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尿:症状、病因、诊断与治疗全解析
多尿:症状、病因、诊断与治疗全解析
多尿是指24小时内排尿量超过2500毫升的异常排尿现象,常见于泌尿系统疾病、内分泌系统疾病等。多尿不仅影响患者生活质量,还可能引发肾衰竭等严重并发症。本文将从病因、症状、诊断、治疗和预防等方面,全面解析这一常见症状。
多尿概述
多尿是指人每天24小时排尿多于2500ml,属于泌尿系统常见的症状之一。健康人当饮水过多或食用含水较多的食物时,可出现暂时性生理性多尿,而持续性多尿多由病理性因素引起。多尿主要由泌尿系统疾病引起,也见于内分泌系统及其他系统疾病。
- 感染、炎症、肿瘤等慢性或快速刺激导致肾脏或输尿管等功能受损,受损后的泌尿系器官先产生代偿性多尿来维持机体正常的代谢,此时可通过各种手段纠正。
- 诱发多尿的原因较多,属于正常的多尿原因有短时间内饮水过多等,其中泌尿系系统疾病与多尿关系密切,如泌尿系感染、肾炎、肾结石、肾病综合征、泌尿系肿瘤等;内分泌系统疾病如尿崩症、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等;其他系统疾病,如循环系统疾病等,如心力衰竭等也会诱发多尿;精神因素、泌尿系外伤等非疾病因素也可引起多尿。
- 多尿症状可轻可重,快速的发现及处理极其重要。治疗关键在于去除病因,对症处理,慎用药物,针对病因采取药物、手术等方法进行检查和治疗,及时地缓解症状。
就诊科室:肾内科、内分泌科、泌尿外科、神经内科、精神心理科
疾病别称:无
是否常见:是
伴随症状:发热、尿频、尿急、尿痛、腰痛
好发疾病:输尿管膀胱感染、急性肾盂肾炎、肾结石、肾脏肿瘤、肾性尿崩症
治疗周期:视原因而定,一般配合医生积极治疗后多可获得缓解
常用药物:左氧氟沙星、强的松、环磷酰胺
常用检查:尿常规、泌尿系彩超、血液生化、肾血管造影
是否严重:视多尿程度及发展时间而定,严重者可出现肾衰竭。
重要提醒:多尿患者多数往往病情较轻,但如若放之任之,随着病情进展,可发展为严重疾病,甚至出现肾衰竭,严重者可影响生命安全,所以及时发现、及时就诊以及明确病因至关重要,如遇多尿情况,注意卧床休息,同时饮用淡盐水等补充电解质,避免因多尿造成体内电解质紊乱。
多尿的病因
多尿多由疾病因素导致,且以泌尿系统疾病为多见,但并非只局限于泌尿系统疾病,也可由心血管疾病、内分泌疾病等引起。此外,也可由非疾病因素导致。
疾病因素
泌尿系统疾病
常见的原因有输尿管膀胱感染、急性肾盂肾炎、肾结石、肾脏肿瘤,肾性尿崩症等,导致泌尿系统为了维持正常的内环境,代偿性产生多尿。
内分泌系统疾病
如垂体性尿崩症、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糖尿病、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低钾血症、高钙血症等,直接或间接影响泌尿系排尿功能,导致泌尿系统排尿功能紊乱,不能维持正常的代谢,从而引起多尿。
心血管疾病
较常见于心功能不全、严重心律失常等。心血管疾病导致体循环功能不稳定,血压下降所致肾血流减少等,导致机体产生多尿,多尿的程度越重,预后越差。
相关疾病
输尿管膀胱感染、急性肾盂肾炎、肾结石、肾脏肿瘤、肾性尿崩症
非疾病因素
精神紧张、情绪激动、腰部下腹部外伤、挫伤、爆炸伤、医疗操作(如插尿管导尿、肾血管造影检查)、服用药物(呋塞米、氢氯噻嗪等)、过量饮水、进食过咸食物、过量食糖等非疾病因素也可引起多尿。
多尿的症状
多尿既是一个独立的证候,又可是多种疾病中的一个症状,因造成症状的原因不同,也可伴发其他不同症状,如发热、尿频、尿急、尿痛、腰痛、乏力等。
