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鼓浪屿“音乐之岛”的故事:从南音到钢琴的百年传承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鼓浪屿“音乐之岛”的故事:从南音到钢琴的百年传承

引用
1
来源
1.
http://visitxm.com/news/1594967714112.html

鼓浪屿,这座被誉为“钢琴之岛”和“音乐之岛”的地方,不仅是一座风景如画的海岛,更是一座承载着丰富音乐文化的时光宝盒。从古老的南音到西洋音乐的传入,从家庭音乐会到专业音乐人才的涌现,鼓浪屿的音乐故事跨越百年,至今仍在延续。

音乐之岛的由来

鼓浪屿的音乐环境追溯起来,除了亚热带海岛风情的地域优势,薪火相传的闽南千年古乐,多元包容开放的人文环境,还得益于她的宗教氛围以及西方先进文化的渗透。

南音

穿过斑驳的、历经沧桑的鼓浪屿巷子,总觉得耳边回荡着南音,还夹杂着听戏老人的呢喃,好似穿越到了唐宋时期的闽南。

南音也称“弦管”,发源于泉州,是中国现存历史最悠久的古音乐,用闽南语演唱,唱法保留了唐以前传统古老的民族唱法。

这些戏曲通常会出现在当时鼓浪屿民间的民俗文化活动中,热闹时鼓乐齐响,本地的观众十分喜爱。白天晚上,戏剧的锣鼓和丝竹管弦此起彼伏。

这是鼓浪屿上音乐的最初存在形式,古朴却渗透了人们的日常。

西洋音乐的进入

19世纪中叶,西方音乐随着基督教传入鼓浪屿。据资料显示,自1846年1月5日起,每个月的第一个星期一,在厦门的礼拜堂都会举办“中国每月音乐会”。


协和礼拜堂

1878年礼拜堂添置了管风琴,这是西洋乐器在鼓浪屿出现的最早记录。

鼓浪屿上的钢琴

1913年,鼓浪屿出现了第一架钢琴。

后经教堂音乐的传播,普及到学校、社会、家庭。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鼓浪屿拥有钢琴的密度居全国之首,获得“钢琴之岛”之美誉。

2000年,鼓浪屿钢琴博物馆落成,是中国唯一的一座钢琴博物馆。馆内收藏有近百架世界珍贵的古钢琴与钢琴烛台,清晰地展示钢琴的发展史。


儿童唱诗班

在那个时代的学生,接触西洋音乐比民间音乐更多。

从小酷爱音乐,学习钢琴,成为鼓浪屿学校音乐人才的阮鸣凤回忆道,“那时候经常有国外的演奏家来鼓浪屿表演,主要是在礼拜堂表演,有一次还来毓德女中演出交响乐”。


毓德女学校旧址

这些学校每天早晨唱诗,有时下午还要练唱,到了礼拜天就会组织学生到礼拜堂去,作为唱诗班轮流上台演唱,一段时间就会开展评比。

鼓浪屿岛上的教会学校从幼稚园到高中都安排有音乐课程,学生很容易学到西洋的乐理知识,还可以进行中外名曲的欣赏,这在当时,的确也是鼓浪屿孩子特有的艺术熏陶环境。

鼓浪屿上的家庭音乐会

当时的鼓浪屿音乐氛围十分浓厚,许多基督教家庭就是音乐家庭。

家庭音乐会是在郑约惠的牵头操办下才渐渐兴起的。选定地点、承办家庭、演出和演奏者,邀请有音乐爱好的好友出席参与,每位参与者都盛装出席,音乐会上汇聚的都是鼓浪屿的音乐界名流。这在后来体现了鼓浪屿的艺术特色和难以比拟的艺术价值。

鼓浪屿人才辈出

鼓浪屿音乐人才辈出,有擎天巨材,也有稚嫩幼苗,间与茁实青壮。其中有“中国第一个声乐女指挥”周淑安(1894-1974),我国现代音乐的先驱者;前上海声乐研究所所长林俊卿;著名钢琴演奏家殷承宗;还有旅美著名指挥家陈佐湟,旅英著名钢琴家卓一龙,以及许氏四杰、洪昶、吴天球等音乐家。


