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池州市十大民俗文化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池州市十大民俗文化

引用
1
来源
1.
http://m.chinaquhua.cn/custom/index396.html

池州市,位于安徽省南部,是一座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这里不仅有壮丽的自然风光,更有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从古老的傩戏到独特的唱经锣鼓,从热闹非凡的花灯舞到庄严肃穆的庙会,每一种民俗文化都承载着池州人民的历史记忆和文化传承。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池州市十大民俗文化,带您领略这座城市的独特魅力。

1. 池州傩戏

池州傩戏源于图腾崇拜意识,主要流传于中国佛教圣地九华山麓方圆百公里的贵池、石台和青阳等县(区),尤其集中于池州市贵池区的刘街、梅街、茅坦等乡镇几十个大姓家族,史载“无傩不成村”。它无职业班社和专业艺人,至今仍以宗族为演出单位,以祭祖、驱邪纳福和娱神娱祖娱人为目的,以戴面具为表演特征。池州傩戏有“傩仪……

2. 青阳腔

青阳腔,古典新曲剧种。据汤显祖《宜黄县戏神清源师庙记》中记载:“江以西弋阳,其节以鼓,其调喧。至嘉靖变为乐平、为徽、青阳。”产生于安徽青阳地区。明嘉靖至万历(1522~1619年)年间,青阳腔随徽商经水陆两路带进赣北落地生根,分布于都昌、湖口、星子、彭泽、瑞昌。同时,由北向南推进,流传南昌、吉安、抚……

3. 酉华唱经锣鼓

唱新锣鼓酉华乡乐元、田屋、二酉一带老百姓自娱自乐、集体传承、集体发展的民间音乐形式。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和深厚的历史渊源,在当地的民俗活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新中国成立后唱新锣鼓在酉华、南陵、泾县等地极为盛行。因农历除夕要演奏唱新锣鼓,所以当地称唱新锣鼓为“迎年锣鼓”。唱新锣鼓在每年的腊月和正月最为活……

4. 东至花灯舞

东至花灯由“六兽灯”、“磨盘灯”、“八仙过海灯”、“五猖太平灯”、“龙灯”、“狮子灯”、“蚌壳灯”、“旱船”等十余种形式各异的花灯组成。主要灯种源于300多年前,有的植根于本乡本土,有的异地流入,表演形式各异,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内容涉及到民间舞蹈、民间音乐、民间手工技艺、民间美术和宗教信仰等诸多领……

5. 庙会(九华山庙会)

唐开元末(719),时年25岁的新罗僧金乔觉渡海来到九华山中,苦心修持,一方善信,悉皆宗仰。贞元十年(794)农历七月三十日,在九华山苦修75年、已经99岁的金乔觉圆寂,尸坐石涵中,三年未腐,骨节发出金锁般声响,众僧徒尊为地藏菩萨示现,建肉身塔供奉。此后,每到农历的七月三十日,佛教僧众和当地山民都要……

6. 文南词(池州市东至县)

文南词,又名文词腔,流行于池州市的东至县、安庆市的宿松县等地。剧种名称,取其主要声腔(文词)、(南词)首字组成,原系湖北黄梅一带渔鼓小调,清末由逃荒卖艺人传入。清末东至县仰家桥秀才谢敬仁在《南乡诗草.省亲偶见》中有诗道:“翁操四胡桂树下,姝弄渔鼓唱‘思嫁’。妇孺入迷文南词,月落西山不归家”。(南乡,……

7. 平安草龙灯

东至县木塔平安草龙灯现流传于本县的木塔乡,已有700多年的历史,该灯由木塔方氏家族所传承,主要是以驱邪纳福、祈求太平为目的。草龙灯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晚举办。木塔平安草龙灯根植于本乡本土,具有深厚的地方色彩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内容涉及民间舞蹈、民间音乐、民间手工技艺。龙身用纯稻草扎捆而成,外部包艳纸及绸……

8. 石台目连戏

石台目连戏是指明代祁门清溪郑之珍根据当时社会流行的杂剧、变文、传说的目连戏基础上,借以目连救母的故事,于1579年间在石台秋浦之剡溪(今石台大演新农)编撰的《新编目连救母劝善戏文》(简称《劝善戏文》)。该戏上、中、下三卷104折。戏文中所写的各种地名、方言、民俗习惯、故事和传说均在当地广为流传,如《……

9. 鸡公调

东至县木塔“鸡公调”于清末民初传入,是饶河戏腔与本地土语方言的衍生物,具有明显的地方特色。其唱腔高亢、响亮,节奏快并带有浓厚的尾音。现流行于木塔郑村及周边江西浮梁地区。主要是节庆之日,出谱及宗祠完工时的演出活动。“鸡公调”表演丰富多彩,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内容涉及到舞蹈、唱声、音乐、手工技艺、服饰美……

10. 石台唱曲

一、项目介绍唱曲,又称“坐唱”,一般以7—9人为班,以生、旦等行当为主,锣、鼓等乐器伴奏,不搭台、不化装,自打自唱的民间戏曲表演形式。起初出自昆曲的徽调坐唱。明代中叶,由石台县珂田乡(今仙寓镇)的幸福村、台山村逐渐流行于全县境内的每个村落乃至东至、祁门等地。当时有名气的有珂田卢家班、大演唐家班、占大……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