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感为何会致命?专家解读流感并发症及预防措施
流感为何会致命?专家解读流感并发症及预防措施
正值流感高发季,近期多地出现流感致死病例。流感为何会致命?其并发症究竟有多严重?针对这些问题,呼吸内科专家进行了详细解答,并科普了如何警惕流感引发的"蝴蝶效应"。
秋冬季是流感高发季节,据遵义市第一人民医院呼吸内科主任张龙举介绍,每年的11月到次年3月是流感高发期。近期,医院呼吸内科病人数量激增,春节期间病房爆满,其中25%-30%的患者为流感病人。
流感病毒分为甲、乙、丙、丁四型,其中甲型流感传染性最强、最容易发生变异,几乎每次流感大流行都是由甲型流感病毒引起。甲流典型症状包括突发高热(体温可达39至40℃)、畏寒、头痛、肌肉关节酸痛、乏力、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以及咳嗽、咽痛、鼻塞、流涕等呼吸道症状。部分患者还会出现呕吐、恶心等胃肠道不适。甲流具有一定自限性,但容易引起其他并发症,如细菌性肺炎、心肌炎等。
目前有专门针对流感病毒的药物,包括奥司他韦、扎那米韦、帕拉米韦等神经氨酸酶抑制剂,以及阿比多尔、玛巴洛沙韦、法维拉韦等抗病毒药物。这些药物都属于处方药,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即使确诊甲流,也不建议自行盲目用药,更不建议预防性囤药,自行用药可能造成肝肾损害。
流感为什么会发展成肺炎?张龙举表示,感染流感后,严重的病人都可能出现肺炎、心肌炎或神经系统并发症。由于大多数病人就诊较早,因此发生合并肺炎的病人并不多。大部分重症肺炎患者本身就有一定的基础疾病或者免疫力较低下,如老年人和儿童。同样的病毒,同样的病毒载量,在一个正常成年人身上可能症状较轻,甚至没有症状,但对于有基础疾病或免疫力底下的人来说,这可能就会产生"蝴蝶效应"。
此外,特别需要提醒,患了流感别硬扛,不要过于劳累也不要剧烈运动,给身体一个恢复时间。出现以下情况请赶紧就医:
- 感冒三天以上,吃了家常抗感冒药物症状不缓解反而加重,包括咳嗽、咳痰、痰中带血等;
- 老人和孩子,出现高热、意识淡漠等;
- 青壮年出现胸闷心慌气急、乏力尿少伴脸肿。
患者应注意休息、多饮水、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前往人群密集的场所,以免加重病情或传播病毒。
在所有预防措施中,接种流感疫苗是最有效的预防手段。免疫力较弱人群(如孕妇、低龄儿童、老人及慢性病患者)应考虑及时接种。疫苗接种后,一般10至14天可产生有效的抗体。
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或手肘遮住口鼻;勤洗手;尽量不用手触摸眼、鼻、口,以减少病原体传播风险。
避免免疫低下。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充分休息,有助于增强免疫力。
科学佩戴口罩。
奥司他韦怎么用?
奥司他韦是防治流感的常用药物,主要用于成人、1岁及1岁以上儿童的甲型和乙型流感治疗。越早使用效果越好,一般在出现流感症状48小时内服用。主要作用于甲型及乙型流感病毒,对普通感冒无效。既可用于治疗,也可用于预防。用于治疗时,1天2次,服用5天。用于预防时要注意,药物预防不能代替疫苗接种。奥司他韦有不同剂型,包括胶囊剂、混悬剂、颗粒剂。一般成人以胶囊剂型为主,1岁以上儿童以颗粒剂、混悬剂为主。
玛巴洛沙韦怎么用?
"全病程只需服药一次"的玛巴洛沙韦,最近也很火,其适用症更为严格——5岁以上、体重在20公斤以上的儿童及成人,如单纯感染了甲流、乙流,可服用玛巴洛沙韦,但不建议妊娠期和哺乳期妈妈使用。玛巴洛沙韦全病程只需给药1次,也要在出现症状的48小时内使用。当然,也可以选择对症用药,同样应在医生指导下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