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揉穴察五脏:探寻身体的健康密码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揉穴察五脏:探寻身体的健康密码

引用
1
来源
1.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4/1112/21/51155580_1139187403.shtml

中医古籍有云:“五脏者,藏精气而不泻也,故满而不能实。”五脏于人体,仿若精密仪器之核心枢纽,其健康与否,直接映射于日常生活的点滴之中。今日,让我们以中医经络之奇妙视角,探寻如何借按揉穴位,洞察五脏是否受炎症所扰。

孔最穴:肺脏健康的“信号灯”

孔最穴,居肺经要冲,恰似肺之“呼吸窗”。其找寻之法简便:伸臂向前,腕横纹处定太渊穴,肘横纹中寻尺泽穴,两穴连线之上,太渊穴上7寸处即孔最穴。

肺主气司呼吸,外合皮毛,通于鼻窍。一旦风寒袭肺,或情志不舒致肺气壅滞,内生痰热,孔最穴便会有所“警示”——压痛之感悄然来袭。此压痛乃肺脏炎症于经络的外在表现,常伴有胸闷、气喘、咳嗽痰多等不适。常按孔最穴,可助肺气畅达,化痰清热,如清风徐来,吹散肺中阴霾。

中都穴:肝脏状态的“晴雨表”

中都穴,堪称肝之“血库”。在中医理论中,肝主疏泄,藏血以濡养周身,与胆相表里,共调气血情志。

若肝脏为湿热所困,或情志抑郁不畅,肝气郁滞,血行瘀阻,中都穴便会出现压痛。此乃肝脏炎症沿经络传导之征,且可能伴有目黄、肤黄、小便黄,以及私密处潮湿瘙痒等症状。按摩中都穴,恰似为肝脏打开一扇“疏肝理气”之门,活血化瘀,令肝脏重现生机活力。

阴郄穴:守护心脏的“安心锁”

阴郄穴,仿若心之“安神之门”。当心脏受风热外侵,或情绪波动引发“心火”上炎,致心血运行不畅时,阴郄穴便会发出“警报”——压痛立现。

此压痛乃心脏炎症在经络的表现,常伴心胸憋闷、沉重之感,若不及时调理,心脏恐受其害。轻揉阴郄穴,恰似为燥热之心洒下清凉之露,能清心泻火,滋养心阴,安定心神,为心脏构筑坚固防线。

水泉穴:肾脏机能的“探测仪”

水泉穴,为肾之“活力源”。肾主水液代谢与纳气,开窍于耳及二阴,乃先天之本。

若寒湿之邪侵袭肾府,或劳累过度致肾虚,湿热下注,水泉穴便会产生压痛之感。此为肾脏炎症于经络的“信号”,常伴有腰酸背痛、排尿无力、尿分叉及尿液泡沫增多等症状。常按水泉穴,可补肾益气,如清泉润泽肾脏,通利水道,恢复肾脏活力。

地机穴:脾脏健康的“反馈键”

地机穴,犹如脾之“祛湿要道”。脾主运化水谷,统摄血液,主肌肉四肢,开窍于口,与胃相表里。

若饮食不节或情绪波动,使脾脏运化失常,湿气积聚,地机穴便会有所反应——压痛之感油然而生。此为脾脏炎症循经络而现之征,常伴有食欲减退、左下腹隐痛,且饭后疼痛加剧。揉按地机穴,仿若为脾脏开启一道“除湿化滞”之门,健脾祛湿,调和气血,使脾脏恢复正常运转。

这些穴位,仿若人体健康的“导航图”,引领我们洞悉五脏之微妙变化。于日常生活中,不妨时常按揉上述穴位,每次3 - 5分钟,以微感酸胀为宜。如此,可促进气血流通,调和脏腑机能,防患于未然。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