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上了乙肝就会发展为肝癌吗?医生来“剧透”
患上了乙肝就会发展为肝癌吗?医生来“剧透”
今天(7月28日)是第14个世界肝炎日,今年我国的宣传主题是“消除肝炎、积极行动”。上海市光华中西医结合医院消化内科副主任、内窥镜室主任江伟骏建议:对于病毒性肝炎,日常要做到积极预防,主动检测,规范治疗,降低甚至消除其对身体的危害。
近来,29岁的小张(化名)时常感觉乏力、厌食,看到油腻的食物还会恶心,且小便颜色偏黄。
隐隐感觉身体可能出现了问题,小张便来到上海市光华医院消化内科就诊,最终被确诊感染了乙肝。
江伟骏告诉小张,他患上的慢性乙型肝炎是由于感染了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一些特定的工作环境和生活习惯可能会增加HBV的感染风险,包括:不洁性生活、共用注射器和针头、密切接触乙型肝炎病人血液和体液等。但是HBV不经呼吸道和消化道传播,HBV经吸血昆虫(蚊和臭虫等)传播的可能性也极小。临床上,如果患上乙肝,除了小张出现的症状,有的人还会出现腹胀、肝区压痛、肝掌、蜘蛛痣等。
“患上了乙肝,是不是就意味着最终会发展为肝癌?”知道了自己的病情,小张立刻紧张了起来,他告诉江伟骏,家中长辈就有人罹患肝癌,所以听到“乙肝”两个字就分外担心。
看出小张的担忧,江伟骏为他科普道,肝炎分为病毒性肝炎与非病毒性肝炎(涵盖自身免疫性、酒精性、代谢性、药物性等)。日常语境下,“肝炎”多指由甲、乙、丙、丁、戊型肝炎病毒引发的类型。虽然乙肝有可能转成肝癌,但是出现肝癌的概率不一样。如果患者仅仅是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那么转成肝癌的概率很小。如果患者是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一般情况下只要肝炎不严重,持续时间短,病情没有进展到肝硬化的程度,出现肝癌的概率都不是很大。
“乙肝临床治愈可显著降低患者的肝癌发生风险,改善患者远期不良结局。”江伟骏解释道,乙肝临床治愈是指经过治疗的慢性乙肝患者停止治疗后,仍保持乙肝表面抗原阴性、HBV DNA检测不到、肝功能指标正常的状态。
“现有对乙肝的治疗方法已大为简化,且效果显著。患者可以通过口服或者皮下注射抗病毒药物进行治疗。对于部分患者而言,一天一片药,一个月不到10块钱就可以通过治疗乙肝减少肝硬化、肝癌的发生。”江伟骏强调,“如今治疗手段越来越发达,及时进行筛查,根据个人情况尽早做相应处理,是防治病毒性肝炎的关键点。”
此外,江伟骏也特别提醒:肝病的高风险人群包括有长期慢性饮酒的人群、肥胖者、糖尿病患者、吸毒人员、性生活混乱者、化疗患者、有家族性肝病者等。这些人群要加强主动筛查,早诊断、早检测、早治疗,一旦发生可疑感染情况,应及早到正规医疗机构诊断和治疗。
是否会传染以及传播途径
肝炎的传染性取决于其病因。甲型和戊型病毒性肝炎传染性较强,主要经粪-口途径传播,进食被病毒污染的食物和水等;乙型、丙型和丁型病毒性肝炎经血液、体液等肠道外途径传播;其他非病毒性肝炎无传染性。
症状以及和其他疾病的区分
肝炎初期可能悄无声息,但随病情发展,常见症状包括乏力、恶心、食欲减退、厌油、腹胀、尿黄、肝区不适等。
此外,根据病因的不同,可有不同的伴随症状。急性肝炎常常出现症状,但慢性肝炎可以没有明显不适表现,因此容易被忽视。
肝炎需要与功能性胃肠病等区别,因为二者都可以表现为消化不良、食欲减退等,肝功能检查即可鉴别。
肝病“三部曲”以及肝脏养护
肝炎—肝硬化—肝癌是大家常说的慢性肝病“三部曲”。一般来说,慢性肝炎如果不积极治疗,大多数会向纤维化发展,形成肝脏的结节或斑块,也就是肝硬化的表现;肝硬化的基础上,很容易向肝癌发展,所以,慢性肝炎会转成肝癌。
养肝护肝就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如保持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劳累、戒烟戒酒等。要合理饮食,多摄入富含维生素和蛋白质的食物,避免油腻、辛辣、刺激性食物。此外,适当运动也有助于提高身体免疫力,促进肝脏健康。
本文原文来自澎湃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