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茂名:“二次创业”力促整体跃升,争当市域发展县域振兴排头兵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茂名:“二次创业”力促整体跃升,争当市域发展县域振兴排头兵

引用
1
来源
1.
https://www.nfzz.net.cn/node_65be26bf1c/bba81f7778.shtml

茂名市在“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简称“百千万工程”)的推动下,正以“二次创业”的决心和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全力推进制造业升级、县域城镇化、乡村振兴和改革创新等各项工作,力争在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上取得新突破。

“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以下简称“百千万工程”)加力推进,教育医疗资源的高质量配置焕发县城强大引力,茂名县城人口多年“逆流”增长,带来人才、技术、产业等要素汇聚;“信”字号打造具有茂名属性、代表诚信品质的公用品牌,全链条促进加工食品和特色农产品提档升级;佛茂协作开展一年半,平均每个星期签约1个项目,每两个星期落地1个项目……奋进在高质量发展道路上,茂名生机勃发。

锚定省赋予茂名“在市域发展、县域振兴中走在粤东粤西粤北前列”的目标,茂名正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和咬定青山的韧劲毅力抓好“百千万工程”实施,以“二次创业”的决心接续奋斗,用实干业绩闯出一条老工业基地高质量发展的新路来,力争率先在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上取得新突破。

“五链共建”,做厚制造业家底

2024年12月16日,位于茂名滨海新区零碳产业园的科元集团丙烯酸产业园项目正式动工。项目投资115亿元,采用全球领先的丙烷一步氧化法制丙烯酸技术,将构建起从原料丙烷到卫生材料、涂料等终端产品的产业链。

202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建立一批零碳园区”。茂名早已谋划,在茂名滨海新区建设101平方公里零碳产业园,以东华能源烷烃资源综合利用项目、原油制化学品项目为产业核心,以高温气冷堆为能源核心,推动核能与石化、氢能耦合发展,立足产业的经济逻辑、零碳逻辑、蒸汽梯次利用逻辑,构建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产业集群。

如今,依托零碳产业园建链正不断延展,成为茂名“五链共建”勃发制造业当家新优势的一个缩影。

茂名靠石化制造业起家。60多年前在一片荒滩建起“南方油城”,此后数十年间石化产业形成的支柱地位从未动摇,石化产值占规上工业比重常年超60%。破解“一业独大”的老困局,并不意味着放弃厚实的家底。原有的优势还要更优,与此同时让新动能加快成长,形成多元化、多支柱、强支撑的产业结构,做厚制造业家底。

茂名因势利导实施“五链共建”工程,推动新旧动能加快转换。茂名石化升级改造项目正加快建设,带动中下游产业链项目进一步布局落子;茂名零碳产业园建设稳步推进,东华能源一期(Ⅰ)三套装置已投产,科元集团丙烯酸产业园项目、东华能源万吨级碳纤维等重大项目落地;欣旺达电白基地正式开园,加快关联项目招引,力促形成汽车电子应用产业集群;马店河新型储能产业园首批企业已入驻,致力构建储能电池全环节产业链;“华南钛谷”正打造从钛矿、人造金红石到钛下游产业及钛装备制造产业的钛锆新材料产业生态……


东华能源茂名项目一期(I)建成三套装置达产,预计2024年为企业带来45亿元收入。颜志雄/摄影

随着招商引资深入推进,新的企业项目引育壮大,茂名正从“五链共建”到“多链共建”迈步,老工业基地高质量发展的新路越走越宽广。

茂名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庄悦群表示,推进“五链共建”乃至“多链共建”、夯实茂名制造业产业体系根基,是增强茂名经济韧性的内在要求,势在必行。抓改革,重点完善“五链共建”体制机制,建立“一链一策”管理机制,发挥好国企和民企的作用。抓项目,紧盯“五链共建”项目,实行专班化运作,以更多优质项目落地带动产业聚链成群。抓园区,坚持高标准规划、高水平建设、高质量招商、高效能管理,加强要素保障,提速盘活闲置低效用地。抓招商,持续跟踪对接,加强沟通协调,以贴心服务帮助解决存在困难。