症状分类
多尿按发生时间可分为暂时性多尿和持续性多尿两种:
暂时性多尿
指短时间内摄入过多水、饮料和含水分过多的食物或者使用呋塞米等利尿剂后,可出现短时间多尿。
持续性多尿
指由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等内分泌系统疾病,或者肾炎、肾结石等肾脏疾病、或精神因素等引起的时间较长排尿增多现象。
按照病理生理可分为高渗性多尿、低渗性多尿:
高渗性多尿
尿比重>1.020,尿渗透压>800mmol/L,可由于葡萄糖排泄过多(糖尿病)、尿素排泄过多(高蛋白饮食、高热量鼻饲)、尿钠排泄过多(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引起。
低渗性多尿
尿比重<1.005,尿渗透压<200mmol/L。低渗性多尿分为对加压素不敏感性多尿和对加压素敏感性多尿两种类型,前者因肾的病变所致,见于各种原因引起的慢性间质性肾炎、低钾性肾病(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慢性腹泻等)、高钙性肾病(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等)、高尿酸血症、干燥综合征、多囊肾、肾性尿崩症等;后者见于中枢性尿崩症、烦渴多饮所致多尿。
典型症状
多尿的典型症状主要是不可抑制的排尿量增加,具体标准为24小时尿量超过2500ml,患者在多尿发生时可同时并发发热、尿频、尿急、腰痛、乏力等症状。
伴随症状
多尿可单独出现,也可伴随其他症状同时出现。
伴尿频、尿急、腰痛
指一天排尿次数较前明显增多的一种现象,多见于急性肾盂肾炎泌尿系感染等。
伴乏力
见于糖尿病、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低钾血症、高钙血症等,多由于内分泌系统影响全身而出现乏力。
伴有多饮、多食和消瘦
见于糖尿病,表现为典型的“三多一少”症状。
多尿的并发症
肾衰竭
多尿症状如不及时对因处理,可发展为肾衰竭,一般在急性肾衰竭少尿、无尿期后出现多尿期。其特点有肾功能减退,容易出现电解质紊乱,而如果发展为慢性肾衰竭则早期主要是夜尿增加,尿比重多为1.010~1.012,尿渗透压低,放射性核素肾图表现低平曲线。
血栓及栓塞
当患者多尿症状持续发展,出现大量蛋白尿,导致血浆白蛋白持续降低,机体存在高凝状态,机体容易发生血栓及栓塞并发症。
急性肾损伤
多尿并发急性肾损伤如处理不当可危及病人生命,若及时给予正确处理,大多数病人可望恢复。
多尿的就医指南
多尿发生的同时,也可伴发发热、尿频、尿急、尿痛、腰痛、乏力等症状。一旦发现多尿,应立即就近就医明确病因,进行治疗。
就医指征
若出现以下警示症状,立即前往医院就诊,由医生进行相关处理,具体包括:
- 不可抑制的排尿量增加,24小时尿量可超过2500ml。
- 伴有发热、尿频、尿急、腰痛、乏力、心悸、气促、胸闷、多饮、多食、消瘦等症状。
- 有急性肾衰竭迹象,如无尿、少尿甚至肾功能减退、夜尿增多等。
如果未出现警示症状,仅有不明原因多尿也应及时就医。
就诊科室
如果多尿持续时间较短,自行通过减少饮水等行为后症状稍减轻,可前往肾内科就诊。
如果为持续发生、程度较重时,如多尿伴有异常烦渴、虚弱乏力、精神萎靡、意识模糊等脱水表现,或伴有伴肉眼血尿等,应及时前往急诊科就诊。
医生询问病情
- 患者年龄、工作、饮食生活习惯?
- 有无大量饮水、吃过咸食物、服用某种药物等?
- 多尿症状持续多长时间了?(每天排尿次数,每次排尿的量,颜色,气味,一天的排尿总量等)
- 有无发热、尿频、尿急、腰痛、乏力等?
