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同济大学西南一楼:一座承载校园记忆的历史建筑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同济大学西南一楼:一座承载校园记忆的历史建筑

引用
1
来源
1.
https://sghexport.shobserver.com/html/baijiahao/2024/05/31/1338431.html


同济大学西南一楼位于上海市四平路1239号,是同济大学四平路校区的重要建筑之一。这座建筑始建于1954年,由著名建筑师吴景祥教授与同济大学1953届建筑学学生朱亚新联合设计,是校园内唯一采用大屋顶的建筑,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校园鸟瞰

历史溯源

同济大学四平路校区始建于1946年,西南一楼则是建国初期因院系调整的使用需求而扩建的建筑。作为校园东西向中轴线往西延伸的重要节点,西南一楼的设计融入了和平广场及和平鸽元素,自建成以来一直作为学生宿舍使用,承载着几代同济学子的美好回忆。


吴景祥作品


总平面历史图纸


历史照片


历史照片

风貌特征

建筑风格与特色

西南一楼建筑面积约11700㎡,整体呈"E"字形布局,采用三层砖木结构,局部四层。建筑借鉴了北方官式大屋顶的形制,在檐口、屋脊、漏窗、花栅和入口等处运用了删繁就简、具有地方特色的传统处理手法。


历史照片

建筑布局

建筑布局为"山"字形东西向中轴对称式,三条与东西轴线平行的翼楼巧妙地连接成一个整体,形成了一个半包围的绿化草坪广场。面向东侧的主立面庄重大气,两个主入口分别位于翼楼之间,方便师生出入。主入口及翼楼的建筑底层入口处设有传统垂花门头,三翼楼东端室外设有弧形砖砌水泥粉光景观花坛。


鸟瞰图


鸟瞰图

建筑立面

建筑立面设计采用横三段式构图,翼楼为三层高体量,上覆通长庑殿顶;主入口部分局部四层高体量,采用中国传统屋顶式样——四角攒尖顶。底层窗台处设有水平贯通腰线,腰线下为水泥粉光须弥座;腰线以上整体采用黄砂石灰粉刷或水泥斩假石粉面。建筑采用红色或蓝色木门窗,顶部为青瓦坡屋顶,楼身与屋顶衔接处设有檐口装饰带。立面细部装饰精致,栏杆、额枋、雀替、檐下斗拱俱全,整体呈现素雅简约风格,比例和谐,色彩对比明快。


外立面修缮前实景


建筑立面细节


建筑立面细节


西部装饰修缮前

修旧如故,以古为新

经过精心的保护性修缮,西南一楼焕发出新的活力。本次修缮涉及外立面、屋面、正吻和平鸽、须弥座、门窗、室内等多个方面。

外立面修缮后

根据原始图纸及做法,修补上部水泥砂浆外墙。


外立面修缮后

屋面修缮后

对屋面腐朽严重的木制构件进行更换并进行防腐、防蛀、防潮、阻燃处理。正脊采用原始设计的蝴蝶瓦屋脊修缮。


屋面修缮后

正吻和平鸽修缮后

根据历史图纸采用灰塑工艺复原和平鸽正吻。


正吻和平鸽修缮后

须弥座修缮后

经过木方分割条、手工结浆、手工面层、喷糊等流程实现须弥座保护性修缮。


须弥座修缮后

门窗修缮后

将所有室内门窗按原始图纸样式定制,原实木门窗扇、窗套及相关的木质装修按原样保护、修缮。


门窗修缮后

室内修缮后

根据原始图纸考证了原始设计资料及施工工艺等,重点保护部位严格按原式样、原材质、原工艺、原色彩进行修缮。


实木扶手修缮后


主入口门厅修缮后


内廊托梁修缮后

风貌成果


风貌成果


风貌成果

校园参观路线推荐

校门 → 羽毛球馆 → “一二九”大楼 → 测量馆 → 西南一楼 → 同济大礼堂 → 机电楼 → 工程试验楼 → 图书馆 → 北楼 → 文远楼


同济大学四平路校区平面图


羽毛球馆


“一二九”大楼


测量馆


西南一楼


同济大礼堂


机电楼


工程试验楼


图书馆


北楼


文远楼

作为建筑领域的知名院校,同济大学校园内各时期建筑风格的演进过程,仿若中国建筑近当代设计发展的缩影。修旧如故的校园优秀历史建筑,清新隽永,为城市形态和建筑文化提供了宝贵的研究素材和灵感。漫步古典雅致的校园,可以体会到百年校史的波澜壮阔,也可以感受到同济学子"自强不息"的青春风貌和"同舟共济"的同济精神。

*本文部分素材来源于同济大学档案室、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