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武宣古代启蒙教育机构——私塾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武宣古代启蒙教育机构——私塾

引用
澎湃
1.
https://m.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7032184

私塾是中国古代社会一种开设于家庭、宗族或乡村内部的民间幼儿教育机构,是旧时私人以儒家思想为中心所办的学校。新中国成立后,私塾逐渐消失。


私塾办学简易,一屋一校,桌凳多由学生自带。教学方法采用先生教、学生跟着念,先生讲课只许听,不得发问。平时注重毛笔字训练。教纪甚严,塾师可体罚学生。学生违纪或背书、作业不成,被画红眼圈、戒尺击掌、烟斗敲头、罚跪等。故有“先生虎,学生猫,猫见老虎不敢叫”之说。

武宣私塾始于哪时,无法考究。1995版 《武宣县志》记载:武宣私塾教育始于清康熙三十年(1691年),延至民国末年。

武宣私塾办学名人

陈西台

清康熙三十年,三里台村陈西台于家中开馆,聘请广东顺德举人柯橿为师,教授族中与姻亲子弟。

黄衮

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三里霞山村贡生黄衮以本族祠堂设馆教授村内外学子。黄衮还是仙城书院首任山长。

黄山甸

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通挽尚黄村举人黄山甸因办私塾有方,获县知事宗式坊赠“训俗型方”扁额一块。

县志记载,黄山甸高徒很多,很有声誉。黄山甸还在通挽街上创办宣读亭,初一、十五亲自带学生徒弟宣讲圣论和善书。

覃许嘉、覃先澄、韦敬端、黄炳星

清时,大琳古寨村贡生覃许嘉、举人覃先澄、禄新地有村贡生韦敬端、东乡黄炳星均是较有名望的塾师。其中覃许嘉曾在村外建造“学陶山房”一所,以教生徒。

周维宗

1995年《武宣县志》还记载了二塘乡猛上村人周维宗,1895年赴日本法政大学政治系攻读,学成回国后,于1898年至1900年历任昭平、陆川、蒙山等县知事。1901年回乡,致力于教育事业,在家中兴办私塾,为家乡培育青年。1902年,他积极协助县知事创办仙城小学。1906年,他会同全县士绅将仙城书院改为全县高等小学。1907年,会同县绅招收高小两个班,附简易师范1个班。1909年,他到广州广雅书院讲学。1940年至1946年,每年出谷4000斤资助本村四通小学。他一生为教育事业作出贡献,为乡人所崇敬。1946年逝世,享年83岁。

除塾师自办私塾外,县内尚有宗族或村屯自聘塾师开办的私塾,以及联村办私塾等。

私塾学什么内容?

私塾教识字写字,讲解课文。私塾所用教材,一般是《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传家训》《劝孝歌》《女儿经》《增广贤文》《四书》《五经》《千家诗》《声律启蒙》《唐诗三百首》《幼学故事琼林》《神童诗》等。清光绪三十一年 (1905年)六月,朝廷颁布的《私塾改良章程》规定,课程分必修、随意二科。必修科有修身 (兼讲经)、国文(包括地理、历史、习字等)、算术、体操;随意科设图画、乐歌。授毕“两科”,再学《四书》《五经》。民国时期,重授修身、国文、算术等,课程与初级小学相似,塾生毕业时可应试高小。

清代、民国时期武宣私塾简表

单位:个、人

来源《武宣县志》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