- 是否有什么其他伴随症状?(如心悸、气促、胸闷、多饮、多食、消瘦、恶心、呕吐等)
需要做的检查
尿常规
检查可有白细胞、红细胞、尿蛋白,提示泌尿系感染,如尿比重降低等,提示可能为尿崩症引起的多尿,如尿糖阳性提示糖尿病可能。
泌尿系彩超
彩超可早期发现肾脏及输尿管、膀胱的结石以及有无肿瘤等可能。
血液生化
血电解质测定可发现钾离子降低,提示病因为低血钾,血钙增高,提示可能为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引起的多尿。
肾血管造影
通过肾血管造影发现有无肾脏供血紊乱,同时明确有无血栓形成的并发症。
其他检查
如尿崩症患者应作蝶鞍摄片、眼底视野等检查,排除垂体肿瘤;禁水试验、禁水-加压试验或高渗盐水试验可以用于鉴别尿崩症、肾性尿崩症与精神性烦渴。
诊断标准
多尿的诊断包括与其他多尿的鉴别,及进一步明确多尿的原因。
- 通过临床表现,即患者不可抑制的排尿量增加,具体标准为24小时尿量超过2500ml。
- 结合病史查,可初步判断多尿的种类,判断是暂时性多尿还是持续性多尿。
- 综合病史、体检、尿常规、彩超、实验室检查以及特殊检查结果,进一步明确多尿的病因诊断。
鉴别诊断
正常排尿
正常成人24小时尿量约为1000~2000ml,因为和多尿在数值上有一定区别,同时因个体存在一定差异,所以易与多尿混淆。
少尿
如24小时尿量少于400ml,或每小时尿量少于17ml称为少尿,应严格尿量测量以此判别。
多尿的治疗
多尿治疗的目的是及时去除根本病因,及时治疗原有前列腺、膀胱、尿道等泌尿系疾病,多尿易引起电解质紊乱,尤应注意保持电解质平衡,出入量监测,可以针对病因辅以药物治疗。
家庭处理
一旦发现多尿的情况,应及时卧床休息等,同时因大量的水分可带走热量以及电解质等,应注意保暖,积极口服补充大量含钾、钠等电解质的液体,避免出现电解质紊乱,症状严重如出现肾功能衰竭等应拨打急救电话入院治疗。
到院治疗
一般治疗
进行吸氧、心电监护、保持侧卧位、输液及对症和病因治疗。
药物治疗
抗感染的药物
如左氧氟沙星、头孢曲松等,通过迅速抗细菌感染来达到去除病因的目的,缓解多尿的症状。
糖皮质激素类药物
常见药物有泼尼松等,主要是针对肾病综合征及自身免疫系统导致的肾病的治疗,针对病因治疗,防止并发症。
免疫抑制剂
如环磷酰胺等,主要是用于单用糖皮质激素不能缓解症状的肾病综合征等自身免疫的治疗。
手术治疗
本症一般不进行手术治疗。
多尿患者的饮食建议
多尿患者应均衡摄入富含热量、蛋白质、脂肪等营养物质的食物,多食水果蔬菜,同时避免进食可引起尿液增多的食物,如薏米、山楂等。
饮食调理
- 多尿原因纠正后,饮食上应注意高热量、高蛋白饮食,如鸡蛋、牛奶、面条等,保证充足的能量供应,同时应食用富含钾钠丰富的蔬菜水果,如香蕉、橙子、生菜、菠菜等。
- 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葱姜蒜等,避免大量饮水、浓茶、酒、碳酸饮料等饮品,避免吃西瓜、冬瓜、西红柿、苹果等易引起尿量增多的食物。
多尿患者的护理
多尿患者在生活上进行相应的护理,可以把诱发多尿的因素降低到最下限度,对症状的消除或疾病的恢复,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日常护理
- 应限制咖啡因和酒精的摄入量,同时多尿会导致脱水,应在身边备足温开水饮用。
- 注意劳逸结合,保证充足睡眠,适当活动,如慢跑、散步、打太极等,提高免疫力。
- 遵医嘱服用药物,切不可自行增减药量,以防加重病情。
- 多尿会使机体脱水,进而皮肤干燥,因此应加强口腔及皮肤的护理,皮肤干燥时可涂甘油、凡士林等。
病情监测
密切关注患者多尿以后全身情况变化等,以及是否发热、尿频、尿急、腰痛、乏力、心悸、气促等情况,同时还应注意与患者交流,及时发现患者神志变化,避免出现严重并发症。
心理护理
多尿患者大多数病情较轻,预后较好,此时应注意与患者沟通,交流,安抚患者情绪,告知患者不必过于紧张,积极进行心理干预,使患者能配合医生共同制定治疗方案。
特殊注意事项
部分多尿患者随着病情发展,在多尿纠正后短期内出现体重下降,皮肤失去弹性、光泽、乏力等,多属正常现象。
多尿的预防
预防措施
对于多尿的预防,除了多尿症状本身,还应预防多尿可能引起的并发症。具体预防方法可参考如下几点:
- 避免紧张、保持情绪稳定,避免受凉、劳累,预防感冒。
- 做好会阴部卫生清洁,以防止感染。
- 避免意外伤害,尽量避免服用可引起尿量增多及损伤肾功能的药物。
- 有泌尿系及内分泌疾病等病史的患者,定期体检,做好病情监测、疾病控制,预防发生多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