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裕创立的却月阵有多强?战神层出的乱世,也能成功北伐
刘裕创立的却月阵有多强?战神层出的乱世,也能成功北伐
在东晋王朝的最后岁月里,曾经有一个人凭借自己的军事才能和政治手腕,从一个普通的参军做起,最终成为了开国皇帝,建立了南朝宋王朝。这个人就是刘裕。
平定孙恩起义——大器晚成的刘裕
东晋末年,地方割据严重,对农民的压榨也日益加剧。于是在399年,孙恩在东南八郡发动了一场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杀害了当地的长吏,声势浩大。
东晋朝廷连忙派遣名将谢琰和刘牢之前去镇压,但孙恩却采取了骚扰战术,最终击败了谢琰。这下东晋朝廷可急坏了,正当他们束手无策之时,一个名叫刘裕的参军却站了出来。
刘裕虽然只是一个普通的参军,但他却有着非凡的军事才能。他从小就经历过艰苦的生活,深知百姓的疾苦,因此在治军方面格外严格。他麾下的士兵纪律严明,战斗力也很强。
当刘裕奉命率军前去抗击孙恩时,他一改之前官军的失利局面,频频取胜。他善于运用各种奇谋和小战术,将孙恩的起义军节节击退。终于在401年,刘裕大破孙恩,将其逼迫至投海而死。
这次战役不仅让刘裕声名鹊起,也让他在朝廷中的地位大为提升。他被封为建武将军,并开始参与朝政。
平定桓玄反叛——挽大厦于将倾的晋朝之臣
就在刘裕平定孙恩起义的时候,另一个危机却从后方袭来。那就是桓玄的反叛。
桓玄是一个野心勃勃的军阀,他一直想要效仿父亲桓温的做法,自立为帝。趁着京防空虚,桓玄终于发动了叛乱,攻入了建康,杀死了当时掌握政权的司马元显,并罢黜了晋安帝司马德宗。
这下东晋王朝可危险了。刘牢之因为畏惧桓玄,选择了投降。而刘裕则选择了韬光养晦,暂时投靠了桓玄。
但刘裕并没有就此放弃复兴东晋的机会。他与一些有志之士商议,决定在适当的时候发动起义,推翻桓玄的篡位。
果然,在401年,刘裕率先在京口发难,杀死了桓玄的堂兄桓修。各地纷纷响应,推举刘裕为盟主。桓玄见势不妙,只得携晋安帝逃离。刘裕则率军进入建康,坐镇京师,指挥各路人马追击。
经过一个多月的激战,刘裕终于将桓玄消灭,迎晋安帝司马德宗回到建安复位。为了奖励刘裕的功绩,晋安帝封他为侍中、车骑将军、都督中外诸军事,让他开始掌握朝政。
第一次北伐中原——攻灭南燕
东晋自偏安以来,一直面临着北方的威胁。不过,此前的几次北伐都以失败告终。
直到409年,南燕主慕容德身死,其侄慕容超继位后,又开始骚扰东晋的边境。这下刘裕终于有了北伐的理由。他上表要北伐,外扬声威,并亲自率领晋军向北挺进。
南燕大将公孙五楼曾建议采取坚壁清野的战术,但慕容超却轻敌,拒绝了这个建议。结果,刘裕的部队轻易就越过了大岘山,直逼临朐。
慕容超这才反应过来,派遣四万精骑前后夹击。刘裕则运用了自创的"却月阵",以步兵、水军和战车组成阵型,与精骑兵展开了激烈的交战。
在胜负难决之际,刘裕采纳了参军胡藩的建议,派遣军队绕至燕军后方,乘虚攻克了临朐。慕容超只好退守燕都广固。
晋军随即包围了广固,并采取分化瓦解的策略,策反了南燕的大臣。慕容超只得派遣使者向后秦求援。但刘裕识破了后秦的虚张声势,不为所动。
最后,慕容超只得向东晋称臣,以大岘山以南的土地作为条件。但刘裕当然不会轻易放过他。在经过一番激战后,慕容超终于被晋军活捉,送至建康斩首示众,南燕就此灭亡。
这次北伐不仅扩大了东晋的领土,也让刘裕的声威大震,在朝廷中的地位更加巩固。
一统南方——权倾朝野的刘裕
