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广学:黄帝姓氏文化视域下曹魏政权的世系建构
陶广学:黄帝姓氏文化视域下曹魏政权的世系建构
曹魏政权在建立之初,面临着一个棘手的问题:如何解决其出身微贱与代汉自立之间的矛盾?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曹操及其后代通过追溯祖先来源,构建了一个从邾国到虞舜再到黄帝的家族世系,成功地解决了这一难题。
由于曹操祖上的微贱与其父曹嵩的身世不明,他亲作《家传》以建构曹魏世系。曹魏政权建构家族世系的主线是从“曹氏族出自邾”“曹叔振铎之后”到“曹氏系世,出自有虞氏”,最终确立虞舜为始祖,是曹丕以后曹魏政权的共识。曹魏政权坚持曹氏“出自有虞氏”,成功地解决了祖上微贱与代汉自立的矛盾,故历史人物舜在代汉的政治变革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曹魏政权确立舜为始祖并大力宣扬“其先出于黄帝”,不仅顺利地实现了代汉的目的,还取得了正统的地位,同时有利于强化中原汉民族与北方少数民族的凝聚力,体现了高超的政治智慧。
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论曹魏世系渊源曰:"魏蒋济郊议,称《曹腾碑文》云:'曹氏族出自邾。'王沈《魏书》云:'其先出于黄帝。当高阳世,陆终之子曰安,是为曹姓。周武王克殷,封曹侠于邾。至战国,为楚所灭,子孙分流,或家于沛。'而魏武作《家传》,自云'曹叔振铎之后'。陈思王作《武帝诔》曰:'于穆武王,胄稷胤周。'则又姬姓之后,以国为氏者矣。及至景初中,明帝从高堂隆议,谓魏为舜后。诏曰:'曹氏世系,出自有虞氏。今祀圜丘,以始祖帝舜配。'后少帝《禅晋文》,亦称'我皇祖有虞氏',则又不知其何所据。"[1]1251-1252顾炎武的质疑是一个值得深究的问题。由于祖上的微贱与其父曹嵩的身世不明,曹操亲作《家传》以建构曹氏世系,开启曹魏政权对家族渊源的表面溯源、实则美化的历程。若自《曹腾碑文》论之,曹氏建构家族世系的主线是从"曹氏族出自邾"到"曹叔振铎之后",再到"曹氏系世,出自有虞氏",而确立虞舜为始祖,成为曹丕及其之后曹魏政权的共识。曹魏对世系的建构,体现了其以黄帝后裔自居的身份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