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数西算”驱动算力爆发,2025年将破369EFLOPS
“东数西算”驱动算力爆发,2025年将破369EFLOPS
“东数西算”工程自2022年启动以来,已取得显著成效。截至2023年底,我国算力总规模达到全球第二,提供算力服务的在用机架数达810万标准机架。这一成就的背后,是国家对算力基础设施建设的高度重视和持续投入。
算力规模持续攀升,智能算力成新增长点
根据赛迪顾问的预测,到2025年,中国算力规模将达到369.5EFLOPS(每秒浮点运算次数),同比增长26%。这一增长速度远超全球平均水平,显示出我国在算力领域强劲的发展势头。
在算力结构方面,智能算力占比将从2023年的25.4%提升至2025年的35%。这背后是AI大模型、机器学习等应用的蓬勃发展,对智能算力需求的持续攀升。目前,全国已投运的AI计算中心达25个,另有20多个在建,智能算力规模已占整体算力规模的四分之一以上。
算力技术加速创新,万卡集群引领新趋势
在技术创新方面,我国算力产业展现出强劲的活力。GPU等AI芯片研发加速,国内多家企业已推出自研产品。同时,液冷技术、先进存储等配套设施也在快速发展,为高密度算力需求提供有力支撑。
值得注意的是,万卡集群正成为算力技术发展的新趋势。以中国电信为例,其在上海、北京的万卡集群已投产,临港智算谷更是规划了30万卡的高端智算集群。这种超大规模算力设施的建设,将为大模型训练、高性能计算等应用提供更强有力的支撑。
算力需求爆发式增长,应用场景不断拓展
算力需求的增长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AI大模型等新兴应用的驱动,二是传统行业数字化转型的需要。
在AI领域,大模型的训练和推理需要庞大的算力支持。例如,一个参数量达千亿级别的大模型,可能需要上万张GPU卡才能完成训练。随着大模型向万亿参数规模发展,这种需求还将持续增长。
在传统行业,智能制造、智慧医疗、智能交通等领域对算力的需求也在快速增长。例如,一个智能工厂可能需要数百甚至数千个智能终端同时工作,每个终端都需要强大的算力支持。
未来展望:机遇与挑战并存
虽然我国算力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但仍面临一些挑战。例如,东西部算力协同仍需进一步优化,算力生态体系有待完善,高端芯片等核心技术仍需突破。
展望未来,算力将继续作为数字经济发展的核心驱动力。预计到2025年,算力核心产业规模将超过1.5万亿元,带动下游产业规模将超过10万亿元。同时,随着算力服务、算力调度等新业态的兴起,算力市场将更加活跃,为数字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