县域城镇化率稳步提升

周末,信宜玉都新区山水公园里,许多市民正在大片草地上休闲,不少家长带着孩子们做游戏、野餐、放风筝,十分惬意。


粵東西北首个县域城市设计在茂名信宜市玉都新区从〝施工图”变成“实景画”。罗林 /摄影

“信宜是一座山城,山多地少,土地资源显得尤为宝贵,以前我们根本不敢想象在县城会有生态公园,会有大片大片的草地。”信宜市“百千万工程”指挥办副主任叶柔廷说,玉都新区建设有北部山水居、中部现代城、南部活力湾三大片区。在规划建设中突出建筑与山水融合,已建设生态公园面积超1500亩。

信宜借助建筑业央企助力和“双百行动”的机遇,加快玉都新区项目建设和落地,与华师、广外深度合作,两年多新建华师砺儒高中等9所学校,新增学位1.14万个;与中山大学共建中山六院粤西医院,1年时间全国排名跃升480位,创成“三甲”;新建5个山体公园,打通4条河湖水系,加快成为高品质教育城、医疗城、生态城,2023年以来县城新增常住人口约4万人。

玉都新区编制有粤西首个县域城市设计,实施“百千万工程”以来,规划图正加速变成实景画。

同样是规划先行,高州建好生活圈、服务圈、商业圈,高起点规划建设城东、城南片区,两年新建扩建中小学校12所、公办幼儿园7所,新增优质学位2万个,县域内住院率达96.7%,综合服务能力全省县级排名第一。

茂名市委改革办相关负责人介绍,茂名县域人口流动呈现两大特点,一是县域人口回流态势明显,且主要回流到城镇。二是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加快,县域城镇化率稳步提升。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带动县城人口增长、城镇化率提升。

茂名新城是一篇新型城镇化建设大文章。2024年初,茂名市委提出顺势而为建设茂名新城,以建设“精明紧凑城市”为牵引,推动北组团南拓、中南组团北融“双向奔赴”。

金秋开学季,坐落在茂名新城的广东实验中学附属茂名学校高中校区启用。省级教育资源落地与城市医疗、文化、体育、住宅等功能配套同频共振。

11月21日,茂名新城管理机构揭牌。如今,交通、学校、医院等先导性项目梯次布局,一个精明紧凑的茂名新城加速拔节生长。

12月6日,在2024年茂商·市长面对面协商座谈会上,茂名市委副书记、市长王雄飞向茂商代表们推介茂名新城,希望广大茂商当好茂名新城建设的参与者、产业导入的推动者、新城发展的推介者,把更多优质项目落在新城、建在新城。同时,大力开展乡贤招商、以商招商,让更多的人关注茂名、走进茂名,投资新城、共建新城。

澎湃乡村微动力

乡村直播大赛、农事定向大赛、机插秧技能大赛、龙眼“点睛”大赛、农事无人机飞赛……2024年7月20日,广东省第一届农事运动会在高州启动。一个周末的时间,举办地分界镇储良村涌入近5000人,本土村民兴奋雀跃,当地民宿农家乐爆满。

这样的热闹场面,去年以来在茂名乡村屡见不鲜。在化州,鉴江街道东方红村“村BA”赛事持续24天,吸引超10万人次到现场或线上观赛;在茂南,“文体夜市”汇集文艺武术汇演、全民健身赛事、趁墟夜市烟火,让城市社区、乡镇农村都热闹起来;在电白,连续数月举办的乡村音乐会走进各个乡镇,打造“村音”大舞台……


位于化州市郊的鉴江街道东方红村委会大北国村举办的化州“村BA”决赛现场。冯洁云/摄影

实施“百千万工程”重塑了乡村价值,如何让变美了的乡村变得更加兴旺?火热的村赛,让茂名找到了乡村振兴的“流量密码”。茂名提出,充分尊重基层和群众首创精神,紧紧依靠人民群众,聚焦全民健身、“赛事+产业”,探索“体育+”赋能乡村振兴良性机制,持续激发体育赛事活动内生发展动力,探索以赛事聚人气、以人气带产业、以产业促共富的乡村振兴发展之路。

