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精成瘾(上)——酒瘾的评估和介绍|成瘾系列
酒精成瘾(上)——酒瘾的评估和介绍|成瘾系列
酒,自古以来便是人们常用的娱乐消遣饮品。无论是工作应酬、社交或婚宴场合,或是独自一人饮酒,饮酒行为都有其独特的意义。然而,任何物质过度使用都会对身心造成伤害,酒精就是最常见的物质之一。
如何知道自己有饮酒问题?
在研究及临床实务上,目前最常使用的是“自填式华人饮酒问题筛检问卷(C-CAGE)”,来初估酒瘾严重程度。问卷内容如下:
- 你是否曾经觉得需要停止喝酒?
- 你是否曾经被别人说你喝酒的事惹恼或感到生气?
- 你是否曾经对自己喝酒的行为觉得不对或有罪恶感?
- 你是否一大早醒来就需要用喝酒的方式让自己保持清醒?
若有1题以上回答【是】的话,就表示你在喝酒方面有问题,需要留意。
根据《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五版》(DSM-5)的定义,当个体在至少12个月的期间出现以下两项目诊断标准,即可诊断为酒精使用障碍症:
- 比预期的还大量或长时间摄取酒精
- 持续渴望或无法戒除或是控制使用酒精
- 很多时间花在买酒、喝酒或从其效应恢复
- 渴求、或有强烈欲望想要喝酒
- 反复喝酒引起无法完成工作、学校或居家的重大义务
- 尽管喝酒导致持续或反复社交或人际问题,仍持续喝酒
- 因为喝酒而放弃或是减少重要社交、职业或休闲活动
- 在会伤害身体的情境下反复喝酒
- 尽管知道喝酒恐引起持续或反复生理或心理问题,仍持续喝酒
- 耐受性的定义为以下二项之一
- 显著增加喝酒量之需求而致中毒或想要的效果
- 持续喝等量的酒而效果显著降低
- 戒断的表现如下列二项之一
- 酒精戒断特色
- 喝酒(或相似的物质,例如安眠药Benzodiazepine)来解除或避免戒断症状
严重程度:
- 轻度:出现2~3项症状
- 中度:出现4~5项症状
- 重度:出现6项或以上症状
Leigh Wilson等人(2019)提及
“任何人都可能依赖酒精,当持续暴露在酒精下会改变大脑,产生酒精依赖性。每個人產生酒精依賴性及成癮的風險雖然不一,但是只要腦部長時間暴露在足量酒精下,身體都會產生酒精依賴。”
酒精成瘾的风险因素
许多研究已证实,酒精成瘾者饮酒的主因多半是為了減輕情緒或社交上的困擾。虽然这部分解释了酒精成瘾的原因,但是仍无法完整描繪说明酒精成瘾的样貌。以下从生理、心理和社會環境三大面向來说明酒飲相關的風險因子。
生理层面
包含基因和神经生物因子主要可以遺传因素來说明,根据双胞胎和家族的相关研究发现,酒精依賴者与家族的身上可以找到共同的性状或标记。
再者,有些人的体内缺乏代谢酒精的酵素“乙醛脱氢酶”(alcohol dehydrogenases, ALDH2),常发生于亚洲人(约3/4比例)身上,喝完酒之后经常脸红红、心悸或呕吐等酒精不耐的症狀。相对而言,如果一个人体内拥有乙醛脱氢酶的时候,相对来说不容易有以上的症狀,故未得到保护作用,可能进一步使该个体倾向继续饮酒。
心理层面
情绪困扰:根据《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五版》(DSM-5)指出,酒精使用障碍症经常与焦虑、忧郁疾患相关,其他共病的疾病也包含双相情绪障碍症、思觉失調症、反社会人格障碍症。
对酒的信念:根据认知治疗理论,该理论认为物质使用经常牵涉到的信念包含,
(1) 对结果的预期:如“只要喝了,我就會很暢快”、“再不喝的話,我就會受不了”等。
(2) 拒绝的自我效能:例如“今晚跟同事应酬,只喝這兩三杯就好”,殊不知举杯后便难以停止,在环境的促发下,一杯接著一杯。
(3) 企圖/动机:举例如暴力(或相关犯罪行为)与饮酒行为的关系相当复杂,有些学者认为饮酒后造成控制能力下降,容易产生暴力行为;有部分学者则认为因为个体想要从事暴力行为(动机),进而饮酒壮胆等效果,或另一種常見的状况是“人们期待/ 想要酒精可以帮助放松”,进而饮酒。
(4) 童年创伤事件:国内外已有许多研究显示,物质的滥用与童年的创伤经验具有相关。
社会环境层面
社会常模:我们身處的台灣屬於華人文化,社会对于饮酒的态度较不像法國、西班牙等好飲葡萄酒的国家开放及普遍,饮酒在这些国家係相對被廣泛接受的行为。
家庭/ 同儕飲酒习惯:有研究显示若在父母親饮酒的环境中成长,在观察、模仿等耳濡目染下,会增加孩子饮酒的可能性。
可取得性:例如,当一个成长在卖酒的杂货店的孩子,货架上的酒类或购买、饮用酒精的行為随时可见,因此该个体很容易可以通过该管道取得酒精。
文化:笔者对此一因素颇有所感,在我工作的环境中,需要面对许多酒驾的受刑人。在与他们进行治疗处遇时,经常可发现「工地的饮酒文化」,工人在艱困的工地环境做高勞力工作时,经常會感到疲憊和身體痠痛,這時候喝下所謂的保力達、威士比,就足以緩解疼痛,或在寒冷冬日暖活身子,或透過與同事共同饮酒的互动过程(表示友好、安撫心情)让他们再继续撑到下班为止。
本篇文章主要聚焦于简介酒精,后续会再讨论过量饮酒对身体造成的伤害以及酒精成瘾的相关治疗方法。
参考文献
林立青(2017)。做工的人。宝瓶文化。
张本圣、徐俪瑜、黄君瑜、古黄守廉与曾幼涵(2017)。变态心理学三版。双叶书廊。
Leigh Wilson, Jeremy Foster, Wilkie Wilson, Cynthia Kuhn & Scott Swartzwelder(2019)。药物让人上瘾:酒精、咖啡因、尼古丁、镇定剂与毒品如何改变我们的大脑与行为(全新增修版)。(林慧珍译)。大家出版。(原著出版于201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