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真的不是肝癌!揭开FNH的“狼皮”看看它究竟是个啥?
它真的不是肝癌!揭开FNH的“狼皮”看看它究竟是个啥?
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FNH)是一种常见的良性肝脏病变,容易与肝癌混淆。本文通过一个真实病例,详细介绍了FNH的特征、诊断方法以及与肝癌的区别,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这种疾病。
真假难辨的“狼皮”
李女士,45岁,平时身体健康,生活习惯良好。在一次偶然的体检中,腹部B超显示她的肝脏有一个4厘米的肿块。这一突如其来的“访客”,让李女士心中的恐惧与不安如同潮水般涌来,她不禁将这不祥之兆与那个令人闻风丧胆的词汇——“肝癌”紧密相连。
在医生的建议下,李女士进行了更加详细的检查,包括肝脏增强CT、MRI和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测。结果显示,肿块血管丰富,但血清肿瘤标志物甲胎蛋白(AFP)正常。这种情况让医生们犯了难,因为肿块的表现与肝癌相似,但也有可能是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FNH)。
FNH,这个听起来有些陌生的名词,是肝局灶性结节性增生(focal nodular hyperplasia,FNH)的缩写,是一种良性肝脏病变,由增生的肝细胞组成,病灶中央有星状瘢痕。它常常伪装成肝癌,让患者在恐惧中挣扎,因此人们形象地称之为“披着狼皮的羊”。
揭开神秘的面纱
为了明确诊断,李女士接受了肝脏活检。病理结果显示,肿块为FNH,而非肝癌。这个结果让李女士如释重负,她心中的巨石终于落地。
FNH与肝癌虽然影像学表现相似,但它们之间有着本质的区别:
- 性质不同:FNH是良性肿瘤,不具有恶变倾向;而肝癌是恶性肿瘤,具有侵袭性和转移性。
- 血管结构:FNH肿块内含有异常血管结构,而肝癌的血管结构相对正常。
- 肿瘤标志物:FNH患者的血清AFP通常正常,而肝癌患者的AFP往往升高。
- 治疗方式:FNH通常无需特殊治疗,只需定期复查;而肝癌需采取手术、介入、药物治疗等多种手段。
健康启示
李女士的经历给我们带来了以下几点启示:
- 定期体检:及时发现异常,早诊断、早治疗。
- 理解疾病:了解FNH与肝癌的区别,避免过度恐慌。
- 科学治疗:根据疾病性质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
- 保持乐观:面对疾病,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
通过李女士的病例,我们认识到,虽然FNH与肝癌有着相似的“狼皮”,但只要通过专业检查,就能揭开真相,让这只“披着狼皮的羊”露出真面目。在面对健康问题时,我们要相信科学,积极配合医生,共同战胜疾病。
参考文献:
[1] 王慧慧,赵心明,郭炜,等.增强CT纹理特征在鉴别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与肝细胞肝癌中的应用价值[J].癌症进展,2017,15(05):576-579+583.
[2] 余佳,陈辰,张爱民,等.肝脏局灶性结节样增生的诊断及治疗:附病例报告并文献综述[J].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13,22(07):948-952.
[3] 周波,韩少良,陈宗静,等.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的诊断和治疗[J].肝胆胰外科杂志,2020,32(07):419-422.
[4] LeGout JD, Bolan CW, Bowman AW, Caserta MP, Chen FK, Cox KL, Sanyal R, Toskich BB, Lewis JT, Alexander LF. Focal Nodular Hyperplasia and Focal Nodular Hyperplasia-like Lesions. Radiographics. 2022 Jul-Aug;42(4):1043-1061. doi: 10.1148/rg.210156. Epub 2022 Jun 10. PMID: 35687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