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流流量,图怎么读?考点有哪些?
河流流量,图怎么读?考点有哪些?
河流流量是河流水文特征的一个重要指标,它反映了河流在不同季节和不同气候条件下的水量变化。通过分析河流流量,可以了解河流主要的水文特征,这对于水资源管理、洪水控制、农业灌溉、水力发电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什么是河流流量?
河流流量,是指单位时间内,通过河流或河渠某一过水断面的水量,单位是m³/s。通俗地讲,如果把河流想象成自来水管,把“某一过水断面”想象成水龙头,那么流量就是每秒从水龙头放出的水量。
一个年内在河槽里流动的水量,被称为做年径流量,年径流量可以用年径流总量(m³)、年平均流量(m³/s)等表示。
通过分析河流流量,可以了解河流主要的水文特征,这对于水资源管理、洪水控制、农业灌溉、水力发电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河流的水文特征主要包括流量、水位、流速、汛期与枯水期、结冰期、含沙量等。)
流量(m³/s)=过水断面面积(m²)×流速(m/s)
上方公式是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流速面积法(用流速仪测定水流速度,并由流速与断面面积的乘积来推求流量)。
河道雷达测速仪
从水文站角度讲,流量的测量方法可分为浮标法、流速仪法、超声波法等,其中流速仪法测量精度最高。近些年来,卫星、无人机、无人船等纷纷加入流量测定队伍,测量实现了“天—空—地”一体立体化监测。
河流流量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影响河流流量的因素可从收入和支出的角度进行分析:
收
水源补给:包括雨水、季节性积雪融水、冰川融水、湖泊水、地下水5种,其对应的补给特点如下:
支流、流域面积:支流多,流域面积大,汇水来源广,流量大;
调入:比如人类活动中的调水工程,调入区河流流量会增大。
支出
蒸发、下渗:如流经沙漠地区的河流,蒸发量大,下渗量也大,则流量少;
引水、用水:河流调出区流量会减少。
储
河流流程:河流越长,其储水越多;
植被覆盖率:植被覆盖率越高,其涵养水源能力越强,有利于增大流量;
沼泽、湖泊调节:流域湖泊、沼泽等湿地对河流流量有调节作用(削峰补枯)。
影响因素,从另一个角度,又可分为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两大类,其中人文原因主要是人类活动如工农业生产生活用水、破坏流域植被等会影响河流流量大小。
河流流量过程曲线图的判读
河流流量的过程曲线图可以提供丰富的水文信息,包括流量的大小、季节变化、汛期和枯水期的时间和长度等,是地理试题中考查流量的主要素材。
其具体的判读步骤如下:
- 看坐标:一般横坐标表示时间变化,纵坐标反映流量数值。
我国两地河流流量过程曲线图
如上图,甲、乙两图中横坐标均表示时间,甲图中纵坐标为河流流量与降水量,乙图中纵坐标为河流流量与气温。
- 以时间变化为主线,结合流量过程曲线的数值变化,分析其水文特征
一般来说,通过图中的流量曲线的数值高低(峰值、谷值)、径流量变化幅度、极值出现时间,可以解读出河流径流量大小、季节变化、汛期、断流等基本情况。
- 汛期
汛期出现在夏季的河流,除雨水补给外,也可能是冰雪融水补给;春季和夏季出现两个汛期的河流,除夏季雨水补给外,还可能有春季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
- 断流
河流在冬季断流可能是因低温封冻。如果内流河断流,也可能是因为气温低,冰川不融化,没有冰川融水补给所致。
- 曲线变化和缓
可能有植被覆盖率高、修建水库、湖泊调节或地下水补给等情况。当然,也可能是热带雨林气候区或温带海洋性气候区的河流。
如上图,甲河流量较大,汛期出现在4~7月份,冬季是枯水期。乙河流量较小,气温越高,流量越大,冬季出现断流。
- 综合分析:河流的补给形式及区域的气候特征
上图中甲河流量与降水量的对应关系明显,且水量丰富,说明以降水补给为主,主要分布于我国东南沿海的季风气候区。乙河流量与气温的对应关系明显,说明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主要分布于我国西北内流区,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
以我国为例,不同地区的河流因补给形式不同,表现出不同的流量变化特征:
总之,河流流量过程曲线图的判读其实是对图示流量信息的获取、分析,其本质还是对区域自然环境特征(如气候、水文等)的综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