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背后的逻辑关系
历史背后的逻辑关系
读起来感觉比推理小说还要爽的一部历史社科,用清晰的逻辑思路,为我们解答了康熙和来华传教士之间的关系,以及相互之间的影响。更难能可贵的是,为了让我们真正能够明白为什么会出现书中的这些情况,作者又狠狠地为我们上了一堂堂清史课。
很多在当下的我们看来很难理解的事情,其实都有着其背后的深层渊源。如果我们不了解这些渊源,仅仅根据自己所知道的表象来进行判断,很可能得出与事实截然相反的情况。比如作者孙立天在书中反复强调的康熙对西学的兴趣与康熙和洋人亲近这两者之间的逻辑关系。 孙立天在书中指出,有些人认为,因为康熙对西学感兴趣,所以才对西方传教士很友好,但实际上的逻辑关系是,首先是有了西方传教士进入康熙的生活,取得了康熙的信任,才有了康熙对传教士带来的西方的学问感兴趣。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康熙会比较信任西方传教士呢? 孙立天就是带着这样的问题,引领着我们走进清朝的历史,这其中的核心人物是康熙,西方传教士与康熙的关联,要从康熙身边的那些人说起。因此,书中首先为我们介绍的是佟家,在这里我们还会看到,在满清攻取天下的过程中,汉人起着巨大的作用。 在康熙之前,其实是佟家与西方传教士有了紧密的关联,说白了,就是利益互补,佟家需要西方传教士带来的西方大炮技术,以此来帮助满人打败大明。西方传教士也需要结交佟家这样的地方显赫士大夫阶层来帮助他们在中华大地开展传教活动。佟家作为最早支持满人的汉人,同时也为满清打败大明立下了汗马功劳,所以深得满清贵族的信任。其实,我们现在所说的满清贵族,不光是满族人,还有早期归顺努尔哈赤的蒙古人和汉人。 当然,除了上面这条路子之外,西方传教士也有通过其实方式拉近与康熙的距离,比如说特别出名的汤若望,他就是因为在星象方面的造诣,得以在明清两朝任职。不过这并没有让他与康熙走得更近,毕竟是君臣关系,反倒还卷入了历案之中,差点一命呜呼。幸好有上面所说的与佟家关系好的传教士利类思和安文思从中斡旋,保住了汤若望。当然,这背后还有更深层次的政治因素,是他们起初所不明了的。 等到这些西方传教士明白了此时的中国的情况,便果断选择一改过往亲近士大夫的策略,改为亲近满清权贵。书中总是在不经意间就将那些至关重要的历史节点展现在了我们眼前,也让我们看清了历史的脉络。更让我们对当时的一些制度有了深刻的认识。每件事情的发生,都有其必然的逻辑关系存在。 就像书中让我们看到,《尼布楚条约》背后,是康熙远超当时中国人的国际视野,是站在近代国家平等观念下在思考。思考的过程也接近现代国家谈判思维,考虑的是利益取舍,没有在一些虚无的礼仪称谓问题上费心思。而这些的背后,有传教士南怀仁教导康熙的原因。
本文原文来自豆瓣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