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家墩机场的空战往事:中国空军的英勇抗战与历史传承
王家墩机场的空战往事:中国空军的英勇抗战与历史传承
王家墩机场,这座始建于1931年的军事机场,见证了抗日战争期间中国空军的英勇事迹。从1938年2月到8月,中国空军在这里进行了多次激烈的空战,击落了大量日军飞机,谱写了捍卫民族尊严的英雄篇章。如今,这座承载着厚重历史的机场已经转型为武汉中央商务区,但那段峥嵘岁月永远铭刻在国人的记忆中。
汉口机场始建于民国二十年(1931年),因位于汉口王家墩,又称王家墩机场。1930年以前,汉口王家墩只是后湖水洼中一个略高出水面的土墩,因有王姓族人择墩搭棚聚居,故称王家墩。
汉口王家墩机场以军用为主,自建成后,作为武汉三镇第一个军事机场所在地,这里发生了很多值得铭记的故事。
图为王家墩机场旧址。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武汉空军基地设在汉口王家墩机场。作为中国空军驻防重地,中国空军第三、四、五大队,第八轰炸机大队入驻于此。武汉会战全面打响前几个月,日军倚仗空中优势,频频空袭、轰炸武汉。年轻的中国空军多次与苏联空军志愿队混编迎敌,痛击日本侵略军,打响了震撼人心的武汉空战。谱写出烽火苍穹下,一幕幕血与火的壮丽史篇。而机场所在的王家墩也成为了中国空军的英雄之墩、战斗之墩!
1937年11月,南京国民政府开始西迁,大量的军政机关、银行等机构先期到达武汉,武汉实际成为中国的军事、政治、经济中心。1937年12月,南京失守之后,武汉成为了战时首都。汉口也随之成为中国中部的航空中心。
1938年初,日军把武汉作为了空袭的重点,派遣大批飞机轮番轰炸。通过打击武汉经济、军事、工业设施,削弱中国军民的抗战士气。
1938年,日本战机轰炸汉口王家墩机场。
武汉空战期间,中国空军的飞机陆续从王家墩机场起飞,完成了一次次军事任务。第一次空战发生在1938年2月18日。中午12 时许,日军的26 架战斗机和12 架轰炸机,在安徽和江西的交界处会合后,摆着长蛇阵直扑武汉。中国空军第4 大队29架战机受命迎敌,空中勇士们自汉口、孝感基地紧急起飞,满怀对国家和民族安危的责任感,在苏联空军志愿队的配合下重创敌机,12分钟内击落敌机12架,我方损失5架,大队长李桂丹、中队长吕基淳,队员巴清正、王怡之、李鹏翔等5名飞行员血染长空,壮烈殉国。这是抗日战争保卫武汉的首次大空战。
1938年2月18日,日军26架九六式战斗机和12架轰炸机直扑武汉,中国空军起飞迎战,一举击落敌机12架。图为此役参战的全体将士。
"二·一八"空战,中国空军大队长李桂丹指挥编队,与敌机展开空中格斗,不幸以身殉职。
4月20号,中国军队击落1架日本双座侦察机,并从敌机飞行员处获悉,获得了重要情报:日军为报复中国空军,将于9天后再次空袭武汉。4月28日傍晚,为迷惑日军情报部门,王家墩机场的飞机全部飞往南昌方向。之后,我方的飞机借着夜色,又悄无声息地返回王家墩机场。4月29日下午2点多,日军出动36架轰炸机、12架战斗机,对武汉发起空袭,严阵以待的我方空军迅速发动阻击。共击落日机21架。我军击落的部分日机残骸,被运至汉口中山公园的空地展览,民众们争相观看,民心振奋。
被中国空军击落的日军战斗机残骸在中山公园展览。
也是在这次空战中,时年22岁的中国飞行员陈怀民,在率先击落1架日机之后,被5架敌机锁定并包围,陈怀民驾驶的战机因寡不敌众,多处中弹、油箱着火,身受重伤的他,本可以跳伞求生,却在千钧一发之际,驾机向上翻转180度,带着滚滚浓烟,快速撞向日军王牌飞行员高桥宪一的战机,与之同归于尽,以身殉国。
陈怀民烈士
中国军队在多地先后失守的背景下,为打击敌人气焰、鼓舞士气,于1938年5月19号决定实施对日本本土的政治空袭,这次越洋远征行动定于下午3时左右,中国空军徐焕升、佟彦博等8名飞行员,分驾2架改装后的马丁B-10轰炸机,从汉口王家墩机场起飞,经南昌、衢州至宁波基地降落续油后,飞抵日本九州岛、长崎、福冈、久留米、佐贺等多个城市上空,投下一捆捆反战传单,包括6种告日本人民传单和2种日本反战同盟委托散发的传单,共计120万份,这就是轰动世界的"纸片轰炸"。
5月21号零时30分,远征队员驾机安全返回王家墩机场。这次任务成为了二战期间第一支飞入日本领空的外国军事力量,震惊寰宇。
自王家墩机场出发越洋远征的四十多年后,日本某杂志连载了《宫崎骏的杂想笔记》,该作共有13个章节,涉及的主要是战争和军事武器方面的题材,其中第六章题为《九州上空的重型轰炸机》,记录了这次空袭的情形。在漫画里,宫崎骏写道:"马丁轰炸机开始投弹后,夜空中飞舞着无数的纸片""为了控诉日军的残暴行为,唤起日本人民的良知""它投下的不是炸弹,而是传单"。
1938年2月至8月,在近6个月的时间里,中国空军在武汉及附近空域进行了多次激烈交战,尤以"二·一八""四·二九""五·三一""八·三"等4次空战最为激烈,共击落日机58架。中国空军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捍卫民族尊严,鹰击长空、烈火永生的英雄篇章;谱写了与苏联空军志愿队并肩作战,共同保卫大武汉的中苏两国人民伟大的友谊篇章。
80年代初期,王家墩机场变身为军民两用机场。之后,随着国家"中部崛起"战略的提出和武汉城市圈的建设需要,2001年开始迁出。自此,老武汉人熟悉的王家墩机场,作为交通运输场站画上句号。与此同时,王家墩又以"武汉中央商务区"(简称武汉CBD),这个新鲜而具有现代感的名词进入了人们的视野。一个现代、动感、时尚的商务区已在机场旧址崛起。
如今,被誉为武汉中央商务区最美生态走廊的王家墩公园里,一架退役的"运八"军用运输机,在这里安了家。这架机长34米,翼展达到38米的大飞机,吸引着众多市民游客前来参观,成为了公园里令人瞩目的一道风景。
透过这架威风凛凛的飞机,仿佛还能看到那段峥嵘岁月里,无数热血青年的风采。他们时刻提醒着我们:铭记历史,传承精神,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和平年代,继往开来,续写先辈们的壮志豪情,勇敢地开创出新时代属于我们的伟大事业。
本文原文来自湖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