周淑安

1894年5月4日生于厦门鼓浪屿一个基督教传教士家庭。她是中国现代第一位专业声乐教育家、第一位合唱女指挥家、第一位女作曲家。

鼓浪屿是她音乐创作的灵感来源,为了西洋音乐与中国民族音乐相互融合,周淑安倾力而为、不遗余力。

1925-1927年,周淑安任教厦门大学,是厦大最早的音乐教师。她的二姐周淑俭在岛上经营了“幼徒会”,每周日将岛上的小孩组织起来,教唱歌,带弹琴。周淑安也曾在“幼徒会”上教孩子们唱歌弹琴,漂浮的音符是她送给这座小岛最情深的礼物。


颜宝玲

花腔女高音颜宝玲,1924年6月24日出生于厦门鼓浪屿一个虔诚的基督教家庭里。

抗战胜利后,颜宝玲在华拉素夫人的指导下,音域及唱法开始倾向花腔女高音发展。后来又在魏沃琅牧师指导下演唱技巧达到新的境界。

1958年颜宝玲参与发起组织鼓浪屿合唱团,该团成为厦门最受欢迎的业余文艺团体,经常为广播电台录音或音乐会直播。


殷承宗

1941年,殷承宗出生在厦门鼓浪屿的一个基督教家庭。

3岁的殷承宗就对钢琴音乐有浓厚兴趣,7岁开始正式学习钢琴演奏,9岁(1950年)在鼓浪屿毓德女中礼堂举行钢琴独奏会。

在殷承宗的记忆中,童年是一段特别美好的回忆,每星期天在教堂的唱诗班,哥哥姐姐们唱歌,他伴奏。每个圣诞节、复活节都开音乐会。


许斐平

被誉为中国的钢琴诗人的许斐平,1952年7月20日出生于鼓浪屿一个音乐世家,母亲张秀峦是他的音乐启蒙老师。

1959年夏,回厦度假的许氏三兄弟在三一堂举行家庭音乐会:斐平弹琴,斐星弹伴奏,斐尼拉小提琴,自此“许家三兄弟”声名远播。

1979年获得奖学金进入美国伊斯曼音乐学院,次年转入著名的茱莉亚音乐学院,1983年,获钢琴界最悠久的赛事:鲁宾斯坦国际钢琴赛金奖,这也是继刘诗昆之后,20年来首位获此殊荣的华人钢琴家。

鼓浪屿的音乐氛围使得鼓浪屿上的人才如雨后春笋般不断冒出,热爱音乐的基因在这座岛上不断传承。

音乐之岛

2002年鼓浪屿被中国音乐家协会命名为“音乐之岛”。

现在的鼓浪屿岛上,仍住着数以百计的音乐世家。

漫步于老别墅、小巷之间,就可以听到从周围人家飘来的阵阵钢琴声,这里的居民依旧常伴着琴声入睡,耳畔常常响起歌声,这就是鼓浪屿人最喜欢的生活方式。

他们也仍旧会举办家庭音乐会和组织乐队,把美妙的音乐带给更多喜欢音乐的人。




鼓浪屿上的雷厝乐队

雷厝乐队,想必很多人都听过他们的故事,音乐让年过六甲的他们走到一起,年龄丝毫没有削减他们对音乐的热情。

这支乐队演奏无需那么正式,也不用所有人都到场,就如寻常聚会一般,摆上几把椅子就开始弹奏,《鼓浪屿之波》《卡布里岛》《莎莉兰蒂》《梭罗河》《望春风》……只要没人打断,他们仿佛就可以一直演奏下去。

音乐带给他们快乐,带给他们友情和亲情。无论走到哪里,他们都会带上乐器,音乐会伴随他们一起走下去。

赴一场音乐之旅

如果你也被他们的音乐故事所打动,打算来赴一场鼓浪屿音乐之旅,踩着钢琴声、踏浪听涛,不妨从这9个与音乐有关的建筑开始~

鼓浪屿音乐路线导览

第一站 兴贤宫戏台遗址

第二站 延平戏院

第三站 协和礼拜堂

第四站 中国唱片博物馆(位于黄荣远堂)

第五站 三一堂

第六站 林俊卿旧居

第七站 福音堂

第八站 厦门女子师范学校旧址

第九站 钢琴博物馆(位于菽庄花园内)

从鼓浪屿的今日穿越回上世纪三十年代,穿越回晚清……循着音乐在这座时光岛上,用音符去撬开这座小岛不为人知的故事。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