单的性价比相对凸显,1年期存单不少主体站上了2%。存单或是未来这一波品种中修复相对较快的品类,当下的流动性环境整体仍偏紧,赎回潮暂未大面积发生,市场可能后知后觉。

国债期货,也是相对回调比较狠的品类:

目前调整的原因

这一波调整,基本上是注定的。只是发生于何时,惯性什么时候结束。其实既然是注定的,但是这个事情还是一而再再而三的发生就值得玩味。

回顾到调整的本源,核心原因是没有carry,大家都在靠资本利得去覆盖刚性或者客户预期的刚性收益。债券的牛市,推高了理财的热情,但是同时造富神话,其实是推高了投资者的预期,还在期待理财创造低波、稳健、高收益的不可能三角,在避险资金涌入,市场盲目躁动的共同作用下,造成了一轮极其快速的下行,而这波下行的逻辑是非常简单的:交易通缩,国债是当之无愧的核心资产。

但是这个叙事背后,有极强的假设:

第一,通缩持续且无改善。
第二,其他类资产很难超越国债。

这个惯性,在2024年是非常之强的,但是当下环境和2024年显著不同:过快上涨,基本上票息无法满足负债端的下降,除非能快速的引导负债端接受1.6%的定价中枢。否则,越是期待通过资本利得,越会积攒反向调整的动能。

因而这一波调整,本质上也是踩踏,虽然不知道何时发生,但是从负carry的背景下,基本注定了。

几点反思和市场策略

首先,如何看待此轮调整,比较认同下口总的研究:反复多次上台阶。

本轮调整中引申出我们的两个结论:

1)短期调整幅度不一定很大。10年期国债利率短期调整上限可能在1.8%,30年期国债调整上限可能在2.0%;
2)调整不一定仅此一轮。我们认为对于全年需偏谨慎,三至四轮的震荡局面亦有可能出现,但点位上不确定性较高,债券资产本身低票面+高波动下,对于资产配置的吸引力可能也在下降。

总结来看,当前轻言债券牛市结束可能过于草率,但至少从期现利差、资金or现券的相关性上看,100%债券牛市和债基一定“下蛋”的观念有所动摇。目前各类曲线的极致平坦、资金和现券收益率的持续倒挂,很难使市场维持在一个稳定上涨的局面里。近年来,美联储对于通胀控制的不尽如人意,告诉我们,长期低利率、低通胀的环境,不仅会让市场低估再通胀、利率上行的可能,也会让央行低估。

我们认为本轮调整可能是今年的一个起点,但也并非一步到位调整,短期调整点位可以分别看到10年1.8%,30年2.0%,全年对债券市场仍持谨慎态度。因此债市策略上,我们不看好长债,可能会在市场预期慢慢扭转下进一步补跌,短债受资金影响进一步回调的概率相对更低,预计后续曲线会走向熊陡,建议降久期,策略转向防守。

那在此基础上,我们如何操作和应对?

第一,切换流动性视角,避免宏观叙事继续讲一些基本面似是而非的逻辑。当下的边际变化,本质上是资金的分层:此前相信国债叙事的资金开始抽离,边际流动性的反转其实也才刚刚开始。2024年最大的逻辑是金融体系空转的资金,多数转战债券市场,手工补息、规范同业存款等等,这部分的流动性注入带来了非常长久的下行追逐。但是这个故事在当下可能面临挑战,此前在流动性过于充沛的时候,任何对市场的风险提示都成为了打脸,包括央妈。

但是,流动性如何累就的,当下反馈链条就会重新解构:如果10年期的定价是1.6,这个锚是正确的,那么其他类资产可能就面临系统性重估,因而这是REITs行情,高股息等策略的基石,但是科技股,其他板块也开始交易,资金重新分流,因而10年期的定价锚,就显得非常扎眼,流动性视角的变化决定了,调整反复的过程。

第二,坚守绝对收益思维,重新关注carry。低波,稳健,是受托人之责,收益当期化,风险滞后化,带来市场对超长债不假思索的投入,这策略本身就隐含了极高的波动,其实可以理解成这种策略的容量应该是需要受限的,比如控制3年久期,那么30年期投资占比可能控制在10%;另外绝对收益策略来看,对于carry其实还是需要深度关注的。

没有carry的策略,不会长久。这个基本常识,很多人知道,但是战略性忽视,因而这个故事也不新颖。

当下调整而言,是市场健康的一环,因而短暂来看,存单,信用债等品种,反而具备了挖掘的空间,尤其是一些货币类产品,当下是比较舒适区间,特别是出出资金都能满足收益,还不用冒很大的风险。

但是考虑到震荡的情况,今年很难说单边行情,基本面仍需验证,两会多空博弈,市场信了自己看到的然后去定价,但是作为投资总需要仓位下注,但是最base的可能就是:绝对收益导向下的策略可能是当下性价比并不是很突出时候的注脚。

另外,中资美元债,这些资产的挖掘,可能都进入策略可选空间。

因而归纳来看,短期调整给建仓提供了容量,市场逐步消化此前的泡沫;站在当下继续关注carry,对一些资产重新审视性价比,避免过于极致化的策略。

(转自:信堡投研)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