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寒证和里寒证的主要症状
表寒证和里寒证的主要症状
表寒证和里寒证是中医学中常见的两种寒证类型,它们在症状表现上有一定的差异。表寒证主要表现为舌淡白、面色苍白无华、畏寒、四肢冰凉、脉沉迟,而里寒证则通常伴随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舌苔白腻、脉沉紧等症状。如果症状持续或加重,建议及时就医以获得适当的治疗。
舌淡白
表寒证中风邪外袭,卫阳被遏,气血不能上荣于舌;里寒证则因体内阳气不足,无法温煦津液,使舌体失去应有的色泽。这些因素导致舌质颜色异常,出现舌淡白的现象。舌淡白主要表现为舌苔薄白而润,舌下静脉显露,舌体胖大有齿痕。
面色苍白无华
表寒证时,风邪侵入人体,正气抗邪外出,气血运行不畅,气血郁滞于肌腠之间,气血不能上荣于面部,所以会出现面色苍白无华的症状。里寒证则由于体内阳气虚弱,无力推动血液运行,气血不能上注于面部所致。此类患者常伴随脸色发青、发紫等表现,严重者可出现口唇、指甲青紫。
畏寒
表寒证多由外感风寒之邪,此时风寒之邪容易伤人卫阳,导致卫阳功能失职,不能正常地固护肌表,故而出现畏寒的症状。里寒证则是因为脏腑机能衰退,阳气衰弱,不能够发挥正常的温煦作用,从而出现畏寒怕冷的情况。畏寒还可能伴有手脚冰凉、身体乏力等症状,尤其是在寒冷环境中更为明显。
四肢冰凉
表寒证时,风寒之邪侵袭机体,阻遏了体内的阳气,使得阳气不能够充分发挥温煦的作用,因此会导致四肢冰凉。里寒证则因为体内阳气虚衰,不能够起到温煦肢体的作用,进而引发四肢冰凉的症状。上述症状还可能伴随有手脚麻木、疼痛等情况发生。
脉沉迟
表寒证是由于风邪外袭,风为阳邪,易伤阴津,致营阴受损,血脉凝涩不通,故见脉浮紧。里寒证则因寒邪伤及脏腑,导致气血运行受阻,气血凝滞,故见脉象沉迟。表寒证的脉象通常浮紧有力,里寒证则常见脉象沉迟无力。
针对表寒证和里寒证,可以进行望闻问切等中医诊断以确定病情。建议进行体温测量、血常规、便常规等检查项目。治疗方面,表寒证可选用荆防败毒散加减,里寒证则需用四逆汤加减。患者平时应注意保暖,避免食用生冷食物,保持充足睡眠,有助于改善症状。
本文原文来自39健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