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掌握装柱技巧助力装出高柱效的柱子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掌握装柱技巧助力装出高柱效的柱子

引用
1
来源
1.
https://lab.jgvogel.cn/c/2024-07-31/1428155.shtml

柱层析是实验室中最常用的纯化技术之一,广泛应用于化合物的分离和提纯。掌握正确的装柱技巧对于获得高柱效至关重要。本文将详细介绍柱层析的装柱准备、装柱流程、干法与湿法装柱的区别,以及故障排除和柱效检测方法,帮助实验人员更好地掌握这一技术。

装柱准备

填料准备

a. 根据需求确定柱体积,通过公式计算所需填料体积。通常情况下填料的压缩因子在1.1-1.18之间,填料出厂时的胶悬液浓度为50%,建议装柱时将胶悬液浓度控制在50%-70%。

b. 换液:将填料静置后待填料与缓冲液充分分层,将上层保护液倾去,补加适量纯化水,重复两到三次。

c. 除气/匀浆:可通过匀浆棒上下捣动均匀分数填料,同时达到一定的除气作用。注:如有匀浆罐,可借助匀浆罐完成换液、除气,匀浆工作。

层析柱及层析系统准备

a. 检查层析柱及层析系统选型是否匹配。

b. 使用前对层析柱、层析系统进行清洗,检查层析柱安装是否水平、密封性是否良好、筛网尺寸是否适用。

装柱流程

手动层析柱

  1. 层析系统及管路排气。

  2. 柱底筛网排气:将柱底连接层析系统,通过下进上出冲出底部气泡,顽固气泡可通过外接恒流泵吸出。关闭柱底阀,柱底留1-2cm 纯化水。

  3. 将匀浆好的填料一次性均匀引流进入层析柱,静置一段时间。

  4. 柱顶筛网排气:将柱头固定至支架上,安装柱顶四通阀,A口为系统进液口,B口为层析柱进液口,C口为排废口。按下图将流路调节至A→B,开启流速,排尽柱头气泡,顽固气泡可通过外接恒流泵吸出。气泡排尽后观察分配盘分液是否均匀,筛网是否紧固。


层析柱四通阀示意图

  1. 待填料沉降至上方出现3-5cm澄清液面后,将柱头移至层析柱上方,缓慢下落上柱头至液面下方,注意不要引入气泡,柱头及筛网上附着的气泡可通过轻轻摇晃柱头去除,如仍有顽固气泡,可重复本步骤,直至气泡消除。

  2. 拧紧上柱头密封圈(不宜过紧,密封即可),通过层析系统进行低流速压柱(通常为30-60cm/h),使填料充分沉降,标记胶面位置。

  3. 根据压缩系数计算最终柱高,将四通阀流路切换为B→C,拧动螺杆将柱头下落至计算值(下落时保证密封圈有一定密封性,切勿使填料通过密封圈漏出),最后充分密封胶圈,将四通阀流路切回至A→B。

电动层析柱

电动层析柱的装柱流程基本与手动层析柱一致,需要注意的是电动层析柱的排气方式受层析柱结构的影响,每个厂家的设计都略有不同,在装柱前请根据厂家的指导进行排气操作。

干法装柱与湿法装柱

装柱子(添硅胶)时,常用的有两种方法:即湿法装柱和干法装柱,二者各有优劣。不论干法还是湿法,硅胶(称为固定相更为广义)的上表面一定要平整,并且硅胶(固定相)的高度一般为15cm左右(长度没有绝对之说,根据自身情况而定,制备的大柱可以长达一米),太短了可能分离效果不好,太长了也会由于扩散或拖尾导致分离效果不好。

湿法装柱是先把硅胶用适当的溶剂拌匀后,再填入柱子中,然后再加压(土方法可以用养鱼的氧气泵加压或是用氮气,当然不加压也可以)用淋洗剂"走柱子",本法最大的优点是一般柱子装的比较结实,没有气泡。

干法装柱则是直接往柱子里填入硅胶,然后再轻轻敲打柱子两侧(湿法也要敲的,效果好点),至硅胶界面不再下降为止,然后再填入硅胶至合适高度,最后再用油泵直接抽,这样就会使得柱子装的很结实(一般柱子不敢用油泵抽,怕把柱子抽裂了)。接着是用淋洗剂"走柱子",一般淋洗剂是采用TLC分析得到的展开剂的比例再稀释一倍后的溶剂。通常上面加压,下面再用油泵抽,这样可以加快速度。干法装柱较方便,但最大的缺陷在于"走柱子"时,由于溶剂和硅胶之间的吸附放热(可以用手摸柱子明显感觉到)(梯度洗脱时,湿法装柱也会出现该情况,比较不好处理,可以缓慢改变溶剂,且置于通风处),容易产生气泡,这一点在使用低沸点的淋洗剂时如乙醚(用乙醚最最明显),二氯甲烷更为明显。虽然产生的气泡在加压的情况下不易察觉,但是,一旦撤去压力,如在上样、加溶剂等操作的时候,气泡就会释放出来,严重时,整个柱子变花,样品不可能平整地通过,当然也就谈不上分离了。解决的办法是:

