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教师节 | 提升赋能,在三尺讲台点亮更多学子梦想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教师节 | 提升赋能,在三尺讲台点亮更多学子梦想

引用
澎湃
1.
https://m.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8696313

在一个人的成长旅程中,老师的教诲如同灯塔,照亮了学生的梦想与希望。而对于一位老师而言,要给学生一滴水,他就必须具备一桶水,甚至是源源不断的活水。因此,教师的专业成长和教学能力的提升是教育质量的关键。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在一个人的成长旅程中,老师的教诲如同灯塔,照亮了学生的梦想与希望。
而对于一位老师而言,要给学生一滴水,他就必须具备一桶水,甚至是源源不断的活水。因此,教师的专业成长和教学能力的提升是教育质量的关键。
根据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和21世纪教育研究院共同发布的《2022年乡村教育发展报告》,教学方法的创新和教学方案的设计能力,是乡村教师最需要提升的能力。

然而,在一些欠发达地区,教师们面临着与高质量教育资源接触不足的挑战。他们往往缺少与教育专家和名师面对面交流的机会,也难以获取及时更新的教研资料。
名师引领,赋能县域教师共同成长
乡村教育的振兴,不仅是乡村振兴战略中的关键一步,更是实现教育公平、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途径。
在这幅宏伟的蓝图中,乡村教师们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他们不仅是知识的播种者,更是点亮孩子们梦想的引路人。
面对欠发达地区教师教研资源的不足和教学水平提升的迫切需求,2022年4月,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与教育部学生服务与素质发展中心联合发起了“教师教研提升项目”。
该项目依托信息化平台,汇聚全国名师的智慧,亲自指导县域骨干教师,采用“输血+造血”的创新教研模式,致力于提升乡村教师的教研教学能力,推动县域教育的高质量发展,为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注入新动力。
两年多来,“教师教研提升项目”如同一股温暖的春风,吹拂过欠发达地区教育的田野。在名师和专家的精心指导下,一批又一批的乡村教师不断磨砺自己的教研和教学技艺,逐渐成长为更加优秀的教育者。
今天,9月10日,我们迎来了一年一度的教师节。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让我们通过乡村教师们不断学习和成长的故事,感受他们对教育事业的无限热情。
为教学之路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
在四川省南江县长赤中学,这所拥有144年悠久历史和光荣传统的百年老校,孙治豪老师已经迎来了他任教的第28个年头。
作为一位高中数学老师,他的喜悦来自于见证一届又一届学生的成长,“看到学生们的成长和成功,我感到无比的快乐。”
孙治豪一直在思考如何提升自己的教学理念,拓宽教学方法,以便更有效地传授数学知识给学生。
“教师教研提升项目”的到来,为他的教学之路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他激动地分享:“这次培训让我深刻认识到,我们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
通过“教师教研提升项目”提供的网络平台,孙治豪深入学习了高三数学的多个重要主题。
在学习过程中,孙治豪深刻感受到了中学数学高级教师崔荣军对各类数学题目的精湛驾驭,对高中数学新课标的精准把控,以及对高考动向的敏锐洞察。
对于崔荣军老师提出的减少试题数量、加强对数学思维过程考查的观点,孙治豪特别赞同。
他在日常教学中发现,过多的题目是导致高中数学教学陷入题型套路和机械刷题的原因之一,这种“刺激-反应”式的训练与数学的本质属性背道而驰。
孙治豪感慨地说:“崔老师的许多教学方法不仅符合数学学科的特点,还体现了数学课程的育人功能,让我感到耳目一新,思维开阔。在崔老师的帮助下,我对高考的新动向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展望未来,孙治豪计划在教学中更加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和差异化需求。他希望通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人文关怀,引导学生健康成长,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能力对学生来说是终身受益的。”
解开困惑,除去焦虑
刘冰,这位湖南省安化县第五高级中学的地理老师,尽管已经成功带领两届学生走过毕业的门槛,但在教育的海洋中,面对教育领域的不断变化,她有时也会感到困惑和焦虑。
在日常的教学中,通过课堂、习题、测试等反馈出来的各种问题,刘冰一直在思考如何才能让学生对地理产生浓厚的兴趣,如何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点,如何让学生综合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有所提升?
经过“教师教研提升项目”提供的网络平台的学习,她心中的疑惑得到了解答,对自己的教学也建立起更多的信心。
她感慨地说:“专家们分享了许多教学方法和技巧,比如如何通过类比来加深理解,如何将复杂的地理现象简化为易懂的概念,也提供了很多经典习题,并指导我们如何精准地审题和解题。这些都是我渴望掌握,却往往难以实现的技巧。”
尽管培训已经结束,但它的影响却是深远而持久的。每当走进教室,看到学生们专注的眼神和求知的渴望,刘冰的心中便充满了动力和希望。
在地理教学中,她希望能将自己在网络学习上学到的知识和方法教给自己的学生,让他们在参加高考时,能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这不仅仅是一次培训,更是一次传承——师者精神的传承,温暖了我们这些来自于最基层的教师。” 刘冰老师的话语中充满了深情。
转变教学模式,与学生一同成长
“成为一名让孩子、家长、学校、社会都放心的好老师。”这是河南新县高级中学的高三化学老师彭湖,一直以来追求的职业信念。
随着2022年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对一线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能力要求。新课标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和探究,强调培养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
然而,面对新课改的浪潮,彭湖老师一度感到迷茫。由于缺乏专业的指导,他未能完全理解新课改的深远意义,仍旧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认为只要将书本知识传授给学生就足够了。
“是北京市化学特级教师郑克强的十节课,改变了我的错误认知。”彭湖老师满怀感激地说,“郑老师的课程深入浅出,内容丰富,讲解清晰,尤其是在高中到大学内容的衔接上做得非常好,让我受益良多。”
通过培训和学习,彭湖老师深刻认识到,新一轮中学化学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旨在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激发他们对化学的兴趣,尊重并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帮助他们掌握未来发展所需的知识、技能和方法。
从那以后,彭湖老师的化学课堂发生了显著变化。他不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者,更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努力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教师教研提升项目’不仅是传授教学技能,更是在点燃火种,唤醒乡村教师的生命力,给我们向上的力量,然后去影响更多的人。”彭湖老师坚定地说。
孙治豪、刘冰、彭湖,这些名字背后,是无数在欠发达地区默默耕耘的教师们的缩影。
自2022年以来,“教师教研提升项目”已经惠及45个县/区/旗,累计受益教师14,993名,项目名师带领县域教师共计开展教研活动2,818节。
他们的专业成长,不仅是个人职业生涯的进步,更是对这些地区教育事业的巨大贡献。
师者如光,微以致远。遇到一位好老师,是一个人成长旅程中的宝贵财富;拥有一群好老师,是一所学校的无上荣耀;而一个民族能够不断涌现优秀的教师,则是这个民族未来的希望。
在教师节这个特别的日子里,让我们向所有在教育一线默默奉献的教师们,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感谢他们用满腔的热情和不懈的努力,为孩子们的未来插上了梦想的翅膀,照亮了他们前行的道路!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