尊重基层首创精神。在高州,各地坚持以农民为主体,让赛事从“办一次”到“常常有”,从“专业内”到“群众中”。仅国庆假期,高州各镇村就举办了30多场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做旺乡村文旅市场,实现全域旅游收入同比增长12.5%。

探索“体育+”赋能乡村振兴良性机制。化州创新众筹、潮玩、公益、融合“四招式”,坚持“众人的事情众人办”“不多花一分钱”的理念,仅用10天时间就把“中医药文化夜市”筹办起来。开市当天就有1万多人次参与,涉及公益开支和经营收入近10万元。

在茂名的广袤乡村,乡村赛事引发的涟漪仍在延续。增强百姓体质、丰富文化生活、拉动当地经济、促进社会发展,“体育+”正为茂名乡村打开加快发展的新空间。

广东省农村科技特派员、仲恺农业工程学院专任教师周映萍认为,“文体+”赛事活动是群众性的多线性、多重性的体验和参与活动,通过活动举办将带来大量流量,包括人口的流量和消费的流量,以及产生经济的增量。

改革激活发展动能

入夜,茂名高新区七迳庙街夜市热闹起来。通过盘活旧仓库等闲置资源,这里打造了集文化、餐饮、休闲、娱乐等于一体的特色商业街区,点燃了城市烟火气,集聚了消费新业态。

实施“百千万工程”以来,茂名打造5个示范墟和沙洞香街、庙街等新式墟集,强化镇街联城带村功能,成为搞活带旺县域商业圈的枢纽。

发展出题目,改革做文章。茂名把改革作为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先手棋,瞄准提品质、增动力,多项小切口改革进入“工笔画”阶段。

土地要素是产业发展的基础保障,只有推进土地空间的大整治、大腾挪,才能盘活产业平台存量和破解低效建设用地问题。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就是让好钢要用在刀刃上的关键一招。

在高州市镇江镇“万亩方”项目指挥部,讲解员指着示意图说,经过整治,预计可补充、恢复耕地8300亩,打造成超过1.3万亩的集中连片耕地,消除5亩以下的耕地碎片图斑200多个。

“高州从2023年起瞄准三年‘GDP破千亿’总体目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始终有着明确的主线。”省城乡规划设计院城市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汪志雄认为,得益于高州全域统筹谋划、全域推动整治,镇江镇“万亩方”项目作为先行区起步顺利。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涉及面广、阶段多,需要大量资金投入。钱从哪里筹?高州在全省首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F(投融资)+EPC(工程总承包)+O(运营)”新模式。汪志雄认为,其将“投资+建设+运营”进行捆绑打包,投资方不仅要提供资金,负责项目承建,还要参与到项目后期运营中,保障项目的长期发展。

逢山开路,遇水架桥。集信国控“事转企”改制重组,成为茂名首家港股上市县级国企;国资国企改革率先突破,全市国企资产总量超千亿元,居粤东西北首位;在“二十四字”工作机制上,全面推广“三统一”“四道序”农房风貌品质提升新模式,让美丽乡村建设提效降本……改革这步先手棋,正全面激发县镇村高质量发展动能。

2024年9月底,茂名市委全会研究出台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的意见,谋划200多项改革任务,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和咬定青山的韧劲抓改革,加快推动综合实力实现整体跃升。

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时刻,省委赋予茂名高州市建设广东省农业农村现代化改革创新实验区的重任。牵住实验区建设“牛鼻子”,茂名、高州两级同题共答,紧盯重点改革事项、重大改革任务,坚定不移抓工业、促农业,坚定不移强县城、带农村,坚定不移兴乡村、富农民,推动实验区建设尽快成形成势。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