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到这几点,糖尿病患者照样可以长寿
做到这几点,糖尿病患者照样可以长寿
糖尿病是当今世界面临的重大健康挑战之一。据统计,我国糖尿病患病率约为12%,成人患者数量高达1.43亿,位居全球第一。糖尿病不仅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还会大大缩短其寿命。研究表明,糖尿病患者平均寿命将缩短9年,且发病年龄越早,预期寿命减少得越多。那么,糖尿病究竟如何影响人体健康?患者又该如何科学应对呢?
糖尿病的危害远超想象
很多人认为糖尿病只是血糖高一点,没什么大不了的。但事实上,糖尿病的危害远比我们想象的要严重得多。
1. 缩短寿命
研究显示,与无糖尿病者相比,中国成人糖尿病患者的平均寿命将缩短9年。更令人担忧的是,糖尿病已经不再是老年人才会得的疾病,越来越多的中年人、甚至年轻人被高血糖找上门。《柳叶刀》子刊2023年发表的一项研究指出,越早诊断出2型糖尿病,预期寿命减少得越多,每早得10年,预期寿命就会减少3~4年左右。例如,30岁时确诊糖尿病的患者,比无糖尿病者平均少活14年。
2. 增加其他慢病风险
糖尿病还喜欢“呼朋唤友”,会大大增加患其他慢病的风险,例如高血压、血脂异常、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哮喘、阿尔茨海默症等等,而慢病越多,死得越快。英国一项研究显示,到50岁时,1/3糖尿病患者会患有至少3种慢病,这些疾病会伴随他们至少20年,并缩减了起码11年的寿命。共病数量每增加1种,寿命就会减少4年。
糖尿病如何“杀死”你?
对寿命造成影响的并不是高血糖本身,而在于各种并发症。
1. 心脑血管疾病
高血糖会损伤血管壁,导致血管硬化、狭窄、阻塞,影响血液循环,使各个器官缺血缺氧,引起功能障碍或坏死。根据研究,大约55%的糖尿病患者合并冠心病,是非糖尿病人群的2~4倍,而糖尿病患者发生缺血性卒中的几率要高出2.3倍。
2. 酮症酸中毒
血糖过高时,身体只能大量分解脂肪来获取能量。而脂肪分解的产物——有毒的酸性物质丙酮,开始在血液中大量积累,最终导致酮症酸中毒,可能引起头晕甚至昏迷。酮症酸中毒最显著的特征是呼吸深快同时有烂苹果味,还可能有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痛、头痛、烦躁、嗜睡等症状。
3. 高渗透性高血糖状态
除了酮症酸中毒,当血糖过高,多余的糖会从血液进入尿液,从而导致体内大量液体流失,诱发脱水,同样也是致命的。
4. 低血糖
俗话说“高血糖要钱,低血糖要命”。如果降糖药服用不当,或者进食过少,空腹剧烈运动,血糖像坐过山车一样急速下降,累及多个器官,严重者导致昏厥、大脑受损、甚至死亡。
5. 肾脏病变
高血糖引起的肾脏微血管损伤,导致肾小球滤过率下降、蛋白尿增加、肾功能衰竭等,影响了大约25%的糖尿病患者,也是慢性肾脏疾病和终末期肾病的主要因素。
6. 神经末梢病变
高血糖会干扰神经传导,导致神经功能异常,使感觉、运动、自主神经受损,引起神经性疼痛、麻木、感染、溃疡等。例如糖尿病足,就是神经末梢病变的产物之一,伤口久治不愈、最后烂可见骨,导致截肢甚至危及生命。
预防糖尿病,从这些细节做起
1. 吃得穷一点
想控血糖,饮食上一定要“穷”一点:因为穷,少吃点大鱼大肉,多吃新鲜果蔬,补充足量的膳食纤维对血糖有积极意义;因为穷,不碰烟酒、不喝含糖饮料、不吃零食。
2. 起来动一点
运动是天然的免费降糖药,建议每周进行150分钟以上的有氧运动,例如快走、骑车、打羽毛球等。不过在运动前、后都要检测血糖,运动量大或激烈运动时需调整食物及药物,以免发生低血糖。
3. 睡眠久一点
现代人普遍缺觉,而国内外有多个科学研究发现,不规律、低质量的睡眠都是糖尿病的帮凶。睡太少会促进胰岛素抵抗的发生,影响机体对能量的摄入和消耗,最终导致糖尿病。如果睡眠不佳,不如试试GABA和卵磷脂,前者脑体自然分泌的一种睡眠氨基酸,能帮助我们创造睡眠诱导、舒缓情绪;后者能给大脑神经补充营养。
4. 检查多一点
要定期进行相关的检查和筛查,及时发现并发症的早期征兆,以便早期干预和治疗。前文中提过,得糖尿病会增加其他慢病的风险。所以除了监测血糖,其他健康指标也要定期检查哦!
所以别再认为糖尿病只是血液里糖分比较多了,如果查出高血糖还没有好好控制,那可真是不要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