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游:南宋著名爱国诗人
陆游:南宋著名爱国诗人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创作诗歌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陆游人物生平
家世背景
陆游出生于名门望族、江南藏书世家。陆游的高祖陆轸是大中祥符年间进士,官至吏部郎中;祖父陆佃,师从王安石,精通经学,官至尚书右丞,所著《春秋后传》、《尔雅新义》等是陆氏家学的重要遗存。
求学经历
陆游自幼聪慧过人,十二岁即能为诗作文,因长辈有功,以恩荫被授予登仕郎之职。绍兴二十三年(1153年),陆游进京参加锁厅试,名列第一。次年参加礼部考试,因秦桧孙秦埙居陆游之上,又因陆游在考卷中极言“恢复”,而被秦桧除名。
仕途生涯
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孝宗即位,欲恢复中原,起用主战派张浚,被任命为枢密院编修兼史馆检讨。乾道五年(1169年),陆游出任宁德县主簿,后入福州任福建参议。乾道七年(1171年),陆游入蜀,任夔州通判。淳熙二年(1175年),范成大镇蜀,邀陆游入幕府任参议官。淳熙五年(1178年),陆游奉召回京,入见孝宗,赐进士出身。淳熙十六年(1189年),陆游任朝议大夫,赐金紫。光宗绍熙元年(1190年),陆游升为礼部郎中兼实录院检讨官。嘉泰二年(1202年),陆游以礼部郎中兼实录院同修撰。嘉泰三年(1203年),陆游任宝章阁待制,寻致仕。嘉定二年(1209年),陆游居于山阴鉴湖之滨,以诗酒自娱。嘉定三年(1210年)卒,年八十六。
陆游个人成就
文学成就
陆游具有多方面文学才能,尤以诗的成就为最,自言“六十年间万首诗”,存世有九千三百余首,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时期:46岁入蜀以前,偏于文字形式;入蜀到64岁罢官东归,是其诗歌创作的成熟期,也是诗风大变的时期;晚年蛰居故乡山阴后,诗风趋向质朴而沉实,表现出一种清旷淡远的田园风味,并不时流露着苍凉的人生感慨。
诗歌特点
陆游的诗歌创作具有鲜明的爱国主义倾向,他的诗作中充满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民族英雄的赞美。同时,陆游的诗歌也展现了其丰富的个人情感和生活体验,如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对人生的思考等。
陆游的诗文
《卜算子·咏梅》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游山西村》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示儿》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陆游的诗歌作品不仅展现了其卓越的艺术才华,更体现了其高尚的爱国情怀和坚定的民族气节,对中国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