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熔岩回流理论”的相关讨论
关于“熔岩回流理论”的相关讨论
“熔岩回流理论”是一个涉及地球内部结构和动力学过程的科学理论。本文将从地球的内部结构出发,探讨地幔流动的驱动力、海沟形成的原因以及地幔流动与磁场和地震的关系。
地球的主要构成
地球主要由地壳、地幔和地核组成。地幔岩石主要由橄榄石和辉石组成,在人类时间尺度观察下(100~years),它们主要是固体,在一定的温度条件下可以变成岩浆喷发。
熔岩的定义
在讨论“熔岩回流理论”之前,我们需要明确“熔岩”的定义。在绝大部分情况下,熔岩就是岩浆。但如果说视频中的熔岩就是岩浆的话,那么就没必要继续讨论下去了,因为一定是错的。
地幔流动的驱动力
视频中提到的驱动力是科氏力,但其实,科氏力和地幔对流的驱动力(如浮力)的量级存在差异。科氏力主要影响地球表面的流体运动,如大气和海洋流动,其影响在这些环境中相对较大。而地幔对流的主要驱动力是由温度和密度差异导致的浮力,这种力在地幔的深部环境中更为显著。
科氏力的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m 是物体的质量,⃗v 是物体的速度向量,⃗Ω 是地球的角速度向量。对于地幔中的物质,由于其移动速度非常缓慢(通常为几厘米/年)。
经过这个公式我们可以很轻松的算出科氏力的量级:在赤道,科氏力为零,而在极点,其值最大。即使在极点,对于速度为10 cm/year的物体,科氏力也非常小,其量级约为 6.34×10e−13 N(对于1 kg的物体)。
地幔对流的驱动力主要来自于浮力差,这些浮力差由温度和密度的差异引起。地幔物质的这种浮力可以通过布辽诺斯克数(Rayleigh number, Ra)来量化,这是一个无量纲数,用来描述流体对流的趋势。那么这个数的量级一般为多少呢?为10的五次方到七次方这个量级。(from Mathematical modelling of mantle convection at a high Rayleigh number with variable viscosity and viscous dissipation)
其实一个无量纲数与科氏力的对比并不严谨,但你们可以根据这个论文看到正在发生流动的地幔所受的力有多大。
也就是说视频中的驱动力基本就是错的,经过定量运算,科氏力力的大小并不能使地幔流动。
地幔流动和海沟形成的关系
海沟形成的原因是什么?海沟的形成主要是由板块构造运动中的俯冲作用引起的,这是地球板块动力学的一个核心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一个海洋板块遇到另一个大陆板块或海洋板块时,由于密度较大,海洋板块会下沉并在较轻的板块下方俯冲,形成海沟。这些海沟通常出现在板块边界的汇聚区域,即两个板块相互靠近并相互作用的地方。
俯冲作用不仅导致海沟的形成,还引发了一系列其他地质活动,包括山脉的形成、地震和火山活动。随着海洋板块的俯冲,板块边缘的岩石会因高温高压而部分熔化,形成岩浆。这些岩浆由于密度较低,会上升并穿过地壳,可能在海沟附近的地表形成火山弧。(from Trench topography in subduction zones: A reflection of the plate decoupling depth)
那么这是俯冲作用形成的海沟,地幔回流会导致海沟形成吗?
以下给不愿意看上述论文的b友一个简略的解释:
可以想象这么一个过程,你在一个盆放几个木板,然后你搅动盆中的水,你能够发现因为水的变化而在盆中“裂开”一个海沟吗?
在现实生活中水就对应着地幔,木板对应着板块(岩石圈),要形成类似海沟的缺口,必定要是性质不同的物质的作用,性质相同的物体回流并不会形成海沟。
再者我们可以通过地震层析成像看到海沟下面只有俯冲的板块,并不一定有地幔的回流:(原理解释起来很复杂,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自己去了解)(from Local earthquake seismic tomography of the Southernmost Mariana subduction zone)
其他值得关注的问题
- 地幔流动摩擦能够产生磁场吗?
依旧是那个问题,量级不对,如果通过定量分析,我们可以的出摩擦确实可以产生一些的电荷,但是进一步产生能影响整个地球的磁场,只能说不可能,并且地幔流动方向不一,如何产生如此规律的笼罩整个地球的巨大磁场呢?
- 地幔对流能产生地震吗?
不能直接产生,因为要应变累积才能产生地震,而地幔是不够刚性的,只有岩石圈足够冷足够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