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静之地:入侵日》是高分续集还是不及格作品?
《寂静之地:入侵日》是高分续集还是不及格作品?
《寂静之地:入侵日》作为《寂静之地》系列的前传,引发了观众对其故事背景和人物设定的广泛争议。中国传媒大学教授索亚斌给出了7分的评价,而主持人晓丽则认为这是一部不及格的作品。究竟这部电影的质量如何?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专家们的分析。
《寂静之地:入侵日》海报
《寂静之地》系列自2018年首次上映以来,凭借其独特的"无声"设定,在恐怖惊悚类影片中独树一帜。前两部作品分别在2018年和2021年夺得内地票房榜冠军。然而,作为系列前传的《寂静之地:入侵日》却引发了强烈的口碑争议。
《寂静之地:入侵日》剧照
中国传媒大学教授索亚斌认为这部电影整体可以达到7分,虽然从电影整体的艺术品质上来看,它其实是不如前两部的,但是,它又在原有的故事逻辑的基础上有所拓展,可供读解的空间更广泛了。主持人晓丽却认为《寂静之地:入侵日》作为续集,相对同系列的其他作品未达到预期,是一部不及格的作品。
面对争论,索亚斌比喻道:“《寂静之地》系列电影是典型的‘西洋菜’,它最‘水土不服’的设定是使用限定性视角的方式讲述故事,始终没有说明怪兽的来历和它入侵世界之后造成多大的影响,这样的讲述方式与观众的观影期待存在偏差。”
事实上,《寂静之地:入侵日》的时间、地点甚至是人物的设定相对于前两部都发生了巨大的转变,原班人马大换血,给观众带来了陌生感。
人物变化:故事主角从家庭到个人
《寂静之地:入侵日》第一个重大的转变就是故事的主角变成了在都市里更具有代表性的形象——漂泊的生命个体,女主角是一位在纽约生活的即将走到生命尽头的独居女性。相较于前两部以家庭为单位的主角团,独居女性的角色设定略显单薄,以至于很多观众认为,影片中的猫咪才是影片真正的主角。
女主角与她的猫咪
主持人晓丽表示,故事主人公的从家庭到个人的变化让她觉得有些难以共情。中国传媒大学教授索亚斌也认为,相对于前两部的家庭的设定,观众对第三部中孤家寡人的人物设定缺乏认同感、接受感。
影片中女主人公执着于“吃披萨”,因为披萨代表了她的童年记忆、家庭、亲情和父爱,也代表了她对于音乐、艺术和美的追求。童年的歌声与记忆随着时间的流逝被城市的喧嚣所淹没,怪兽的到来在一定程度上让这座城市安静了下来,女主角有机会重新听到了童年的歌声。
女主角在寻找披萨
电影在主人公的名字设定方面也做了隐喻,女主人公和她的猫分别叫山姆和弗罗多。对于西方观众来讲,这两个名字具有明确的指向性,它对应的是电影《指环王》里两位主人公的名字——主人弗罗多和他的仆人山姆。这不仅是人物设定的更新,也是影片在主题上表现上的一种深化。
女主角与她的猫咪
地点变化:故事发生地从乡野到城市
《寂静之地:入侵日》第二个重大的转变就是故事的地点挪到了非常喧嚣的城市——纽约。
主持人晓丽表示,她在观影过程中是期待在城市当中有一些特别的声音的设计的,但似乎也没有。中国传媒大学教授索亚斌也同意这个判断,他明显感觉到新一集中人物之间的对话明显比前两集增多了。
《寂静之地》第一集的第一句对话出现在影片进行到大约半个小时以后,整个影片中人物的语言被压缩到了极致。而将故事的发生地变换到喧嚣的纽约之后,人物的语言和对话明显增多。
“这部作品在声音的细节的设计上不如前两部。”索亚斌总结说。比如,前两部作品中利用聋哑女孩的主观感受来表现现场的混乱、嘈杂与屠杀的凶残。最后,聋哑女孩想到通过助听器发出的滋滋啦啦的刺耳的声音反击怪兽,这样生理上的缺陷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了他们最后能够打败怪兽的关键契机。
前作中聋哑女孩利用助听器反击怪兽
时间变化:时间线从现在回到过去
《寂静之地:入侵日》第三个重大的转变就是将故事的时间线拉回到了“怪兽来的那一天”。
主持人晓丽表示,她很期待这一部作品可以将她在第一部 第二部中诸如“怪兽从哪里来”“它为什么只能听得见看不见”的疑问得到解答,结果这一部还不如前两部给的解答多。中国传媒大学教授索亚斌则认为,《寂静之地》系列作品只挖坑不填坑的习惯的确是惹怒了很多中国观众。但是,第三部与前两部相比,对于整个寂静之地宇宙法则的描述是更近了。
《寂静之地:入侵日》中有意埋了很多伏笔,比如,第二部中暗示天外有陨石在坠落,而在《寂静之地:入侵日》里陨石已经砸到了纽约市,无论是猫还是怪兽似乎都被这个神奇的物质所吸引。
那么《寂静之地:入侵日》究竟是如索亚斌所说的高分作品,还是如主持人晓丽所感受到的不及格?相信各位观众进到影院之后,会有自己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