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榆林文明之花遍地开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榆林文明之花遍地开

引用
1
来源
1.
https://www.ylrb.com/2/zt/2023zt/qmcwwxx/cwdt/866902.shtml

近年来,榆林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聚焦城市品质提升、生态环境改善、民生福祉增进等关键领域,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抓手,持续推动城市建设管理、公共服务、产业结构升级等方面全面进步,让文明之花遍地开放,驼城大地满园春色。


榆林河滨公园自然风光。


志愿者向市民宣讲垃圾分类知识。


市民参加义务植树活动。


市民在榆林市政务服务中心医保窗口办理业务。


国家能源集团锦界公司15万吨/年二氧化碳捕集装置。

提升城市品质,创建宜居宜业环境

榆林市持续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推进“百城提质”建设和背街小巷道路升级改造,对全市百余条城市道路进行基础设施提质改造,疏通城市“大动脉”。打通一批学校、医院、居民区附近的“断头路”“卡脖路”,改善城市微循环,使城市交通秩序、市容市貌得到明显改善。

在净化工程方面,榆林市加快智慧环卫平台建设,推广道路保洁“以克论净”环卫作业标准,普及推广垃圾分类,提升了城乡环卫作业水平。注重城市绿化和美化工作,努力提升城市生态环境质量和景观水平。

今年7月,榆林市启动实施“干净驼城”三年行动,计划通过“十大洁净提升行动”,打造宜居宜业环境,中心城区环境卫生质量得到显著提升。各责任单位和街道办积极开展环境整治工作,初步建立了市区两级“门前四包”宣传和检查机制。在创文工作中,榆林市还注重发挥市民主体作用,通过广泛宣传和教育引导,提高了市民的文明素质和环保意识,越来越多的市民开始积极参与到城市管理和环境保护中来,共同为创建文明城市贡献自己的力量。

创造绿色奇迹,打造生态榆林

榆林市生态环境脆弱,经过多年的治理,森林覆盖率从新中国成立初的0.9%提升至现在的36%,年均流入黄河的泥沙量从5.13亿吨锐减至2.12亿吨,860万亩流沙基本得到治理,成功地将陕西的绿色版图向北推进400多公里,创造了举世瞩目的治沙奇迹。

在治沙过程中,榆林市始终坚持科学规划、因地制宜的原则。针对不同区域生态环境的特点,采取差异化治理措施。在毛乌素沙地等沙化严重区域,大力推广樟子松等耐寒耐旱树种,通过固沙造林、飞播造林等方式,逐步构建起稳定的防护林体系。同时,注重生态系统的保护和修复,通过封山育林、退耕还林等措施,逐步恢复植被覆盖,提高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能力。此外,榆林市还积极推广先进的治沙技术和模式,在榆阳区大河塔镇柴兴梁村等地,采用“先搭障蔽、再种草灌、后植樟子松”的固沙模式,运用樟子松“六位一体”造林技术以及灌木截干蘸泥浆深栽等实用造林技术,确保造林成效。这些技术和模式的推广与应用,为榆林市的治沙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和保障。

如今,榆林的生态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曾经的沙化土地已经披上了绿装,昔日的荒漠化地区已经变成了绿洲。榆林市的治沙工作不仅改善了当地的生态环境,也为全国乃至全球的生态治理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借鉴。

改革医疗保障制度,提升群众幸福感

榆林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实施以来,形成了以基本医疗保险为主体、大病保险为补充、医疗救助为托底的“三重保障”制度体系,着力推动应保尽保、应参尽参。目前,全市城乡居民医保制度已覆盖除职工医保参保人员或按规定享有其他医疗保障制度人员以外的全体城乡居民。

为了让群众看病就医更加便捷,榆林市全面取消省内异地就医备案,参保人员在市外省内其他统筹区已开通住院或门诊医保定点的医药机构住院、门诊就医及药店购药发生的政策范围内医疗费用,均可实现直接报销结算。同时,将全市一级及以上定点医疗机构和全部定点零售药店纳入异地就医联网结算范围,方便异地参保人员就医购药。

在推进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方面,榆林市坚持“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略有结余”的基金使用管理原则,对全市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实施总额预算管理,分级负责,夯实县(市、区)对基金合理均衡使用的责任。按照“顶层设计、模拟付费、实际付费、试点扩面、全面覆盖”五个阶段稳步推动DRG付费改革,医疗机构的次均费用由原来的13491元下降至11674元,降幅达13.47%;次均天数也由9.7天降为8.75天,降幅达9.79%,患者个人负担进一步减轻。

榆林市建成229个镇(乡)医保服务站和3224个村(社区)医保服务室,实现了县、镇、村三级医保服务网络全覆盖,为人民群众在家门口提供参保缴费、信息变更查询、异地就医备案、门诊慢特病登记、医疗救助等便捷高效的医疗保障服务。积极推动医保经办业务下沉基层和企业,在城区高新区政务服务中心、工商银行肤施路支行和榆阳区医保经办中心、神东公司、市一院、星元医院等地设立医保服务专区,实现“医保业务同城通办”。这不仅解决了参保人“奔波上百公里”办业务的问题,也方便了异地就医人员的报销结算。同时,通过加强医疗机构建设和管理、引进和培养优秀医疗人才、推广先进医疗技术等措施,我市医疗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得到了显著提升。

布局新能源,推动绿色发展

作为能源化工基地,榆林市的碳排放压力一直较大。然而,面对全球气候变化的严峻挑战和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要求,我市积极行动,通过布局新能源、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等措施,努力实现绿色低碳发展。

近年来,榆林市以入选国家首批碳达峰试点城市为契机,围绕二氧化碳捕集、封存、利用技术发展碳中和产业发展链,着力打造以风电、储能装备制造为核心的高端绿色能源装备产业。同时,积极开展“光伏发电—制氢—燃料电池储氢—零碳供电供热”示范,加快布局氢能“制储输用”全产业链,推进国家民用无人驾驶航空试验区建设。

在新能源领域,榆林市已取得了一系列显著成果。陕西氢能发展有限公司规划在榆林建设2800亿元的全产业链项目,通过布局交通用氢、工业用氢两条产业链,形成从制氢、储氢、加氢到氢能应用的完整产业链。这一项目的实施,将有力推动我市氢能产业的发展和壮大。此外,榆林市还积极推行科研攻关“揭榜挂帅”制度,设立政府创新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引进培养“高精尖缺”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着力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这些措施的实施,为榆林市的绿色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和技术支撑。

在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方面,榆林市也取得了显著成效。深入开展煤化工产业延链补链行动,推动煤炭与煤化工、新能源优化组合、耦合发展。通过实施一批增值补链项目,促进能化产品向下游工程塑料、聚酯、煤基生物可降解材料、高性能纤维等高端化学品和化工新材料领域延伸。这些项目的实施,不仅提高了煤炭资源的利用效率,也推动了我市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更助力城市的绿色发展之路进一步走深走实。

如今,走在榆林的大街小巷,映入眼帘的是整洁的街道、有序的交通、绿意盎然的公园和广场……这些变化让人深切地感受到我市在创文工作中所取得的显著成效。未来在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下,随着创文工作的深入推进和市民文明素质的不断提高,我市一定能够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市民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环境。

本文原文来自榆林日报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