第一、硅胶一定要压结实;
第二、 一定要用较多的溶剂"走柱子",一定要到柱子的下端不再发烫,恢复到室温后再撤去压力。

也有介绍在硅胶的最上层填上一小层石英砂(我一般垫张滤纸,撒上石英砂,再放些棉花),防止添加溶剂的时候,使得样品层不再整齐。但我的感觉是如果小心上样,添加溶剂,则没有这个必要。

干法上样与湿法上样

湿法上样

  1. 将样品溶解在最少量的溶剂中(5-10滴)。此处允许使用比洗脱溶剂稍微更极性的溶剂。如果您需要使用二氯甲烷或更强的溶剂,可能优选下述干法上样方法。

  2. 使用注射器或吸管将样品直接滴到硅胶的顶部。尽量不要扰动硅胶表面,理想情况下,样品应在表面上均匀分布,以便形成薄的水平带。

  3. 添加完整个样品后,让色谱柱排出,使溶剂水平接触二氧化硅顶部。

  4. 使用移液器小心添加更多溶剂,使溶剂水平高于沙子顶部约10 mm。

  5. 让这种溶剂排出,直至溶剂水平高于砂子顶部约1-2毫米。

  6. 重复步骤5和6一次或两次。这将确保您的样品被吸收到二氧化硅上。

  7. 最后,根据需要添加尽可能多的溶剂,然后就可以开始运行列了。

如果您的化合物在溶剂系统中溶解度较差可以将样品干燥加载到色谱柱上。

干法上样

  1. 将样品溶解在适当的溶剂中,并将其转移到圆底烧瓶中。

  2. 向溶解的样品中加入干硅胶(约为样品质量的10-20倍)。

  3. 轻轻搅拌混匀,使用旋转蒸发仪蒸发溶剂,直至二氧化硅干燥且能够自由流动。如果它仍然是油,则需要添加更多的硅胶并重复该过程。

  4. 小心地将溶剂添加到色谱柱中,使溶剂水平高于硅胶顶部2-3厘米。使用移液器确保二氧化硅表面不受干扰。

  5. 将干燥后的样品硅胶倒入色谱柱中,使其沉降。确保溶剂水平始终保持在二氧化硅顶部之上且不存在气泡。最好的方法是慢慢加入。

  6. 按照上述湿法上样的步骤4-8,将样品完全吸收到色谱柱上。

收集馏分

在组分流出之前存在一定的死体积,死体积的大小取决于柱子的大小和分离的化合物,可在色谱柱上标记起始溶剂水平和下方对应二氧化硅长度的标记(图2)。一旦溶剂水平降至第二个标记以下,就可以开始收集馏分。


图2.死体积估计

接液体积


表1. 推荐参数

故障排除

表2.柱层析过程中遇到的常见问题及其解决方案。

还有些常见的注意事项:
层析柱水平校准;层析柱上下筛网无气泡,装柱溶液去气;胶悬液浓度控制在50%-60%;不要超过填料的最大耐压,以免对填料造成损坏。

最后,总而言之,言而总之,影响装柱的因素很多,如果填料装填有一定的困难,小编认为最有效的方法还是直接质询厂商,因为装柱方法也包含在厂商开发此种填料的过程中。

柱效检测

层析柱装填完成后必须通过柱效测定确认层析柱装填质量。柱效测定可以采用丙酮或者 NaCl 作为样品进行测定,按照下表配制样品和流动相。

样品上样的方法通常有两种,当层析柱与层析系统较为匹配时,可通过层析系统直接上样进行检测。实际情况中经常会有层析柱过小而层析系统过大的现象发生,此时可通过恒流泵进行上样,上样结束后继续由层析系统进行洗脱。具体方法如下:

a. 在柱顶四通阀C口接入恒流泵管路,D口接入排废管。

b. 将四通阀流路切换为C→D,通过恒流泵吸取样品,排尽管路中的空气。

c. 打开新的检测程序,将四通阀流路切换为C→B,通过恒流泵上样。

d. 将四通阀流路切换为A→B,通过层析系统继续洗脱,直至检测完成。

HETP和As计算方法

柱效通常用理论塔板 高度(HETP)和非对称因子(As)来评价。根据UV或者电导率曲线计算理论塔板高度(HETP)、理论塔板数(N)和非对称因子(As),公式如下:

HETP=L/N
N=5.54(Ve/Wh) ²
其中:Ve=保留体积,Wh=半高峰宽,L=柱高
N=理论塔板数,Ve和Wh的单位应一致;

As=b/a
其中:a= 在10%峰高处的第一个半峰宽,b= 在10%峰高处的第二个半峰宽

结果评价

一般来说,合格的柱效要求 HETP 的值需小于三倍介质平均粒径,且非对称因子在 0.8~1.5 之间。对于不理想的柱效需要分析原因并重新装柱。

柱效评价的常见问题及处理

内容来源:蛋白提纯小贴士 常州天地人和生物 化学经纬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