在平定了南燕之后,刘裕又面临着另一个威胁,那就是卢循和徐道覆的起义。410年,两人乘着刘裕北伐的机会,从广州开始北征,一路势如破竹,大败了豫州刺史刘毅等晋臣。义军已经达到10余万人,声势浩大。
徐道覆主张立即与刘裕决战,但卢循犹豫不决,最终错过了最佳时机。等到大军班师回朝,刘裕立马组织晋军进攻,将起义军大破。卢循只好逃到交州,最终投水自杀。
而被起义军大败的刘毅,也因此被调到荆州当刺史,远离了权力中心。但他并不甘心,于是在412年又起兵抗衡刘裕。结果,刘裕亲自率军进攻,将刘毅打败,刘毅也自杀身亡。
此后,荆州刺史司马休之也因为儿子的暴行而引起了刘裕的不满。刘裕亲自率军讨伐,最终打败了司马休之,使得南方各大割据势力全部归于一统。
至此,刘裕已经成为了朝野之主,掌握着实际的政治和军事权力。他先后消灭了南燕、卢循、刘毅和司马休之等割据势力,使得东晋境内名义为皇帝统治,而实际则由刘裕统治。
第二次北伐——伐灭后秦
在平定了南方之后,刘裕又将目光转向了北方。416年,后秦皇帝姚兴身死,姚泓继位,内部叛乱不断。刘裕认为这是一个绝佳的时机,于是在几个月的准备之后,亲自率领大军北伐后秦。
刘裕的部将王镇恶和檀道济率先进攻许昌、洛阳,后秦驻军纷纷望风而降。刘裕自己则率领主力向潼关进军。
在与北魏骑兵的激烈交战中,刘裕的军队终于抵达了潼关东部。他的部将沈田子率先攻入了武关,准备夹击后秦军。
后秦之主姚泓也率领数万骑兵前来支援,但沈田子却采取了主动出击的策略,大败了姚泓的军队。与此同时,王镇恶也从黄河入渭水,逼向长安。
姚泓见长安危急,只得单骑逃回宫内,最终在417年八月二十四日,后秦宣告灭亡。刘裕终于完成了这次不世之功,夺回了长安。
但好景不长,刘裕南归不久,长安城内却陷入了内讧,留守的将领厮杀,最终导致了长安的丧失。不过,经过两次北伐,黄河以南、淮水以北以及汉水上游的大片地区,已经为刘裕所据有。
称帝——南朝宋武帝刘裕
刘裕的功绩和掌握兵权,使得他在朝廷中的地位显赫无比。他先后受封相国、宋公,加九锡,位在诸侯王之上。
418年,刘裕令心腹鸩杀了晋安帝司马德宗,立司马德文为傀儡皇帝。一年后,他逼迫司马德文禅让,自己即位为皇帝,建国号大宋,改元永初,是为宋武帝。
即位之后,刘裕以司马氏前车之鉴,大力削弱强藩,集权中央,打压豪门士族,扶持寒门,政绩卓越。这为后来的元嘉之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刘裕本人也是一个非常节俭的人,不喜欢奢华,甚至连齿木屐都穿着。他在宫中还悬挂了自己小时候使用过的农具,以警示后人。
可惜的是,刘裕的孙子,孝武帝刘骏看到这些东西,却讥诮祖上是乡巴佬。这让人不禁唏嘘。
永初三年,刘裕病逝,时年六十。他的一生可谓波澜壮阔,从一个普通的参军做起,最终成为了开国皇帝,建立了南朝宋王朝。他不仅是一位出色的军事家,更是一位睿智的政治家。他的传奇经历,无疑是中国历史上最精彩的篇章之一。
结语
刘裕的一生,无疑是中国历史上最精彩的篇章之一。从一个普通的参军做起,他凭借自己的军事才能和政治手腕,最终成为了开国皇帝,建立了南朝宋王朝。
他先后平定了孙恩、桓玄、卢循等起义,并两次北伐中原,灭掉了南燕和后秦,扩大了东晋的领土。在南方,他也一一消灭了各大割据势力,使得整个南方归于一统。
作为一位睿智的政治家,刘裕在建立南朝宋王朝后,实行了皇权集中的中央集权政策,大大增强了政权的实力。这为后来的元嘉之治奠定了基础。
刘裕的一生可谓波澜壮阔,他的传奇经历无疑是中国历史上最精彩的篇章之一。他不仅是一位出色的军事家,更是一位睿智的政治家。他的故事,必将永远激励着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