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broScan®无创肝脏检测报告单解读指南
FibroScan®无创肝脏检测报告单解读指南
FibroScan®无创肝脏检测设备是目前临床上常用的肝脏检测工具,其检测报告包含多个专业指标,对于患者和医生来说都非常重要。本文将详细解读FibroScan®报告单中的关键指标及其临床意义,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检测结果。
FibroScan®无创肝脏检测设备是一种基于振动控制瞬时弹性成像VCTETM技术和受控衰减参数CAPTM技术的设备,用于评估肝纤维化、门静脉高压症和肝脂肪变程度。
LSM界值解读
拿到那张印着数值与字母的检测报告,不少患者却一头雾水。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揭开FibroScan®无创肝脏检测的报告单解读的神秘面纱。
针对乙肝群体,医生格外关注特定的肝脏硬度指标。2024年WHO《慢乙肝的预防、诊断、关怀和治疗指南》指出:乙肝患者通过FibroScan®无创肝脏检测设备检测的LSM达到7 kPa以上,表明患者处于显著性肝纤维化(F≥2);若数值攀升至12.5 kPa以上,意味着患者已进入肝硬化阶段。为响应WHO指南,特将FibroScan®无创肝脏检测设备检测的乙肝患者LSM界值进行更新。
LSM数值可分为5个范围,分别对应肝脏纤维化程度的5个等级:F0(正常,无肝纤维化)F1(轻度肝纤维化)F2(显著纤维化)F3(进展纤维化)F4(肝硬化)。
- LSM<7.2 kPa:无肝纤维化或轻度肝纤维化(F0-F1),肝脏结构基本正常,肝细胞排列整齐,肝小叶结构清晰,肝功能一般不受影响。
- LSM 7.2-9.4 kPa:中度肝纤维化(≥F2),肝脏内纤维组织开始增多,肝小叶结构出现轻微变化,但肝功能尚可维持正常,患者可能无明显症状,但需引起重视,及时干预。
- LSM 9.4-12.2 kPa:显著性肝纤维化(≥F3),纤维组织进一步增生,肝小叶结构受到明显影响,肝脏功能开始出现损害,患者可能出现乏力、食欲不振等症状,需积极治疗,防止病情进一步恶化。
- LSM≥12.2 kPa:肝硬化(F4),肝脏结构被纤维组织完全破坏,肝功能严重受损,患者可能出现严重的并发症,如肝功能衰竭、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等,需进行全面的治疗和护理。
对于肝脏硬度7.2 kPa以上的乙肝患者,需每年通过FibroScan®无创肝脏检测设备定期复查以监测肝脏硬度变化,这对医生调整用药、评估疗效及其患者后续治疗策略的精细化、个性化至关重要。更多肝病类型的界值如下图:
CAPTM(受控衰减参数)
CAPTM是以“分贝/米(dB/m)”为单位的数值,用于评估脂肪肝的程度。随着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代谢相关(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防治指南(2024年版)》和2024《EASL-EASD-EASO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MASLD)管理的临床实践指南》的发布,FibroScan®无创肝脏检测设备的CAPTM界值也进行了更新(如下图所示)。数值可分为4个范围,分别对应肝脏脂肪变的4个不同程度。
报告单质控
检测完成后根据以下5个质控标准对数据进行检查:
- 肝脏定位工具(A模式外矩形框)绿色
- TM(Time Motion)模式均匀分层
- A模式呈线性
- 剪切波黑色条带上下贯穿两边,且平行
- 最终结果的IQR/中值(%)≤30%(仅适用于LSM的质控);SSM、CAP暂时没有统一的质控标准在同一位置有效测量≥10次
- LSM或SSM值,CAP值在SmartExam开启条件下检测时测量有效数据达到100%
当IQR/中值 > 30%,应采用正确的操作方式,重新进行测量。