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春季宜养阳,中医建议这样做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春季宜养阳,中医建议这样做

引用
澎湃
1.
https://m.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30224292

中医认为,养生的基础是顺应四时,即顺应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四季规律,也是顺应二十四节气的气候变化规律。

春季是人体阳气生发的季节,顺应天地阴阳之气,适当的养阳有事半功倍之效。

运动篇:多伸展

春季地下阳气初升,但春寒料峭,故地暖而气寒,如种子芽苞初发,外皮未破。故在运动上仍要考虑“冬藏”的特点,不要剧烈运动,适合做八段锦、瑜伽等柔软而使肢体极度伸展的运动,可舒展形体,畅通血脉,以助生发之气。

起居篇:重起居

从中医的子午流注讲,晚上9~11点为亥时,叫人定,相当于一年的初冬,阳气就要潜藏,所以一般9点睡眠。稍晚睡就是10点左右睡眠,超过11点睡就伤胆气,严重者会患胆结石、抑郁症。

饮食篇:食辛甘

春季气温开始趋于上升,日照增多,万物始生。饮食调养要考虑这种“春生”的特点,宜食辛甘发散之品,如生姜、葱、香菜、韭菜、芽菜、香菇等。少食生冷之物,不宜多食酸收之味如西红柿、柑橘、柠檬、乌梅等。因酸味入肝,具收敛之性,不利于阳气的生发和肝气的疏泄。

防护篇:防风寒

春季阳气始生,气血渐趋于表,毛孔初开,血气稍减,所以体表抵御外邪能力较弱,同时春季气候不稳定,时寒时热,稍不注意,就容易外感风寒湿气,表现出感冒咳嗽等症候。

衣着上主张“下厚上薄”,不可骤减,脖子、腰部、双脚处于人体阳气运输的主要通道上,需要格外精心防护。外出最好戴上围巾或穿高领衫,避免脖颈暴露在风寒中。

精神篇:忌忧郁

在精神养生方面,要顺应春季阳气生发的特点,注意保护阳气,着眼于一个“生”字。因春属木,与肝相应。肝主疏泄,在志为怒,恶抑郁而喜调达。故春季要力戒暴怒,更忌心情忧郁,尽量保持阳光、积极的心态,使自己的精神情志与大自然相适应,力求身心和谐,精力充沛。

日照篇:晒太阳

春日照保健康,丹麦一项长达26年的研究发现,多晒太阳能显著延长寿命。对于久坐办公一族以及经常难以接触到阳光的人群来讲,经常晒太阳还能增强免疫力、预防近视眼、暖脾胃、补钙强骨骼、缓解关节痛、让你心情好、有助睡眠、预防大脑退化等诸多益处。

成年人每天日晒时间以30分钟1小时为宜。婴幼儿和儿童皮肤娇嫩,日晒时间可适当缩短至1530分钟。老年人合成和利用维生素D的能力降低,时间可适当延长,但不能一次暴晒太久。

最好到户外晒,隔着玻璃晒太阳,紫外线透过率不足,不利身体合成维生素 D,最好到绿化较好、空气清新的户外环境。重点晒晒后背,因为背部有一条不可忽视的经络一一督脉。督脉有“阳脉之海”之称,总督一身阳气。把背晒热、晒舒服了,人体的阳气也就充足了。还可以晒晒头顶、腿脚和手心。

养生小贴士

要想守护好自身的阳气,日常生活中还要避免做这些损伤阳气、耗散阳气的事情。

× 吃生冷寒凉食物
× 过度节食减肥
× 过多食用水果
× 滥用抗生素/清热解毒类中药
× 熬夜
× 过早裸露脚踝
× 长期处在阴暗湿冷的环境中
× 久坐不动
× 长期大量出汗
× 违背自然寒热规律

本文原文来自澎湃新闻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